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的整体化即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学生通过记忆的充分调动将相关联的知识重构形成知识体系,进而以知识的系统化促进知识的深化。知识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黏合剂"。在重构知识系统的过程中,它如同"混凝土"一般将知识紧密聚合,进而以步步为营,螺旋上升之势促成对知识的整体学习。历史知识学习是历史学习的起点,在教学中引入"迁移学习"是聚合历史知识,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凝练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2.
陈立忠 《教师》2013,(19):59-59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对历史的理解,逐步发展学习历史的能力。"如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代教育教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也就逐渐凸显出来了。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历史课中以及历史课下通过自主的学习、讨论与思索去发现历史学习中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自主能力培养,使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知识的导航者"。  相似文献   

4.
浅谈职校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量在短时期内发生猛增,产生"知识爆炸"效应;同时,"知识老化周期"变短,职业迭替加快,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改革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终身学习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学史使人明智"。"明"可以说是对历史规律、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认识;"智"既包括鉴古知今的认识智慧,也包括开拓未来的创新智慧。"明智"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式,对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认识过程。我们的历史课堂是明智的过程还是知识传授的讲台?如果热烈的讨论、精彩的活动都是服从于知识教学,只是历史知识传授的载体,会不会过于狭隘?当今改革浪潮中的教师不能从讲授式教学的模式走向完全放任式教学的误区,更要小心不能走进了由教师主导的学生被"主动性"学习的怪圈。并且,"学生主体"并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引导应该成为当今有效教学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6.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生"学"。不仅学会当前的知识,更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然生而好学者究属少数,现实中我们经常面临的是"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的矛盾"。"填鸭式"是被动学习,"探究式"是主动学习,新课程因此呼唤教学模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期待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能够实现知识、能力、素  相似文献   

7.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学习,来解读历史发展基本线索,构建"点—线—面—体"历史知识体系,从而成为一个有效率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8.
正在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和家长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在学习中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历史的学习中,认为"副科"学不学无所谓。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大,对历史的学习不能主动进行探索,这就使得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一知半解,在面对历史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历史学科是需要记忆大量资料的学科,学生对记忆枯燥的知识很反感,这就导致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断减少,不对历史知识进行关注。这种不重视历史知识的结果会导致学生历史成绩不好,同时他们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看法也不会深刻。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平台的个性化溯源导学模式是指,通过打造一个适应于信息时代学习需求的学习平台——知识典,让知识学习细胞化,让知识可查可溯;让诊断学习精准化,让成长自由自在;让课堂与网络融合,为课堂插上翅膀,实现从"一对多"到"一对一"的个性化学习,实现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导"的进化,实现从"知识传授"到"思维优化"的回归,最终让学生翻身成为学习和成长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0.
对"深度学习"的评判不能着眼于其外在的表象,如学生是否积极提问,而应关注其本质,即学生是否对知识产生了深度的理解。教学中的知识可以划分为关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只需要达到"浅层学习"的程度即可,但"浅层学习"的知识是对关于"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进行"深度学习"的必要前提,因此"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不是对立的。要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不能片面地寄望于"情景体验"的方法,而是既要重视高质量讲授的必要性,也要承认训练对于思维提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应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应让他们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同时获得比知识更重要的学习能力。古人曾说:"授人以鱼,可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些话都说出了教学的真谛——教会方法。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才会使其终生受益。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谈谈看法。一、激发兴趣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学习需要、学习情趣的主人,然后是掌握知识的主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  相似文献   

12.
让历史课"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动地讲述历史——生动历史首先要求我们做老师的要广泛涉猎,心中积累大量的历史知识,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而且教学语言应富有趣味性、幽默性、艺术性。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再加上恰当地运用态势、表情、手势、动作等把学生的视线吸引过来,给学生以动感,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讲什么学生才爱听呢?首先,应注重历史课堂上的生动性、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特别爱听历史故事,这样,他们就会在意犹未尽之余轻松掌握历史知识,逐渐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第二,引用诗词典故。教师选取适当的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传说、歌谣诗句、成语典故等辅助教学也会吸引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喜爱。如学习"淝水战役"时,可引用成语"八公山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学习一·二九运动"时,可播放《毕业歌》学习"渡江战役"时,可朗诵毛泽东的诗《七律·钟山》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博物馆教育功能之发挥的历史演进及其背后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探索,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博物馆及公立学校系统的创建构成了博物馆教育的历史发端,其背后隐藏的是文艺复兴以来的启蒙精神,而响应的则是近代以来教育民主化的呼声。进步教育运动的两大派别——管理进步教育和教学进步教育——在20世纪上半叶极大地推动了博物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一方面为博物馆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为博物馆教育确立了价值取向,即提供经验而不是知识。20世纪下半叶,以布鲁纳领导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运动为代表的教育改革运动推动了博物馆教育向场馆学习的历史转型,而在这场转型背后的逻辑实际上是从"以博物馆为本位"向"以学习为本位"的演进与发展,是对基于赫尔巴特之教育传统的突破,关注与彰显的是学习者所处的主体与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电子书包"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学习各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字化教育环境重构。我校以"电子书包"为途径,开展"绿色指标——学习动力"项目研究,尝试通过"电子书包"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对新授知识的参与度及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了解度较以前有很大提高,而轻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只有定性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才会更科学、准确。一、历史的追溯——"研究性学习"源于对学习方式的思考1."研究性学习"作为"舶来品"——它源于对学习方式的思考(1)"研究性学习"从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来。18世纪,欧洲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全面而深刻地  相似文献   

16.
道德学习是指大学生基于自身道德需要,在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体验、认同、内化和践行道德规范,自主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活动。区别于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大学生道德学习表现出主体性、体验性和实践性等本质特征。大学生道德学习模式应注意从"情感——体验"道德学习模式、"实践——建构"道德学习模式、反思性道德学习和探究性道德学习等方面进行科学建构。  相似文献   

17.
张海洋 《考试周刊》2014,(13):65-66
<正>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接受新知识的最好老师,是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和困惑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对学习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  相似文献   

18.
历史课程的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升阅读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针对高中学生历史基础相对薄弱,思维较为单一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将学生的阅读这种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步形成“讲解——阅读——思考——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内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获取知识,实现由想学——会学——学会的转化。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的不断成功,数学的丰富,深刻的思想,巧妙的方法和悠久的历史无不蕴涵着引人入胜的兴趣因素,要充分发掘这些因素,使其融会于小学教学之中。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20.
刘链 《成才之路》2014,(34):42-42
如今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遇到一些疑惑,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授之以渔"的教学观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求索、自觉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分类、总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