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中有话     
维特小姐打开电视机,播音员正在播报一条消息:“今天19点左右,在贝姆霍德花园街,一名79岁的老人在遭抢劫后被枪杀。据目击者说,凶手穿绿色外套,请知情者速与警察局联系。”贝姆霍德花园街正好是维特小姐住的这条街。她感到很害怕。正在这时,一个35岁左右的男子从阳台跳了进来,他身穿绿色外套,而且衣服上有血。维特小姐吓得脸都白了。男子用枪指着维特小姐,不许她报警。突然有人敲门。那人用枪顶着维特小姐的背,命令道:“到门口去,就说你已经睡下了,不能让他进来。”“谁呀?”维特小姐问道。“我是韦尔曼警官。维特小姐,你这儿没事吧?”听到…  相似文献   

2.
头脑转转转     
<正>聪明的警官正在看电视的苏菲小姐看到一条新闻:"今天下午5点左右,在花园街,一名71岁的老人被枪杀。目击者称凶手身穿绿色西装,希望知情者尽快与警察局联系。"苏菲正害怕地意识到自己居住的街道就是花园街的时候,阳台的门口突然出现了一名陌生男子。她几乎有些绝望地发现这名男子身上穿的正是一件带血的绿色西装。男子威胁苏菲马上将自己的手表、戒指以及屋子里的金钱通通给  相似文献   

3.
和儿子散步时,他告诉我,高二德文课正在读《少年维特之烦恼》,课堂上讨论得很热烈. “喔?老师怎么说?”我兴味十足地看着他——是高二的时候读这本书的呀,在1969年的台湾,一边读歌德,一边读琼瑶。177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说是有两千个欧洲青年效法维特为爱自杀。拿破仑在东征西讨的杀伐中,总是随身携带着这本爱情小书。  相似文献   

4.
十七岁的烦恼上帝来了,魔鬼也来了。像一个美梦连着一个噩梦,上帝将我们带入“十七岁的花季(高中)”,魔鬼却赋予我们“维特式的烦恼”。维特的烦恼只有一个绿蒂,而我们有无数个“绿蒂”。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研究》2010,(10):F0003-F0004
让&#183;奥古斯特&#183;多米尼克&#183;安格尔,生于法国蒙特庞省。他曾经向杜尔兹学习绘画。17岁时到巴黎,投在达维特门下。当时,达维特正担任拿破仑的首席画师,安格尔极受达维特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使青年歌德一举成名,并立刻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维特热潮",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18世纪德国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维特的形象。维特的烦恼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引起了广大青年的共鸣。本文认为维特与当时的现实产生巨大撞击的人生追求可以概括为:自然、纯真和自由平等。  相似文献   

7.
黎鑫 《文教资料》2008,1(17):26-27
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在欧洲、在我国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本文沿着维特悲剧性的人生历程,从歌德对维特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来探讨维特的形象特征,浅析造成维特人生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18世纪,德国大作家歌德在其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描写了少年维特与少女绿蒂的爱情悲剧。维特钟情于绿蒂,绿蒂却屈从于礼俗,最后维特悲观自杀。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由于外在的原因,即当时德国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当代青年作家谢宗玉在其叙事抒情散文《伤疤情结》中,为我们成功地揭示了有别于少年维特的另一种烦恼,即青春期少男少女较为隐秘的内在  相似文献   

9.
十八世纪,德国大作家歌德在其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描写了少年维特与少女绿蒂的爱情悲剧。维特钟情于绿蒂,绿蒂却屈从于礼俗,最后维特悲观自杀。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由于外在的原因,即当时德国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当代青年作家谢宗玉在其叙事性抒情散《伤疤情结》中,为我们成功地揭示了有别于少年维特的另一种烦恼,即青春期少男少女较为隐秘的内在“伤疤情结”,表现出对少男少女的质朴的关爱和牵挂,可谓其青春系列散中的又一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0.
<正>在19世纪末的东亚大国博弈中,中国的李鸿章、日本的伊藤博文、俄国的维特是三个风云人物。对于前两者,我们比较熟悉,对维特其人其事,则知之甚少。张丽博士的《折冲樽俎——维特远东外交政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一书,以甲午中日战争至日俄战争十余年间,维特的东亚外交、对华外交为论述中心,兼及维特的家世及生平事业,政治哲学观和经济发展观,欧洲观和东亚观。我国学者如此详尽系统地品评维特,  相似文献   

