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应该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说理课堂,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上要让学生讲道理,教师提炼核心问题,提出恰当的导向问题,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质疑、去说理。导向性强的问题,既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诱发学生积极表达,又能让学生在问题导向下激发“说理”内驱,亲历活动探究,追寻“说理”路径,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灵动课堂。  相似文献   

2.
正一、以"情"引问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向文本提问。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自觉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目的,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问题的设置还要体现探究性,注重过程,要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这样一个建构知识情感的学习过程。长期坚持,学生的问题意识会不断增强,就越来越想问了。二、以"法"教问  相似文献   

3.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现在有些教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和"满堂悟"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相似文献   

4.
学生有差异、有层次,这是每个课堂都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上都能有最大限度的收获?这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就需要独辟蹊径,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强调课本知识,重视教师的讲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实践锻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要挖掘学生自身的内动力,必须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真正让他们动起来,而"自主学习"正是挖掘学生内动力的最好方法。所谓"自主学习",即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自  相似文献   

5.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更好地突破"接受性学习"的弊端,促使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从而创造性地学习,关键在教师。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教学更有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大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是针对"小问题"充斥课堂、缺乏"大问题"意识的一种教学现状的变革;是一种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的教学思想的变革;是一种旨在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是一种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以"大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学中教师"唱戏"、学生"听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反思过去的数学教学,学生问得少,教师问得多;学生悟得少,教师牵得多,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主体意识,被动应付。使课堂教学失去生机,出现“启而不发”“引而不达”的尴尬局面。数学教学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到教学...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教师要善于以学生对文本的"元认知"为原点,创设有底气、有序、有质的课堂"问场",让学生有问、会问、乐问;要珍惜每一个问题,以"问"为教学契机,引学生之问与文本核心段落、核心词语、核心人物、核心思想融合,在融合对话中走向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要精选核心之问,以"问"为翘板,导学生之问促思辨与讨论、集中与拓展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开展体验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就能在融合文本核心等"问场"的构建中,释放语文课堂的"问能"。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标指出:"学习不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合理的素材,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几年来,我根据学生特点,通过激趣、设疑、教法、引思、融情等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  相似文献   

10.
"让学课堂"模式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展开学习,其意义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历史"让学课堂"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把握初中历史教学规律,为学生提供锻炼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驱动学习,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自主探究、释疑解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教学中教师"唱戏",学生"听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反思过去的数学教学,学生问得少,教师问得多;学生悟得少,教师牵得多,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主体意识,被动应付,使课堂教学失去生机. "三阶一链"教学模式,通过"前置性学习""生成性学习""拓展性学习"三个阶梯,形成自主学习链,少教多学,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展示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师本课堂"逐渐转向"生本课堂".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40):66-67
教育需要紧跟当前时代的潮流,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新的方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利用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铺平道路,让学生能够在课上有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成长为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入手,主要依据四个方面讨论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方式,以及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学讲课堂"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它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了学习的重要价值,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变化,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活力。一、放与收的平衡目前,教师们接受了"学讲课堂"的教育理念,开始冲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推进和实践"学讲课堂"。这时,新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学讲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是"开放",  相似文献   

14.
基于翻转课堂的"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教学,使得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在课上与每个学生交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多的知识。探讨了传统课堂教学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的区别,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探究了如何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走进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还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仍以学生学习的设计者自居,以自己的理解为学生选择、安排学习内容,从教学的视角来决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不经意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彻底改变现状,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给学生."让学"这一理念是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首次提出的,他在《人,诗意地安居》一书中写道:"教所要求的是让学."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要做到既能"散"又能"聚"。所谓"散",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在课堂上自由、自主地探究问题;所谓"聚",就是指在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信息进行必要的归纳和再生成,从而使学生自主获得的知识明确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学面面观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这样一些现象不禁让人"心有千千结"——第一,"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经久不"衰"。教师依旧滔滔不绝,将知识点逐一"灌"给学生,或是一问一答,兴致勃勃。也有一读到底的,课堂里书声琅琅,但到底读出了多少理解,读出了多少内涵,从未思考过。第二,"自主""合作"频频亮相。学生行走在课堂学习与发展的"探究"主干道上,"自主"有了地位,"合作"有了市场,但总感觉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电子技术"精品示范课程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通过课前让学生对问题进行预习与思考,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及考核,同时借助"雨课堂"辅助教学软件以提高实施效果。实践表明,该模式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那次参加区电教课比赛,让我至今不能释怀,因为那是一节失败的课!原本是一次美妙的"精神"之旅,却被我不断的"问"破坏得索然无味.现在想来,其实语文的课堂就如一次旅行,而老师就如导游,学生就如游客. 想做好课堂上的"导游",我觉得就必须关注一个"问"字.教师的问,学生的问,如何问,问什么.现在对于那些热热闹闹的课堂许多人提出质疑:这节课,究竟谁是教师,谁是学生?我们很多的、不厌其烦的"一问到底",并非出于学生的求学真需,更多的只是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扭转这样的现象,我想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注重让学生敢于问、乐于问、善于问,其次注重自己"问"的有效性和主导性,最后要注意把握教师"问"和学生"问"在课堂中的一个度,让"问"成为真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特别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时,更离不开教师适时的"点睛之笔"。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一、在学生困惑时"点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思维一时出现阻塞,对某些知识点出现困惑。这时,教师有必要从课外引入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以激活其思维,释化教学疑难点,让课堂教学得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