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推进生态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倡导以生态理性为价值共识,以整体性思维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纽带,以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与系统修复为行动内容构建生态治理共同体。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新样态,生态治理共同体的内涵不仅彰显了价值和精神形态的生命共同体理念,还突出了以组织形态构建的治理共同体。生态治理共同体以共同体理论中人与自然的多维逻辑关系为指引,意在生态治理场域中型塑一个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体;以整体性治理的整体系统观为理论支撑,强调在生态治理中的单元体与共同体间建构集包容性与整体性于一体的生态治理共同体。新时代,践行生态治理共同体理念,倡导唤醒“生态理性”意识,推动共治行动整体化、治理体系科学化及生态治理数字化转型,为全球生态和谐共治塑造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国家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它体现着国家对基层治理的意志,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便是这一意志的重要体现。共同性关系联结是共同体的本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基本问题是公共性治理关系的建构。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结构性要素,通过宣传、动员、培育、整合、吸纳、服务等机制对共同治理的价值、主体、组织、资源、制度等治理要素进行集成,生成了把多元主体联结起来的治理关系,促进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是以治理要素的聚合重塑社会关系、生成治理关系,进而构建社会治理有机体的过程。集成式联结为我们从关系角度认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模式提供了一种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学习为共同愿景的居民学习共同体是开展社区教育、推进居民学习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治理的语境中,居民学习共同体走向自治社团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地方政府在其转化过程中,应给予政策扶持,以促进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同时,居民学习共同体自我治理的过程,也是其自觉自为的主体责任担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大学治理离不开全球治理的国际政治环境,西方"逆全球化"动向与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形成价值张力,大学治理模式出现新的可能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全球化战略的理论和实践支点,为讨论大学治理全球化提供了思想资源。理论上的大学治理全球化存在统一模式,但不是当前模式的任何一种。中国大学治理模式"强政府"的制度特征和兼容并蓄的文化基因为全球大学治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大学治理全球化的实践逻辑,为大学治理全球化提供了在组织、国家和全球层面的治理框架:构筑以信任为特征的大学内部治理,构筑以提升大学治理能力为核心的大学外部治理,构筑以人类命运为支点的大学治理全球化。  相似文献   

5.
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面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的重大任务。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密切相关,二者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物质经济基础、提供坚实民生基础、夯实牢固社会基础、创造思想文化基础、打造宜居生态基础。因此,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强弱必然导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区域空间的不平衡状态和水平。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不断提升经济治理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社会治理能力、文化治理能力和生态治理能力,以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高校治理是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单元,校园治理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内涵式提升的关键路径。而建设高校校园治理共同体是优化治理架构、凸显民主公平的现实选择。现代高校校园治理共同体的伦理起源在于校园各类主体的间性,解决哪些主体存在间性的问题催生了伦理差异,解决主体存在何种间性的问题促进了伦理培育,解决主体间性如何缩小的问题实现了伦理共建。公共性则是育人场景中现代高校校园治理共同体的伦理特性,体现在校园空间内的有机共生、教学关系中的平等共存、风险主体上的责任共担、项目进程中的合作共建等方面。文化性则是文明传承中现代高校校园治理共同体的伦理内蕴,包括以礼为内核的治理观、以公为基准的仁爱观、以和为框架的辩证观。实践性则是现代高校校园治理共同体的伦理价值,应当立足公共性强化思想理念,立足积极性丰富治理主体,立足信任性深化治理规则,立足平衡性优化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7.
德性自觉可以生成利己成己、利人成人、利万物成天下的力场,即道德领导力。道德领导力以人本与人文为价值基础,以触动人的灵魂、引起人的心理共鸣与默契为动力,以建构共同体、促进认同自觉和自治等为导向,建设有德行的卓越团体。当前,中小学学校管理端赖依法治校、制度管理,中小学校长的道德领导力处于虚空化和边缘化的尴尬境遇。学校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文性,更应该在塑造人的德性并拯救社会德性的同时坚持以德治校。所以,中小学校长只有持续、有效地建构道德领导力,才能实现学校卓越化治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命运共同体的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是高职院校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实困境的应然选择。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属于现代意义的共同体,以共同愿景为引领、以多元主体互动性为特征、以文化为核心联结纽带是其三个基本取向;战略共同体、治理共同体、育人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是其路径选择。国家高水平高职学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探索取得良好成效,值得其他高职院校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能够实现城乡社会治理模式的迭代更新。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审视,发现在城乡融合过程中,由于物理空间的重塑而引发了社会关系重塑和共同体价值认同问题,进而导致不同治理主体间关系的失衡,制约着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依托于具体的治理空间,不同空间尺度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存在不同的层次和路径。对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在空间维度应形成以城乡街镇为中心的基层治理单元,在治理维度应以政治嵌入和行政吸纳的方式实现基层治理共同体的结构化,在价值维度应以空间正义的目标引领空间生产过程。基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可以发现社会共同体建设中治理与空间的互塑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创新意味着国家、市场、社会等诸多主体走向协调发展,是一种共同体的治理思路.本文以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为分析视角,提出以人口(人的参与和发展)、空间(人的生存场域)、组织(人的生存方式)三要素为基点,国家与市民社会两维度为机制的共同体治理思路.国家与市民社会协同共治,三要素协调发展,以共同体的培育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1.
将组织塑造成利益共同体、价值和理想共同体被认为是管理的双重使命,现代大学的发展务求围绕这一使命,凝炼大学文化,引领大学走向卓越,争取利益均沾,实现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理想共同体的有效对接,以开放的心态经营大学,积聚精神势能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学校、市场、社会等诸多主体走向协同治理的过程,蕴含着一种治理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具有"跨界"属性的教育类型,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凝聚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多方主体的力量。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是基于一致的价值信仰,为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所组成的有机治理集合。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有效构建,能够实现多元治理主体的价值同构和治理行为协同,进而推动职业教育治理活动的有序、有力、有效运转。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治理进程中还面临着学校的"主体性危机"、治理模式的"单中心主义"倾向、治理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点和共识不足以及行政文化"凝结"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应以构建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为契机,推进理念变革,重塑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公共价值信仰;重塑政府职能,实现从"全能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转变;建立新型主体关系,实现行政共同体与学术共同体的协同共治;注重利益调节,实现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内驱力的最大"聚合"。  相似文献   

