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积累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话语体系中国化的丰富历史经验,解决了中国生态建设的实际问题,同时彰显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在生态经济中,超越了经济效益本位的经济话语,建构了生态效益本位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话语体系。在生态政治中,超越了传统政治以权力制度为核心的政治话语,建构了以生态正义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话语体系。在生态文化中,超越了控制自然论,构建起了保护自然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话语体系。在生态社会中,超越了社会与自然分裂异化的社会话语,建构起社会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急剧破坏着自然生态系统,这也集中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片面发展观和认知缺陷.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面对自然生态的先在性、属人性、辩证性,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生态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回归.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同一性辨析,在于承认自然生态的先在性,进而以人类社会实践为中介,以发达生产力为基础,通过充分规制资本的历史本性,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达成人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的辩证统一.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将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并置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洪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3.
以社会生态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学,将环境资源、人口问题、城市生态、生态文化、社会生态系统等作为研究内容,以实现社会生态平衡与优化,促进社会生态经济协调统一与可持续发展为其研究的任务与目的。社会生态学丰富与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运动与发展的物质基本原理,并促成了两个世界、两类科学和两种文化的交叉整合,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与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它以实践为视角,在批判旧哲学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立足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统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层面建构生态文明主题理念,内含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消费理念,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矛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为我们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而且为我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合理解决困惑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以人与自然的实践性统一为前提、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态批判为现实关怀、以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为目标的生态辩证法。以此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为源头,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性改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内涵界定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合理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与创造是幸福的源泉,道德是幸福的前提,奉献是追求幸福的终极归宿,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幸福中国,应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民幸福为本;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让幸福成为百姓的普遍感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幸福质量;加快完善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筑牢幸福的基础;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强幸福感;建设生态文明,造福后代.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丰厚的哲学意蕴,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当代展现,更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习近平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到人类社会的有机系统中,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分析的方法,将自然界看成是人类社会的内在构成,阐释了人、自然、人类社会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思维、系统思维、主体思维等特质,展现了宽广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构成和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遵循,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从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生态本体论、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生态认识论、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的生态价值论、以社会有机体理论分析自然与社会系统关联性的生态方法论等角度,深刻探析这一理念所蕴含的哲学逻辑思维,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目标、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9.
生态社会主义兴起于西方社会的绿色运动,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与思维逻辑,以生态危机为视角,对现当代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进行了批判,主张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生态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都主张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这对于我国构建生态文明有宝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休闲观主要涵盖休闲得以实现的前提、休闲的特点。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经过很漫长的时期,至今仍存在很多问题。马克思主义休闲观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内在的逻辑统一关系,二者相互促进,都力求实现社会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科学的、合理的休闲,将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一个新分支,其从生态学与技术方法论角度对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探索与解读,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内涵。本文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以控制与解放为视域进行解读。具体讲,以概念界定为基础,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进行解读;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应充分认识生态学的重要性、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应该关注生态问题等方面分析生态是基于控制与解放的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从生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课题进行解读,强调解决生态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要通过理论创新解决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在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工农业综合平衡发展、相互促进,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提高利用效率,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等生态经济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中,要研究和借鉴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把生态文明建设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有机统一,要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3.
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作为生态批评第二阶段的新兴批评流派,将文学批评置于生态危机语境,并将自然界、人类社会、文学与文化融为一体以探求生态危机的根源,弥补了生态批评第一阶段即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不足。以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解读《双城记》中的欧洲社会危机和制度根源,以期唤醒人们的环境公正意识和社会公正意识,使生态批评研究向更多元化的道路迈进。  相似文献   

14.
如果要从整体性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为切入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规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具有思想的完整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人的发展与人类解放规律、共产主义与人类未来等七大部分。贯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的主线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是西方的绿色运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三者结合的产物。它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出发点的思潮,它设想了未来"绿色社会主义"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对策和措施,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主要包括:坚信社会主义能够克服生态危机,培养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已为绝大多数国内外学者所接受。从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解读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和生态社会主义构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基础。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认识和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以及促进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西学院学报》2019,(3):91-95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以人、自然及社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基本内涵。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加剧,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既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前提,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态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立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梳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发展,提出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以符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环境之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多元的意识流之间构成了复杂的生态关系,运用生态位原理分析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优化问题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态位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一元主导地位面临着多元化的冲击。需牢固树立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主导意识形态的生态位意...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探索,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新飞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本源先后经历了生态文明意识萌芽、生态文明意识觉醒、生态文明思想启蒙、生态文明思想奠基四个阶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两山论”,确立了生态优先地位,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由对立向统一转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在政治、文化、技术、制度、市场、全球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创新,为实现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