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被誉为意识流的"百科全书",小说充分运用内心对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写作手法将人物的内心冲突和多重人格诠释得淋淋尽致。论文拟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视角,解读主人公布卢姆压抑的"本我"、宣泄的"自我"和升华的"超我"以及三者在斗争中逐渐协调平衡的心灵旅程,以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布卢姆的心路历程和剖析其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关于人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岛》中索菲娅的人物性格由"本我"而"自我"到"超我"的嬗变过程。通过对索菲娅的矛盾性格的分析,启示文学合乎逻辑地描写复杂性格的重要意义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早期基督教会音乐——合唱开始萌芽,文艺复兴时期——合唱的形成,巴洛克时期——合唱逐步发展再到古典主义时期——合唱走向成熟,西方合唱在宗教与世俗的此消彼长中发展着,莫扎特作为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为西方合唱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音乐无论在歌剧、交响乐、协奏曲,还是钢琴作品、室内乐、舞曲、宗教音乐等各个方面,都意味着和谐与完美。许多宗教合唱作品都可以说是古典主义时期的经典,莫扎特的《安魂曲》作为古典主义时期宗教合唱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宗教合唱的风格特征,这部作品注入了作者对整个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现了他作为市民音乐家一生所遭受到剥削、屈辱冷遇、贫困的痛苦和他对光明欢乐始终不渝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赎罪》中的女主人公布里奥妮从13岁到77岁的生命历程,即她是如何从稚嫩的少女蜕变为成熟的作家,并成功地完成了赎罪。通过以分析童年、成年、老年三个不同阶段的女主人公布里奥妮为线索,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剖析其犯错的原因,探究其从"犯罪"到"赎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费加罗的婚礼》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古典音乐,了解莫扎特,在他的优秀作品当中,最能让我们找到莫扎特的创作思想的那就是运用戏剧内容与音乐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历史人物的原型,莫扎特在这部剧中被塑造成为一个才华横溢却放荡不羁的音乐天才。作者皮特·舍弗并未给予浓墨重彩的描述来赞美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而是褪去了大师的神秘色彩赋予了天才更多普通人的情感性情,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一生充满波折坎坷的音乐巨匠。该文分别从个人、他人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原因对莫扎特的命运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莫扎特的悲剧是由其自身性格的缺陷,萨列里的迫害以及上流社会的压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戏剧天才,《魔笛》是他顷尽一生的实践经验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创作谱写的一部伟大的歌剧,为后来德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从《魔笛》的创作背景、历史地位、音乐构思、人物塑造等方面入手分析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9.
张诗卉 《英语广场》2022,(23):54-57
本文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的角度探寻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一生中的精神探索历程,并分析其长篇小说《复活》中的主人公喀秋莎·马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人格结构发展历程。两位主人公一生都经历了纯真善良、放纵堕落、忏悔复活这三个阶段,他们的人格结构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互相斗争,但最终都实现了向超我的转变。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洞悉人物内心,探寻其心路发展历程,对人性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理解小说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国音乐剧和英美音乐剧相比,具有独特的法国风味.《摇滚莫扎特》2009年在法国巴黎公演以来,持续获得观众好评.结合剧中主要人物阿洛伊西亚、萨利里、莫扎特和主要曲目,对《摇滚莫扎特》中的人物进行分析,以推介这部音乐剧.  相似文献   

11.
"莫扎特效应"与音乐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德曾说过,像莫扎特这样的现象是无法解释的。其实,无法解释的不仅是“莫扎特这样的现象”,还有莫扎特对后世的永无休止的影响——所谓“莫扎特效应”便是其中之一。音乐治疗理论认为,音乐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途径发挥作用的。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莫扎特是音乐史上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特别是他的歌剧创作具有旋律性和表现力,其中大部分作品被世人传唱到今。莫扎特对歌剧艺术的贡献是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莫扎特歌剧艺术作为人类音乐艺术宝藏之一,将一直吸引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相似文献   

13.
莫扎特效应(Mozart effect)指的是音乐学习,特别是莫扎特音乐的学习,能够有效促进个体的空间推理能力.该理论最早由Rauscher在1993年提出.它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强烈反响.本文综合分析了莫扎特效应在心理学领域的有关研究,认为莫扎特效应有一定的实证研究基础和理论价值,有其合理性.同时,其研究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如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广泛性,对实验效应的解释存在偏差,等等.因此,仍有必要对音乐与认知的关系以及发生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雷雨》中的人物,论证了本我、自我、超我只有和谐发展才能达到人格的平衡和健全。  相似文献   

15.
16.
对初学钢琴者来说 ,莫扎特钢琴作品看似容易学好难 ,常常感到难以把握。通过分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特点和内涵 ,针对习琴者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难点 ,提出了演奏莫扎特钢琴作品需要把握的几个技巧性环节。  相似文献   

17.
浅析弹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林区教学》2010,(4):100-102
在莫扎特钢琴奏呜曲的音乐语言中,他用不同的调性描述出不同的色彩。如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C大调是庄严有力的,D大调是辉煌、壮丽的,A大调是抒情、明朗的,降E大调是富丽堂皇的……莫扎特把高雅脱俗的那波里乐派的旋律和沉思严谨的曼海姆乐派旋律融合成为自己的音乐语言。他把呆板单调的“阿尔贝梯”低音改变演化,使其分解和弦在高、低声部上轮回出现,并在和弦音之间穿插进许多经过音,增强旋律的美感,使其生动流畅。他吸取和发展了库普兰在古钢琴音乐中那精致典雅的装饰手法,将罗可可音乐中常用的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上的短小装饰音融化成为十六分音符或三十二分音符的长线条的经过句,成为旋律的不可分割部分。他创作出了莫扎特所独有的崭新语言,这些对后来的肖邦和其他作曲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将着力对弹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18.
了解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思想内涵, 必须认识他的成长历程及对他具有深刻影响的身边人物,同时,莫扎特所处的变革时代那些新思想、新理念和斗争精神也成为了他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那种生龙活虎,敢于同“狮子老虎”斗争的音乐形象是极为鲜明的。  相似文献   

19.
男性毒品犯的人格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毒品犯的人格结构的构成因素 ,以 378名在押男性毒品犯接受CPI测验的原始资料为基础 ,采用主成分分析与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在分量表水平上进行因素分析 ,获得 4个特征根λ>1的因素 ,其中因素Ⅰ由适宜感、智力效率、社会化等 9个分量表构成 ;因素Ⅱ由社交性、社交风度、自我接受等 6个分量表构成 ;因素Ⅲ由心理感受、通情、进取能力、独立成就所构成 ;因素Ⅳ即分量表灵活性。根据各因素含义分别命名为遵从性、外向性、成熟性和灵活性。此因素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毒品犯的人格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想以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咏叹调《复仇的火焰》为例,运用音乐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本首咏叹调的演唱技巧、核心人物夜后的人物性格表现及整首咏叹调的风格把握,通过对本首咏叹调的音乐结构形式及花腔音乐形态的分析,结合笔者平时学习声乐演唱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学实践中所了解的一些难点,为如何运用的歌唱时间中提供处理方案,来简单剖析本首咏叹调,已达到更深刻的理解本首咏叹调的理论知识,从而在以后的演唱当中能够更好地展现莫扎特这一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