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豪豪是在中国上小学五年级时 随父母去美国的,下个学期就要升 初中了。听他讲起在美国上学的故 事,觉得很新鲜,于是想和大家一起 分享-- 上学特别"累"  相似文献   

2.
河边漫步     
用"子在川上曰"扣题中"河"字--迅速入题;用"人生"扣题中的"漫"字--宽题窄做。但是,作者忘记了:"人生"这个很宽的话题,还存在"窄做"的要求。此文用排比段"漫谈"人生中的五个大问题--一篇短文,是力不从心的。如果只写其中一个问题,就会"很深刻"!  相似文献   

3.
上课的第一件事是检查背诵--古诗两首. 提问到了一位女同学张蒙(化名),她很干脆:"老师,我没背,我不会."我一惊,因为这样公开挑战的态度在课堂上很少见,我不由自主地绷紧了"阶级斗争"的弦,在心里打了个问号:"她想干什么?"  相似文献   

4.
你痛快吗?     
作为班主任,烦心事特别多,这不,又被一件事搅乱了心情-- 班里的学生小东与同学闹着玩,结果不小心被同学用钢笔划破了睑.家长找到学校,说是班主任管理学生很不严格,非要讨个说法.领导找我询问情况,我很气恼,说这班主任是没法当了--不但要当警察,还要当保姆,现在又要当受气包.  相似文献   

5.
寻找蓝玫瑰     
此文写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层面,特别难能可贵的是用"白胡子老爷爷"来解决问题--实则虚之--很有想象力。如果此文提出问题也采用这种写法,文章前后就和谐一致了。将洞察到现实生活本质的材料写入作品时,要从"雾"--"白胡子老爷爷"--中去看它,第六自然段中的"睡着"是无理而妙的:生活的真实是未曾"睡着"的,但梦境的真实是必须"睡着"的。  相似文献   

6.
此文提供了发掘写作材料的经验--写自己被感动的事。这些事充满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关系到"对人生的思考"--社会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7.
"ご返事"和"お返事"是书写邮件时常用的两个合成词。但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ご返事"和"お返事"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日语学习者都比较困惑。虽然是很简单的两个词,但由于他们用法相似,所以很容易混淆。并且纵观现下研究成果,止步于敬语形式上的「お,ご」的研究。而关于详细解释"ご返事"和"お返事"的使用形式研究确是少之又少。由此,综上这些是我们对它的使用举棋不定的原因。本文主要首先利用前人研究来对"ご返事"和"お返事"重新定义。并利用「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来收集相关用例来分析两者区别及其使用方法。根据以上研究方法发现,"お返事"要比"ご返事"的使用频率高些,更重要的是发现在重要正式的场合更多使用的是"お返事"而不是"ご返事"。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有幸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王风芹老师的一节课--"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使我很受启发。课堂上学生不按老师的思路说话,甚至说错话本是常有的事,但在这节课上王老师却能针对学生的差错进行巧妙的评价和机智灵活的引导,充分凸显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使课堂精彩纷呈。下面我就其中的一个片断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9.
至美是孤独     
此文有一个很特别的好题目,也有一个特定回答"至美"的角度--"孤独的人是心灵上的活跃者",还有符合这个角度的两个材料--是中国古代的庄子,二是现代外国的爱因斯坦。如果文章只就如前所述展开写,就能很圆满地得出结论:"中外古今的孤独者因其心灵活跃--为人类思考--而至美。"遗憾的是,还写了一些同此角度无关的材料,即使是同此角度有关的材料--爱因斯坦--却放错了地方。还写了另外一个角度--"孤独的人精神世界很丰富"。这样就把一块好玉变成了璞,须重新琢磨。  相似文献   

10.
水杉人生     
用身边的事物寄寓自己独特的感悟--文章很有个性。结尾"没有'痛'的生活,那何其痛苦"--亮点!  相似文献   

11.
写作文,就得选材。"用什么标准选材?" 成了每位小作者必须心中有数的事。在这里, 送给孩子们"两字秘诀"--小!新! 材料新,指这类材料有某种特殊性,不是普通具有,在一般的作文中不常出现。所以,当你把它选定,再写入作文中时,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材料,如果处理得好,是很容易从一般选材的作文中"冒"出来的。比如要表现老师的工作负责任,常容易忽  相似文献   

12.
生命之让     
此文用了两个事例,写出了"让"的两个层面。第一个事例是"为爱情让出生命";第二个事例是"为爱让出生命"。后者较前者上升了一个层面--做到了"很深刻"。  相似文献   

13.
作者善于拟题--如果在"发呆"二字上加上双引号,就更好了!它指的是"休息"心理调适",而用的是一个贬义词,吸引读者的眼球。正文写到"发呆很自由","发呆时心很静","发呆……减轻压力"--铺得太宽。如果只写某一点,内容会更集中,文意将更深入。  相似文献   

14.
彩虹的微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绝望,要相信痛苦的日子总会过去!--普希金儿时,在仰望天空的时候,总会沉醉于蓝天与白云所搭配出来的纯净,那时就会傻傻地觉得:生活在这样一片蓝天下,真的是一件很幸福很知足的事,大概每个充满童真无邪  相似文献   

15.
"狼兄"     
"狼兄"很出彩。他接受"管教",终成正果;更出彩的是,他"歪中有正"--"再吵莫怪我发威"--这是他成正果的内在根据。如果将此细节放到文章末尾来追述,其"求因"的层面就更清晰,立意更深刻。现实生活中好多细节很出彩--作者运用了脑髓,放出了眼光!  相似文献   

16.
初海 《科技文萃》2001,(5):43-44
演朱德20年,演朱德40次,在建国50周年的影视献礼片中包揽全部6个朱德角色!特型演员当到这一步,王伍福知足否? 不知! 20年里,他多少次苦笑着与人商榷,多少次无奈地仰天长叹:我们的元帅之首、三军之父啊,蒋介石尚知心腹大患乃"朱毛",怎么我们影视作品里的朱德常常是坐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干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用一种很重要的口吻讲一些添油加醋的话--"对头!""要的! ""同意!""哈哈哈……"  相似文献   

17.
<正>做事就是做人,做人就是挑战,挑战就是要一刀接一刀地雕刻自己,一面接一面地切割出自己的光彩。用桂纶镁自己的话来说:"我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个璀璨的切面没有展示出来,我一直知道,自己身体里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呈现出来,光是去想,下一个桂纶镁会是什么样子,这已经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了。这就是我不停挑战,跟自己较劲的原因,我不想错过每一个切面的精彩。"这番话很  相似文献   

18.
释"事"     
"事"字的常用义<说文>解为"职也",它与"吏"和"史"关系密切,它们在语用语义上往往相同,常常出现彼此混用的情况.我们认为这与"事"字产生方式--附划因声及其词义发展有关.本文试图援引从甲骨文到先秦语料中关于"事"字的用例,运用发展的语言观考释"事"的产生以及它和"吏""史"的混用情况,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锋  赵瑜 《天津教育》2002,(7):68-69
一个孩子看到树木秃了,便对妈妈说:"树叶回家睡觉了."妈妈却说:"不对,树叶是落在了地上."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学生用"想"字造句,一个学生说:"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多美的句子!可是老师却给了一个大红叉--花开怎么会有声音?一位教低年级的教师让学生用"难过"一词造句,学生说"我心里很难过"、"我身上很难过"、"我日子很难过"等等,教师听了都很满意.  相似文献   

20.
5月22日 星期一 心情天气 躁 音乐狂人 从初一到初二,我所做的一些事,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