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中、日、德三国大众体育管理体制模式的比较(1)日本大众体育管理体制模式日本属于政府主导型大众体育管理体制。在日本,大众体育可以说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从政府到企业无不以增进人们的健康水平为出发点,盈利则被看作是一项“副产品”。上至国家政府,下至基层的社区体育组织,都是在这统一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大众体育工作的。也正因为如此,日本的大众体育才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尤其是在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体育设施的综合利用和体育指导员的配备工作方面走在世界前列。(2)德国大众体育管理体制模式德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体育管…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是传统人本主义哲学与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交融的产物。“人本主义”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确立是和“健康第一”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相一致的,不仅强调了健康的生物学基础,也强调了学校体育的人文精神。这也正是“以人为本”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确立的根本所在。本文主要探讨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上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取向,教学模式构建以及教学评价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华体育道德是一份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它是随着中华体育在历史上的演进而形成和发展的,是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着“身心性命之学”这一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中华体育道德的核心是道德人本主义。中华体育道德的宗旨是塑造理想而健全的人格,中华体育道德的价值取向是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中华体育道德的理想境界是追求“天人合一”的至健大秩序。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9,(23):67-67
总部位于英国的海洋管理委员会(MSC)日前向日本高知县黑潮町土佐鲣水产公司采用的日本传统捕鱼法“一本钓”颁发了“海洋生态标签”认证。这是日本第二例获此认证的渔业案例,MSC通过专业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后认定,利用单根钓线进行的“一本钓”不仅有利于资源管理,而且不易出现混捕,  相似文献   

5.
生肖文化是以十二生肖属相作为“表述符号”的。生肖属相最基本、最直接的功能是“纪岁”。人一出生就马上自然而然地打上这一永不改变的“文化印记”,伴随终生。这个通俗、生动、有趣的“文化印记”,在生产力低下、文化不普及的旧时代,有利于劳动大众从个人“纪岁”延伸到与天干地支相配的“纪年”。今天,生肖属相已突破了“纪岁”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与当代英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思想。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应该是意义学习,传统英语教学背离了这一原则。要将人文精神融入英语教学,必须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实现语言教学到教学语言的转变,将语言教学与社会文化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体教融合”不仅是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亦是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能的核心要义。“体教融合”有利于充分整合体育和教育两大系统资源,助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同发展,培养一批青少年竞技武术人才。然而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竞技武术人才培养在管理、资源及保障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为此,应构建互融互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体教协同的人才管理体制,调动家、校以及社会各方优势。  相似文献   

8.
王法  王鉴图 《垂钓》2012,(11):63-65
当初,第一次听说“黑拉”钓法时,我满头雾水。“黑什么”?“黑拉”?“两眼一抹黑就往上拉?”翻阅了相关材料后,我才知道这是一种来自日本的钓鱼方法。以前,曾经看过鲁思·本尼迪克特的经典著作《菊与刀》,其中描写了日本民族暴烈的“动”与唯美的“静”完美结合的性格。“黑拉”钓法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是否也是如此呢?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将我国同日本、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民办高校中的体育教育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我国民办高校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人才.特别是对民办高校发展历史、办学模式、体育教育目标、管理体制、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比较,不但可以清楚认识到我国民办高校与发达国家在体育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差距,而且也有利于我国民办高校借鉴美国和日本民办高校的成功经验,使我国民办高校更加健康科学地发展起来,取得更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日本围棋一直有一种唯美的文化色彩,注重构形,注重步调。“形”的美丑是许多棋手在思考下一手时的极其重要的标准,有宁愿输棋也不下恶形的实例。同时,由于海岛文化的特殊性,日本围棋有时也体现一种悲壮的“殉”之美。在这一点上,吴清源、林海峰、赵治勋以及后来的王立诚等人都不是其代表,真正能代表日本围棋的应该是大竹英雄、武官正树,应该是坂田荣男、藤泽秀行、依田纪基。  相似文献   

1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体育文化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体育文化发展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尚存不相适应的若干环节:对体育文化属性的认识有待深入;体育文化管理体制创新不够;体育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发挥不够等.研究还提出了促进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体育文化的全面发展;推进体育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提高体育文化“走出去”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等.  相似文献   

