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领域的“以人为本”包括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以学生为本”和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以教师为本”。本文侧重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举措: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增强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实施目标管理,发挥教师工作的自主性;改变绩效管理模式,激励教师创新;创造教师生活的良好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深入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某些管理环节越来越显示出与新课改的不适应性.以人为本,要求管理者在认清工作特殊性的前提下,树立一切以人为中心,把人视作能动性的主体,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内在动力作为最高宗旨和终极目的.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中应确立以调动发挥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互补性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两课"是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两课"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两课"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对学生成人后的发展产生终身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凸显"以人为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又是大学落实现代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也是由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决定的.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在环境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的建设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和落脚点,实践"三个代表"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人的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完成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①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具有悠久的哲学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以往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积极成果,创立了自己"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再次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论述了“赏识——成功”教育的含义、特殊教育学校实施这一管理模式的的必要性以及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的更高的工作要求,并总结出实施“赏识——成功”教育的主要方法为表扬、信任、关注和团队精神的教育等等。阐述了实施“赏识——成功”教育所需营造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8.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从本体论上理解,“以人为本”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把人摆在核心地位:从价值论上理解,“以人为本”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管理学上理解,“以人为本”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探寻科学高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运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存在着性别差异,这就是性差言语交际.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本文主要从用语角度谈及性别差异,并试析产生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试论"教育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以人为本”是指教育的核心本质是为人的本性发展服务的,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对象、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标志的。教育以人为本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以学生为本。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成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精神.通过对物理系学科建设及系室发展的回顾,旨在探索专业建设的思路、寻求以人为本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系‘以人为本’思想的一种初始形态”。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是“以人为本”思想在西方国寥的表达形式。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超越以往人本主义的抽象性、虚幻性,科学地指出了实现人文关怀的现实途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着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的最新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无论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依靠民心.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人民的认识,新时代实现了人民至上的理论升华.高扬人民至上的伟大旗帜,在理论上要精准把握人民至上的性质和内涵,在实践上要全面落实人民至上的政策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无论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依靠民心.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人民的认识,新时代实现了人民至上的理论升华.高扬人民至上的伟大旗帜,在理论上要精准把握人民至上的性质和内涵,在实践上要全面落实人民至上的政策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正在成为一句口号,但更重要的是领悟其深刻含义。“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观,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改进学生工作方法,让学生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新变化,对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在职青年三个阶段的当代青年进行了人生价值观的调查,使用白编问卷,包括七个维度:物质享受取向、名誉地位取向、自我实现取向、轻松安逸取向、人际和谐取向、社会公益取向、信仰依从取向。结果发现:当代青年人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特别看重自我实现和人际家庭;男青年对名誉地位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女青年;在职青年对经济物质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大学生和高中生。  相似文献   

18.
《大学》本为《礼记》之普通一篇,在宋前并未受到特别关注。二程始表彰《大学》,称之 为“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朱子进一步为其作传,《大学》一跃而成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朱子承袭程子将古本《大学》之“在亲民”,改为“在新民”。而王阳明《传习录》第一条即是对此改法的质疑。但现代学者在讨论朱、王《大学》今古本之争时,多收紧在“格物”、“致知”、“诚意” 等条目。虽偶有提及“新”、“亲”二字,但亦止于蜻蜓点水。惟在徐复观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那里,新、亲之辩上升到重要的理论高度被加以认真检讨。本文拟重新追溯“新”、“亲” 之争的思想谱系,并将以徐复观、牟宗三为代表的当代新儒家对传统儒家德治思想的解读,置于这种思想光谱之下加以检视,藉此揭示不同时代的儒者之不同诠释进路,同时进一步阐发儒家“新”、“亲”之辩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思想的扬弃,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是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20.
"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明晰"人本"的教育理念及取向是"以人为本"教育实践展开的重要前提。"人本"理念强调具体的人作为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及其对人的价值,突出人的具体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人的发展的生成性。"以人为本"的教育应以人的具体性、差异性为出发点,淡化教育的标准化、符号化和理想化,从划一性教育走向差异性教育、从符号化教育走向自然化教育、从预设性教育走向生成性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