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结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环境、学习模式、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深入探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挖掘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各个教育教学环节,并提出相应实践策略,从而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正确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热点。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经济与科学技术双向同步发展,社会对于高端人才的渴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步显现。“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育理念,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对于培养高校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从“课程思政”背景下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入手,分析当前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在“课程思政”理念支持下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措施,以期给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劳动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创造生活,也改变着未来.就业创业课程引领学生思考面向社会奉献自身价值,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融入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劳模精神等,能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树立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分析新时代青年劳动观教育的具体要求及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对新时代青年劳动观融入就业创业课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石中叶 《考试周刊》2012,(48):160-160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趋势,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每一位从事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工作者所积极实践、探索和思考的重要现实性课题。作者通过教学实践,对如何改进教学质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课程思政背景,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政治立场与方向,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手段、内容与载体革新,实现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科学内涵的全面分析,总结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探索形成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元素科学、有效的协同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6.
打造一批具有样板效应的课程思政示范课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和重要举措。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着手,探索化妆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形象设计”课程实施策略,不断总结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建立起“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的双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双主体教学模式显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在大学高等教育的立德树人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羽毛球”作为深受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课程,通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大学“羽毛球”课程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从“羽毛球”课程思政元素多维融合矩阵、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和基于思想政治评价的全过程考核体系改革三个方面,探索了基于精神素质培养的“羽毛球”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政 《大学教育》2022,(3):60-62
ERP实训与创业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文章探讨ERP实训与创业实践课程采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创新开展实践教学,校企协同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要求学生策划一个地摊经济项目,撰写创业计划书,开展地摊经济项目创业实践。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以地摊经济项目创业实践为例挖掘思政元素,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使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在教书和育人方面取得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发展高质量就业背景,通过探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时代要求,分析了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课程体系构建问题以及课程评价机制完善问题,结合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价值意蕴,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价值观引领以及评价体系的路径,充分发挥就业育人以及思政育人协同发力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谭璐 《现代企业教育》2013,(14):173-174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安全、稳定和未来的发展,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就业可谓意义重大。对此,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实践教学的视角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安全就业。  相似文献   

11.
刘洪 《辽宁高职学报》2022,(7):84-86+93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大,且成为全社会都密切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中,大学生就业作为社会和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高就业压力下如何解决大学就业问题并鼓励其创业也就成为当前必须要研究的问题。基于此,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进而为各高校师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概论”是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内容,文章探讨了该课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课程的特点设置德育目标,结合相关内容有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十九大精神等内容,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后所存在的问题,基于ADDIE模型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其基础上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为大学生知识与德行方面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许真 《河南教育》2023,(5):66-67
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标地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教学环节密不可分。本研究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从确定思政目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金玲  关亚丽  刘兆莹  姜妍 《教师》2023,(2):99-101
文章在充分理解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然性,文章作者以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为例展开论述,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影响因素,以及课程思政的德育效果、评价方式,发现了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以期为高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思政是衔接知识传授和价值培养的重要桥梁。以数据库原理课程为例,通过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同向同行、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双导师制开展项目教学实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采取多元考核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具体实施加以说明,为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指导作用,江西理工大学坚持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专职与兼职、理论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课程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同度和对课程的满意度,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促进具有江西理工大学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提供可参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专业课授课的过程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才能确保高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以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为例,简要分析了“分析化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经验。结果表明,通过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水平、扎实做好课程建设、完善思政育人元素的融入路径以及扩充课程的评价标准等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可培养和深化学生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等多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专业基础课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课程思政这一崭新教学理念融入建筑构造课程的专业教学中,本文通过分析本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及思政教学融入点,提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即在专业的理论、实践教学中穿插9个思政教学模块,以培养学生树立充满自信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严谨的职业精神、甘于奉献的工匠精神等,为建筑类专业的思政教育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有效途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由于理论抽象且案例陈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亟待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增加与当前经济相关的课程思政案例,可以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该课程才能焕发持久生命力,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