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立足单元整体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时,要纵向厘清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的编排序列,横向解析口语交际与单元其他内容间的联系;通过整合文本内容、助学资源、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使口语交际与其他板块的学习紧密结合;基于口语交际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特点搭建情境支架、实践支架和评价支架,为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提供基本保障,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和交际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现在社会的交际活动中,良好的交际能力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地位。但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却往往不尽人意,学生不会说,没内容可说,不敢说,交流效果差等现象非常普遍。如何提高口语交际课堂实效,使学生达到"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笔者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提出了"以实际生活为依托,选择口语交际话题","以小组展示会为方式,搭建口语交际平台","听说并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三个观点。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需能力,应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从"听说"到"口语交际",中学语文教学都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从观念、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提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晓彦 《成才之路》2012,(20):10-10
有人认为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在工作和生活中只占三成,良好的交际能力要占到几乎七成,而交际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口语交际能力,可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多么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笔者认为,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口语交际课堂的前提是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创设能激起学生表达需求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并为学生搭建表达的平台,引导学生在交际中学习表达方法、各种交际礼仪。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从一年级开始训练。在低年级口语教学的具体操作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教师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与他人交际。"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是新课标提出的口语交际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使他们成为真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更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许多时候,老师们都是到了《语文园地》中学习"口语交际"部分时,才蓦地训练一次。这样唐突的练习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应该拓展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使之更广阔。一、融入文本,创造口语交际  相似文献   

7.
邓红 《成才之路》2012,(11):13-I0008
正口语交际的重要方式,是思想的交流,信息的传播,情感的表达。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低年级更是学生系统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培养低年级孩子口语交际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教师对待学生要和蔼可亲,使学生们可以大胆地说人们常常说"童言无忌",指的是儿童说话无拘无束,随意性非常强,他们只要想到了啥就会说啥。然  相似文献   

8.
斯世平 《时代教育》2008,(4):126-127
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的一项内容,是与语文教学其它领域紧密联系、相互交融的.在以拼音、阅读、识字、写字教学为主的低段语文教学中,要全面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了上好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外,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握契机,找到在"拼"、"读"、"识"、"写"中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切实、合理、有效的途径;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全面、广泛地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9.
学习语言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新一轮课改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确立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然而,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和学生的交际水平却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学生尽管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但是一旦要求他们将这些知识技能运用到现实的语境中,他们往往表述含糊,无法交流。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从…  相似文献   

10.
贺利云 《教育》2011,(13):54-55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口语交际课堂中,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力,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新课程的实施和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古人云:志不强者知不达。志即感,没有情感,求知欲望就不强烈,学生就很难实现对知识的掌握。而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在口语交际课堂中搭建一个能让师生进行交流互动的"创设坊",使学生能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情景教学中思考、学习、探索和体验,达到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是通过语言进行的。由此可见,口语交际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农村,口语交际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应抓好"引"和"导",让学生体会到口语交际带来的益处,使学生愿说、敢说及快乐地学习。  相似文献   

12.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实施科学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评价,对促进教师口语交际教学水平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口语交际是一项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与应对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特殊的互动过程。本文从"明确教学目标、收集相关资料、分层设计情境和交流语言支架"四方面介绍如何有效开展口语交际教学。  相似文献   

14.
朱建国 《云南教育》2007,(10S):18-19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实施科学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评价,对促进教师口语交际教学水平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训练学生的听说交流能力定义为"口语交际",并单独立纲,对各个年级分别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凸显出"口语交际"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从新课标中对口语交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设置口语交际课,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待人处事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思考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针对课标中的口语交际目标,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语文课堂是训练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训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范芳芹 《考试周刊》2014,(63):35-35
<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由此足见"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但口语交际的现状是学生不愿说,不会说。如果教师能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放足"调味品",为学生奉上一节"色香味"俱全的课,那么学生定能大开其口。我针对农村儿童的特点和语言教学情况,探索了一些口  相似文献   

19.
曹长顺 《语文天地》2012,(17):52-53
口语交际是一个社会人适应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要想提高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要从学生时代开始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指出,语文课程的实施要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这句话体现了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实践的依据,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着眼  相似文献   

20.
李梅 《广西教育》2012,(29):56-57
口语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可以从教材中选择话题,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范例;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搭建学习口语交际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历练,切实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