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思念的喷嚏     
罗红玫 《音乐世界》2008,(8):151-151
阿 Q 是一只拉布拉多犬,尚在襁褓时被我抱回了家。阿 Q 不仅是我的宠物,也是我的孩子。亲人和朋友。它的活泼陪我度过了许多寂寞的日夜。后来我认识了唐,他也很喜欢阿 Q。我  相似文献   

2.
同学阿Q     
Yan 《同学》2002,(1)
第一次看到阿Q是在高一,他中午到我们班跟他的老同学聊天。我正在好好的休息,无缘无故给人吵醒,便狠狠地朝他看了一眼,一看我就乐了,心想他要是去扮小丑嘴巴倒不必化妆了。后来进了文科班,坐的是前后位,日子久了发现他实在是个活宝。那时,我周围都是些棱角分明的人,于是课间大多用在了抨击足球和粪土学校上了。阿Q偶尔会攻击一下我的似有似无的单眼皮眼睛,我则每次回复一份《关于阿Q的犬牙交错状况的最新研究报告》。阿Q名  相似文献   

3.
脑脑大开发     
《好同学》2004,(6)
小P与阿Q 有人把两大袋污染性极大的垃圾扔到了河里。据小P说,这是阿Q干的,小P说:“刚才我乘小艇全力以赴划向小桥。我亲眼看见阿Q背着两个大袋,抛到河里。”小P和阿Q一向不睦,阿Q说这是小P在诬陷他。究竟是不是阿Q干了这件不道德的事呢?二人找到足智多谋的神童马良.请他判断是非。马良听后,指着小P说:“你为什么要害阿Q呢?”小P一听,满脸通红。马良怎么判断是小P撒谎呢?  相似文献   

4.
阿Q是鲁迅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里的一个主要人物。这篇小说以我国近代社会生活为背景,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革命风貌。作品里的阿Q是一个落后雇农的典型形象。后来阿Q也曾有过反抗和革命的要求,可是由于投机钻进革命队伍中的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并联合赵太爷、举人老爷,把总等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逮捕、游街,终于阿Q又糊里糊涂被他们杀掉了。对于阿Q的“革命”,历来存有争议。起初有人认为落后愚味的阿Q根本不可能革命,近来又有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过  相似文献   

5.
曹聚仁 《教学随笔》2008,(Z1):42-45
关于阿Q的家世,《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先生语焉不详。他只在序文上说:"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胡适之先生的门人们,将来或者能够寻出许多新端绪来。"阿Q兄之为人,我们的确很熟悉;看见了赵太爷的客厅,更可以了解阿Q兄的生活。我们熟知阿Q兄的性格,再推测他的老太爷是怎样怎样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自从一九二一年,鲁迅先生在《晨报副刊》上连续刊载《阿Q正传》以来,阿Q到这个世界上,已有六十余年了。沧海桑田,世事经历了多少变迁,但这位年逾花甲的老Q,还是那么有活力。人们把他搬上舞台,请上银幕,在木刻、绘画中,也经常看到他的“尊容”。因此,六十年来阿Q的研究者不可胜数,关于  相似文献   

7.
鲁迅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阿Q正传》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在现、当代文学创作中尚无人超越。恩格斯在给马哈克纳斯的信中,谈到最充分的现实主义要求时说过:“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阿Q正传》的杰出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鲁迅从现实生活中严格地选择与提炼出足以表现阿Q的性格特征的真实细节,而且还在于最大成功地写出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流浪雇农阿Q的典型性格。阿Q这个典型的审美价值在于;他既是独有的“这一个”,又画出了“沉默的国民的魂灵”.阿Q具有特定历史时代的特质,具有特定阶级地位的特质,还具有时代伦理道德、社会心理以及整个精神文明的特质,也就是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质。因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成为世界文学中一个杰出的典型。这里,我只就鲁迅在塑造阿Q这个典型性格的同时,怎样独具匠心地再现了阿Q所生活的典型环境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冯媛媛 《都江学刊》2001,13(3):48-50
阿Q是一个“失去自我”的存在,这种“非我”性既表现在阿Q的“无名”状态下,也表现在他的“失语”状态中,“无名”与“失语”体现了阿Q的悲剧性存在和鲁迅先生独特的观照视角。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本质上是阿Q怨恨心态的外在表征。他通过虑幻的胜利来平衡内心,反抗欺压,其中潜藏着一种对自尊、平等的追求与维护。  相似文献   

9.
王京娜 《文教资料》2006,(20):80-81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生活为背景,记述了落后的不觉悟农民阿Q一生的遭遇,成功地刻画了阿Q的思想和性格。在小说中,鲁迅先生为阿Q深受压迫而不知作出真正的反抗感到痛心,对他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阿Q不开口。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不开口,想…  相似文献   

