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离合词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考察离合词的产生、类推发展及扩展形式的发展过程,以期对离合词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离合词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首先考察了离合词常用的扩展形式,并针对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试图对离合词常用扩展形式进行分级,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彬 《铜仁学院学报》2006,8(5):21-22,34
在现代汉语的语言中,有一些似词非词的语言现象,这类词被称为“离合词”.离合说是指运用扩展法认定有关复合词具有“可离可合”的特点的一种语法分析理论.但笔者认为事实上无离合词.笔者将从扩展法论述该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是否应该把语素归入词汇范畴这个问题上分歧严重。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的确应该把语素作为词汇单位。词汇的定义应该是"一种语言(或特定范围)的所有语素、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离合词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合词的存在是汉语词汇丰富性和多样化的表现。关于离合词的构成、离合词的类型,离合词的特点等早有专文论述,笔者只想就离合词的性质,离合词产生的原因及离合词与其它一些语言现象的划界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离合词的性质。汉语中划分词与词组,目前可能找到的较有效的划分方法,是陆志韦先生提出的“扩展法”。但扩展法在这里不得不作某些保留——承认扩展法在离合词面前无效。而反对扩展法的人也正是在离合词面前找到了根据,从而对扩展法作出根本否  相似文献   

6.
词汇法——商务英语教学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汇法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该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词块结构是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并将词汇作为语言教学的重点.本文探讨了词汇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途径,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及其使用.  相似文献   

7.
从构词法以及词和语素的自由度两方面对汉语和英语词汇的空间性差异进行探讨。汉语中的词缀不是强制性的,位置比较灵活,有些甚至可以单独使用。缩略词、外来词和离合词也显现出很大的灵活性,语素和词的顺序比较任意。这些现象体现了汉语词汇在空间上的离散性。英语中的词缀是具有强制性的,缩略词和外来词形式较为固定,词汇在句中的位置较为固定。这些语言现象体现了英语词汇在空间上的一维线序性。  相似文献   

8.
离合词的存在,有着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原因,它是汉语自身发展中出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言语交际和语言表达的需要,以及汉语词汇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得离合词这一现象必将长期地存在,并深刻影响着汉语体系和汉语交际.对于这一语言现象,我们必须正视它的存在,及时描写和分析,不断总结其规律,而高合词的成因和离析理据无疑是最好的研究导向.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指一种集词法与句法于一体的,其内部语素可离可合的,中间可插入某些成分进行扩展的特殊语言现象.离合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汉语学习者在进行离合词的学习时往往困难重重,然而汉语教学界目前尚未提出科学、系统的离合词教学法.针对这一点,笔者从教材编写、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离合词的教学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离合词是一种"可离可合"的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离合词频繁使用于口语交际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教材中离合词的编排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离合词的教学效果。笔者选取广泛应用的《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系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离合词的呈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提出教材中关于离合词的几点编写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词汇复现是词汇衔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篇章的连贯提供了基础。词汇在语篇中形式上的复现隐含着作者(或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具有丰富的表达功能。本文在综合各种词汇复现分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重复、同义、反义、泛指词、上下义、整体—部分、等词汇复现方式,主要分析他们在语篇中的各种交际功能和文体功能。旨在进一步理解语篇的文体风格及交际意图,从而更好地把语篇语言学的理论运用到教学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2.
词汇语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问题是词汇研究的重心。本从词定义的模糊性、词的语义单位及单个词内的语义之间的关系及组织等三方面着手对词汇语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训诂研究中,词语的搭桥现象是指没有同义关系的词语之间基于一个多义词或音变同源词构成了训释关系或同源系列。词语搭桥现象存在于词义训释和同源系联中。在词义训释中,被释词因与释词的一个义位相同而得以训释另一个义位,这归因于古人不同的字观念。在同源系联中,不同的词由于源于一词的不同义位而构成同源系列,各词有不同的语源义特征。确认同源系联中的搭桥现象需要辨别相关义位是否源自一词,排除同形词、字的双本义和假借用法形成的搭桥假象。词义训释和同源系联在搭桥现象上存在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14.
说“词”     
通行的“词”实际上指两种词汇单位 :词位变体和词位。词位和词位变体处于词汇系统的不同层级上 ,前者是词汇基本单位 ,由词汇材料成分构成 ;后者由词位变体构成 ,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词场 ;在词汇系统中 ,后者位于前者的上一结构层次。弄清“词”的所指 ,对词位理论、词汇系统理论、词类理论的建立健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单位,“可离可合”是它们的典型特征。不同的学者对离合词的界定也不完全相同。笔者主要通过对动宾式离合词的分析研究以及动宾式离合词与双音节动宾短语的鉴别来挖掘离合词的鉴定标准,同时对用“扩展法”作为鉴别离合词和短语的主要方法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speech in adverse listening conditions is paramount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cross the life span, little is understood about how this critical processing skill develops. This study asks how the dynamics of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i.e., lexical access and competition) change during soft speech in 8- to 11-year-olds (n = 26). Lexical competition and access for speech at lower intensity levels was measured using eye-tracking and the visual world paradigm. Overal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oft speech influences the magnitude and timing of lexical access and competi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exical competition is a cognitive process that can be adapted in the school-age years to help cope with increased uncertainty due to alterations in the speech signal.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媒介。对于大学生来讲,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是社会所需和时代所趋。笔者根据对词块的理解,并且针对口语的部分特征,浅析词块与英语口语的内在联系,探讨了词块对于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水平的作用,并总结了以词块为主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lexical compounding, suffixation, and part of speech aspects of lexical prosody rendered while reading text aloud are predictive of children’s developing oral reading fluenc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 Ninety-four third grade children were recorded while reading aloud a grade-level passage targeting lexical prosody contrasts related to suffixation, compounding, and part of speech. Children also completed assessments on reading fluency, word reading efficienc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 Prosodic measurements of pitch and amplitude for each syllable of the targeted words, and spoken head word length in ms for targeted compound words, were carried out. Spectrographic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children generally displayed appropriate prosody for each lexical prosody contrast examined. The extent to which children made these prosodic distinctions between syllables was related to their reading fluency and comprehension skills. The study finds that, in the oral reading of connected texts, children’s use of lexical prosody is an aspect of general reading prosody that is predictive of reading fluency.  相似文献   

19.
从词汇角度来研究语码转换是对语码转换研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对其进行研究并得出:两个词看似表达同一事物,但基于不同的框架,其所作的推断也不一样;同一个词,置于不同的背景框架,每个背景框架下的内涵语义也不同;因为词所激活的框架不一样,词义的不同在于框架中所包含的特定信息量的多少,而不是侧面概念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境在话语交际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通过语境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词汇理解的过程和言语交际一样,同样具有关联性和推理性。它是以词汇原型意义为基础,寻求原型意义与语境之间最佳关联的语义推理过程。认知语境为词义理解提供了推理依据,词义的选择和重构都是由认知语境决定的。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利用认知语境确定生词的具体意义,从词汇的多个义项中选择与语境有最佳关联的意义,也能依据特定语境下的认知语境重新构建词汇的新义项。从认知语境的角度研究词汇教学为教师提供了课堂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