11.
通过揭示歌德笔下维特这一人物的信仰体系,来反观他与绿蒂之间的爱情悲剧。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维特的爱情实际上维特信仰的栖居之所,从而使我们对维特的"信仰悲剧"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李醍 《成人教育》2013,33(7):126-128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以下简称《维特》)通过描写一个觉醒的知识青年维特的不幸爱情故事,展现了当时德国整个时代的情感、希望和痛苦。维特的人生悲剧是一曲时代悲歌,折射出当时德国社会的种种。歌德将自己生活过、恋爱过、苦痛过的生活经历进行艺术加工,通过维特展现给读者,以此表达自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喷泉会微笑成4岁孩子的脸,然而,万里晴空也无法取悦少年的心! 歌德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主人公维特,小仲马小说《茶化女》中的男主角阿尔芒,美国作家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和来自中国的高中生陈。  相似文献   

14.
高庆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8):132-135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狂飙突进运动"的最丰硕的果实,并处于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过渡时期,而传统的欧洲文学史将"狂飙突进"运动统归于启蒙运动的分支,在过去的研究中也有不少作品分析《少年维特之烦恼》与浪漫主义的差异性,歌德本人也一度撇清其与浪漫主义的关系,但《少年维特之烦恼》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在探讨《少年维特之烦恼》与浪漫主义的关系之前,先了解"狂飙突进运动"与浪漫主义的关系是不可忽视的。在此前提下再细致分析《少年维特之烦恼》强烈的抒情性与维特人物形象两个方面,从而更加具体有力地论证《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悄悄告诉你     
悄悄地告诉你,我16岁了。16岁,对我们来说,是一本薄薄的书,既深奥又浅显;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既美丽又缠绵;是一朵正在盛开的花儿,既神秘又让人期待。16岁,是一条多彩的路,许多梦想之花就开在这条路上。我曾经梦想过自己是一名光彩照人的明星,拥有美丽的歌喉,动人的舞姿;又曾经  相似文献   

16.
理解主要人物是理解一部小说的关键。因此,为了理解《少年维特之烦恼》就必须理解维特、绿蒂和阿尔贝特。维特出身于市民家庭,幼年丧父,后随母亲由农村移居城市,长大成了一个有教养的青年。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也热爱文学,热爱绘画。由于对城市的污浊喧闹感到厌恶,他跑到乡下过起了幽静的田园生活。他欣赏自然美景,读荷马史诗,画农村景物,很是清雅。我们看到:维特是带着对城市生活的烦恼出场的;而农村生活使他接近了自然、农民和儿童,使他的精神为之一振。作为十八世纪下半叶的德国知识青年,他是在追求一种新生活。  相似文献   

17.
《花园街五号》是改革文学中长篇小说的一部力作。在这部作品中,一座建筑展现了改革对立双方的力量的消长,其中的空间形态极具代表性的意义,成为结构、行动、观念、比较的展示所在。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朋友维特是受雇于洛杉矶一家餐馆的职业魔术师,每天的晚餐时间,他都为顾客做近景魔术表演。这一天,维特走到一家人的餐桌前,做完自我介绍之后,像往常一样拿出一副扑克牌开始表演魔术。维特转向这家的小女孩,请她帮忙选择一张牌。女孩的父亲低声告诉他,他的女儿温迪是盲人。维特毫不介意。"没关系。如果她愿意,我想试试一个技巧。"他对女孩说,"温迪,你愿意帮助我吗?"  相似文献   

19.
何陶 《小读者》2010,(7):60-60
"话中有话"韦尔曼警官是维特的朋友之一。所以他知道,维特没有哥哥。当维特得知门外是警官时,便故意说她哥哥也问韦尔曼好,他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相似文献   

20.
1774年秋,一本薄薄的小书风靡了德国和整个欧洲。这就是歌德的著名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以下简称《维特》)。不少热血青年竞相仿效维特的榜样:模仿他的思想言论,举止风范,学穿他的青衣黄裤的服装样式,甚至有的举抢结束自已的生命。据说威名赫赫的拿破仑也把这部小说读了七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