12.
对中日足球职业化管理体制进行对比研究,为中国足球职业化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足球职业化管理机构为“三元结构”,管理核心机构是J联盟,足球协会行使监管J联盟职能.中国足球职业化管理核心机构是足球协会,管理结构为“二元”结构,缺少能代表职业足球俱乐部利益的职业联盟组织;同时存在职业化管理权力划分、权益归属不清晰,法规制度化管理制度没有有效建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1.借鉴:国外体育教学的横向对比(1)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2)体育课程目标国别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美国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内容培养身心健全发展、富有责任感的新1代是当今日本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核心。在这一核心目标的制约下,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主治体育论”“、运动文化论”、“快乐体育论”等。韩国强调以“快乐的学校”“、欢乐的教室”“、宽裕的课程”为教育改革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以有效地协助学生“个性发展”为指导思想。俄罗斯的“全面发展”和“集体主义”是其教育的核心思想,它的体育教学指导思…  相似文献   

14.
“临门一脚欠缺”、“锋无力”的批评,在日本足球界到底源于何时? 这可以说是日本足球界的一个长年之痛,每逢四年一度的世界杯临近,国民都会烦忧心神.迄今为止,很多足球专用语得到了广泛认可,但还没有像“临门一脚欠缺”、“锋无力”这样根深蒂固的.对于日本民众来说, “日本国家队”和“临门一脚欠缺”、“锋无力”就是同义词. “临门一脚欠缺”、“锋无力”被广为使用是从1998年法国世界杯开始的,那一年日本国家队夙愿得偿,首次入围世界杯决赛圈,整个日本都沸腾了.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绪言中国、日本同属亚洲国家,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两国在文化、教育、体育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进入了近代社会,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把目光转向了当时科学技术先进的欧美,进行了一场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近代资本主义革新。日本的文化由此成为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体。在日本的教育中也大量引进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内容,日本的近代学校体育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发展。而我国的近代教育和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则晚于日本,“体育”一词也来自日本。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日两国的近代学校体育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特别是二次大战之后,日本由于  相似文献   

16.
夏娃 《乒乓世界》2004,(11):36-37
10月9日,名为“马鞍”的巨型台风横扫东京。尽管日本气象局预测这场台风将是日本近十年来面临风势最大、雨量最多的一次,在“马鞍”即将登陆日本的数小时之前,当局就通过各大媒体呼吁市民们要做出防备,但这一天的早晨,仍有近300名乒乓球爱好者冒着被台风阻断归程的风险,从东京以及周边城市赶到横滨文化体育馆,参加“第一届草の根版日中交流桌球大会”。  相似文献   

17.
严格来说,中川章弘的身份是企业家.而不是单纯的“网球人“。在“上海日资企业名录”中.你可以轻易地找到他的名字。年轻的中川如今已经是扎根在上海的日本企业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而这一切,皆和网球脱不开关系。  相似文献   

18.
陈彩飞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3):9-12,107
运动员保障工作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立足日本体育文化,在把握日本体育管理体制和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日本运动员保障体系,并结合浙江省运动员保障工作实际,提出了推进浙江省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日本同属于远东文化圈。然而中国文化是一种本体文化;日本文化是一种边缘文化。中国文化曾经产生出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和独具特色的中国体育文化;也曾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文化的政治伦理性、大陆文化特征以及儒道教的宇宙观影响了中国的体育文化的轻竞技、重养生、泛政治、伦理等特性。日本文化的义理耻感、武士道精神以及岛国文化特征影响了日本的体育文化,形成其避免直接竞技与对抗搏击性、猛烈的集团意识与对外来文化的积极吸收精神等既对立又统一的文化特征,进而使日本体育文化亦具备一种外来体育文化大杂烩的“边缘性”。中日体育文化的交流渊远流长,在近代以前是中国文化流向日本,近代以后,则是西方文化经过日本转而流向中国。  相似文献   

20.
对运动员文化学习心态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的放矢地扫除运动员在文化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近年来,我以我院竞技体校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学习中的心态进行调查。现分析如下。 l 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目的性 运动员学文化动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否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我曾对89名运动员作过问卷调查。其中认为“运动员应当学文化”的72人,占80. 9%,比预想的比率高。在这72人中,认为学文化能“提高智慧”、“开阔思路”、“增强接受能力”等有利于训练的21人,占29.2%;认为“运动生涯短暂”,学文化是为了以后能适应社会需要的29人,占40.3%;其余大都是为了考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