11.
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受奴役受压迫被人轻视的下层人,大家对他的处境表露出同情,而对他的精神即阿Q精神,又往往会报之以嘲笑和鄙夷。其实是我们仅仅看到了阿Q精神的负面影响,而没有看到它的正面价值。为了尽可能地挖掘出阿Q精神即精神胜利法的合理性,我先向学生讲了一则故事。  相似文献   

12.
阿Q之忌与"以丑骄人"鲁迅先生写阿Q忌讳甚多,十分传神,读来令人捧腹.头上长个癞疮疤,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但他一忌讳起来便觉可笑,因为他忌讳甚多:"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癞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都讳了……"  相似文献   

13.
阿Q的抗争     
奴隶有两种,一种是在主人的皮鞭下逆来顺受,低声下气,是天生的软骨头;一种是挣扎着反抗,虽常常失败,但他一直在抗挣,直到死去。阿Q属于后者,他用他的行动表明他的不驯服。怒目主义阿Q头上有癞疮疤,所以讳说“癞”字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既而又推广到“光”、“亮”等字,后来连“灯”、“烛”也忌讳。“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怒目而视是敢怒而不敢言,这是因对手过于强大。总结教训之后变了形的抗争虽不算什么策略,但也不失为一种稳妥…  相似文献   

14.
小Q传记     
我叫小Q,如果按“进化论”来计算,我也算得上是阿Q的半个亲戚,当年阿Q“出师未捷身先死”,我决定继承他未了的心愿,也不枉为亲戚一场。既然和阿Q“沾亲带故”,那么他的“精神胜利法”自然是我要继承的一个重要方面。还真别说,这可是一件法宝,总能使我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拿考试来说吧,临近考试,用得着那么辛苦吗?考零分太阳明天不照样升起?你以为脑细胞是累不死的呀?考试试卷发下来了,人家苦思冥想或奋笔疾书,惟独我做了选择题后便无所事事了。凭我多年的经验,60分的选择题得十四五分是十拿九…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在谈到他的小说创作时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大名鼎鼎的阿Q也是如此。阿Q的生活原型都来自他们的故乡绍兴,或是同乡,或是远亲。阿Q的主要原型是生活在绍兴新台门东面的戴家门里的流浪汉兄弟———谢阿有、谢阿桂。阿桂平时以农工为主,后来为生活所迫,“以偷为副业”。辛亥革命那年,绍兴的知县和绿营管带都逃走了,城防空虚,阿桂跑到大街上,大声嚷道:“我们的时候来了,到了明天我们钱也有了,老婆也有了。”其胞兄阿有诚实本分,主妇们都客气地称他为“有老官”。阿有的这些事迹在小说里便…  相似文献   

16.
流血     
《好同学》2002,(1)
嘻嘻哈哈地从摄影师手中拿过照片,打开、欣赏,笑瘫了。我和阿Q相互“搀扶”着回到教室。阿Q在九班,而我在十班,一道墙阻挡不了她那双勤快的腿,所以我们俩是最铁的朋友。一晃高一开学也有一个多月了,大家多少都为没分到同一个班而懊恼。不过,三四年的感情会被班级的不同而割断?妄想! 照片里我和阿Q那傻样保准是人  相似文献   

17.
"多憎而少爱",是周作人对《阿Q正传》的一个基本评价。他认为这既可以当作是对鲁迅的褒词,也可以当作是对鲁迅的贬词。作为贬词,周作人认为《阿Q正传》缺少"笑中的泪",阿Q作为思想典型的意义,盖过了人们由阿Q的不幸命运而引发的共同命运感。这与鲁迅塑造人物的典型化的方法有关,也与鲁迅对通过阿Q所传达的"思想"的看重,远远超出对阿Q本身的关心和经营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新阿Q正传     
出生听说阿Q是在哭声和笑声中出生的。哭的是阿Q和他的母亲,笑的是他的父亲。阿Q出生时只有四斤四两,像只小猫一样,面黄肌瘦。想必座山雕问他“脸怎么又黄啦”,他会脱口而出:“天生的!”我想他母亲多半是吓哭的,而他父亲的笑也应该是苦笑。  相似文献   

19.
《阿Q正传》问世以来,在研究它的一系列课题中,研究者对阿Q是怎样—个人物、阿Q典型性格的问题及其作品的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各家之说,不无一定的道理,本刊将其讨论的情况概括地介绍给读者,供大家研究时参考。一、关于阿Q的典型形象问题阿Q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呢?何其芳同志在一九五六年《论阿Q》一文中说过:分析阿Q“这—个”典型的“困难和矛盾主要在这里:阿Q是一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种消极的可耻的现象。”历来对阿Q典型的不同观点的讨论,正是围绕着怎样看待这一矛盾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20.
阿Q读高中     
阿Q其人阿Q是什么人,全名是什么,我并不知道。只是大家都这么叫他,于是也跟着叫了,听说"阿Q"这外号是取自鲁迅笔下的《阿Q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