13.
学科间的卓越集群发展是维系存在意义上的大学社群组织有效运行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源泉,它需要依靠学科共同体间的信任与合作来达成交叉融合渗透的交往共识。这种交往共识需要学科规范的调节,因为学科规范是学科发展所应坚守的共同道德与内在契约,而学科间的恶性竞争与盲目攀比是对学科场域共同道德的破坏。学科治理是维系学科共同道德的“强制善”,它以学科向善发展与理性育人为价值基础,塑造学科服务社会重大现实需求的公共性,凸显知识创造价值的社会共在责任,呼唤学科共同体理性治理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专业学习共同体、专业成长共同体,是优秀教师走向卓越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化学卓越教师的关键能力。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的关键是研修课程,由专业阅读、学科理解、论文写作和实验创新四门课程组成。名师工作室的社会责任是示范引领,以高尚师德示范、教学研究示范、课堂教学示范,彰显工作室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一所学校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将是课堂逐步规范的过程,学校将会是充分体现"公共性"、"民主性"和"卓越性"的学习共同体。本文以吉林省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小学基于人格教育的聚焦课堂、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行动研究为例,揭示构建"学习共同体"、走向课堂规范,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大学联盟已经成为世界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TU9以保证德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领先地位、提升德国国际竞争力为使命,以推动工程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培养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战略目标。TU9通过强化声誉效应、异质资源、合作基础的内部优势,利用国际流动壁垒消除、国家战略支持外部机遇实施国际化战略和质量保障战略。借鉴德国经验,明晰战略目标以打造理念共同体、立足战略环境以实现特色发展、提升战略管理能力以推进联盟治理现代化是我国一流工程教育联盟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遵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结合高等学校发展实际,在当前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方面,加强学者共同体建设是重点。从历史、现状和比较的角度分析,均能得出大学是由学院组成的共同体,学院是由教授组成的共同体。基于此,在高校学者共同体治理模式设计上,科学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以学院为基础的学者共同体,高校实行学院联邦制,校学术委员会有权否定学院决策,严格区分学术与行政岗位等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基层治理需要由行政主导向共同治理转变,解决“行政有效、治理无效”的实践困境。通过对Q村“院坝会”的扩展案例分析,发现基层治理共同体生成的一条协商共治路径,即协商议事能将多元主体凝结成稳定的治理共同体,从而实现“行政有效、治理有效”的良性互动局面。研究表明,协商议事隐含的治理过程是基层治理共同体形成的关键,包含“有事要做”的公共利益塑造机制、“要怎么做”的共识凝聚机制和“一起来做”的共同行动机制;与党建引领和发挥基层自组织作用两种路径相比,通过协商议事路径生成的治理共同体更具粘连性、适应性和行动性,呈现出行政和自治双向嵌入、激活村落共同体传统、规则秩序共同生产和治理载体形态化的行动逻辑。建设治理共同体必须符合基层社会的特征和规律,在实践中平衡好行政嵌入和基层自治之间的关系,以协商共治的柔性方式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力量。  相似文献   

19.
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作为区域性的教研自组织类型,是推进区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区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作为促进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中各项事务的开展以及协调和维护教研各方的利益关系、制定相关的规则、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等一系列活动过程的集合。面对当前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组织的无序化、治理主体的异质化、治理动力的低效化等时代境遇,提出重塑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理念、构建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体系、改革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方式方法、加强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质量监控等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共同体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本质规定、价值指向和现实选择.文章在阐释了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基础上,从利益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治理共同体四个维度剖析了职业教育治理的共同体逻辑,进而围绕"中心—边缘"结构、"技术—社会"互动两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共同体理念的新治理框架,强调职业教育领域应更新治理理念,重构主体关系,创新办学模式,强化技术赋能等,以此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治理路径创新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