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现阶段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地区不公平、城乡不公平、性别不公平和阶层不公平.造成这一事实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育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传统文化因素、社会阶层因素等方面.促进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广泛参与,从政策、经济、制度、法律、管理等方面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2.
美国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是一个贫富分化导致的社会问题,是一个种族歧视造成的政治问题。美国通过保证教育质量、推行教育扶贫和凝聚各方力量支持等方略,力求在一个多种族、多元文化、多种信仰共存的国度实现相对公平的高等教育入学。美国破解促进优质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的努力,对于我国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公平包含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次,本文时高等教育的起点公平,即入学机会公平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含义,然后考察了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现象。这些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招生制度所造成的直接不公平,另一方面则是其他因素造成的间接的不公平。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的能力发展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不公平加剧了贫困对弱势群体能力的剥夺,这是高等教育中最深层的伦理问题.高考录取制度形式公平而实质不公平置弱势群体于高等教育的困境之中,坚持教育的公平正义,就应追求高等教育的实质公平,尽可能保证弱势群体拥有利用高等教育机会的手段和资源,努力实现机会的公平平等.这就要求政府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补偿,在高考录取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5.
6.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还在深入,这一阶段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数量上的发展,即入学率的提高,它同时也意味着受教育机会的增加,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增加是否建立在受教育人口的性别分布、阶层分布、地域分布、城乡分布公平的基础上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确保社会公平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布状况,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包括全国和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城乡、阶层、民族和性别差异等指标.  相似文献   

8.
在运用分派性的公平概念研究公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分配结果是公平的,才能评价当前的状况。一些研究方法在运用分派性的公平概念研究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默认了社会整体适龄人口组成与高等学校在校生人口组成,在性别、民族、地域、城乡、家庭状况等各项属性上比例相同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方式作为公平的标准。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对这种公平的标准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人类产生阶级社会以来,教育公平就一直现实地存在着并成为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们关注和研究的社会问题之一。公平即是公正、平等的意思。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也就是每个人无论其什么样的出身、属于哪个阶层,也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都有受教育的权力;教育机会均等包括教育的起点、过程、结果都平等。教育公平延伸至高等教育领域就是高等教育公平。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公平应该是每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而不应人为地限制和取消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当然,教育公平并非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的公平。高等教育属非义务教育,也是一种将来获得高回报的教育。因此,缴费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一种共识。对于广大的受教育者而言,高等教育公平主要是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享受的高等教育资源是平等的,而不应因为自己是乡村的学生或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就失去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及同别人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直接反映和影响西部的社会公平。现阶段,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区域经济水平、高校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高校区域布局等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教育不公问题突出,教育公平发展受限。究其缘由,既有教育政策与管理体制之弊,又有招考制度"城市化"倾向之偏,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家庭经济阶层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为了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发展,构建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是前提;打破招生考试制度瓶颈是关键;完善西部高等教育投资机制是保障;克服高校同质化倾向、彰显西部大学个性与特色是根本。  相似文献   

11.
也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公平问题作为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而其中高等教育公平如何推进和实践,更成为人们热衷探讨的话题,因为它毕竟关系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甚至关乎个人一生的命运。这里刊发的一组笔谈,从扩大发展规模、多元化、大众化、地区差异等多个视角,探讨了高等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真正把握和调适高教发展规模、高校招生政策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前20年,我国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凋、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实现这种科学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新一轮发展和进步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正在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数量庞大的高等教育需求人群和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强大再分配机制是其他国家难以具备的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合理评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并准确预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度,科学调控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均衡度、辨识度以及对高等教育顾客差异性需求的满足度,恰如其分地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尺度和限度,避免发展不足错失高等教育发展良机并阻碍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引领和促进作用的发挥,避免发展过度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紧张甚至浪费,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效率和效益,推进优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和个体发展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王建华 《教育研究》2021,42(7):127-139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从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测量为基础的量化评估需要向高质量评估转变.在对象方面,量化评估关注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高质量评估关注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在方法方面,量化评估以相关指标的可测为基础,高质量评估则容纳量化的、定性的以及其他相关的证据;在结果方面,量化评估以测量、描述和判断为主,而高质量评估更加强调以测量、描述和判断为基础的建构和再建构;在功能方面,量化评估强调以绩效为杠杆进行问责,高质量评估则强调以评估促进发展;在风险方面,与问责导向的高利害的量化评估相比,以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评估是低风险的.  相似文献   

15.
李孟森 《高教论坛》2006,(2):128-132,136
我国正处于快速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造成贫富差距的扩大和高等教育产业化,已经影响到我国国民享有高等教育机会权利的均等性。本文就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和教育产业市场化导致国民享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笔者关于均等高等教育机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过程中社会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如何解决随迁子女升学的异地高考问题日益迫切。2013年是异地高考破冰标志性的一年,各地方政府在中央政策的宏观指导下纷纷出台细则并实施,然而备受瞩目的异地高考政策却引发社会舆论更为广泛的争议,不同利益群体的家长,都用教育公平的话语来评价异地高考相关政策的合理性。切实解决异地高考问题,需要以教育起点公平的理念为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现阶段社会阶层背景因素对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的内在影响逻辑及其影响作用。本研究主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究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政治权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四大类社会阶层背景因素对高等教育阶层辈出率的影响作用及其大小,同时探讨性别、城乡、区域特征等因素对各阶层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努力推进大众化过程,实现均等的教育机会.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并未消除机会不均等现象,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应依据我国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教育机会增加与机会均等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它给各高校提供了难得而均等的发展机会。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学院必须以更宽阔的视野和超前的战略眼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自身的历史传统、地域特色和现实条件出发,重新调整教学工作的整体思路,积极推进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实现学院事业跨越性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背景下,展开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大众创业及万众创新,借助创新创业促进经济发展、技术升级,最终实现人民收入的提升,对人民美好生活愿望予以满足。基于此,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期助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