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西方主流媒体在传播新闻的同时,也传播着西方的意识形态。特定的意识形态通过新闻语篇的语言结构隐合在语言外衣之下。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篇分析离不开社会文化语境,其及物性分析成为新闻语篇意识形态分析的有力工具。路透社关于西藏报道的及物性分析表明,表面客观的语言结构下隐含了西方媒体抨击中国政治制度、宗教政策、人权状况,企图诋毁中国、分裂中国的意识形态倾向,清楚地表明了西方媒体的意识形态本质。  相似文献   

2.
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展示语言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尤其是揭示语篇中字里行间所隐含的社会意识形态意义。自从日本悍然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钓鱼岛争端一直是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文章选择《英国卫报》和新华社对钓鱼岛争端的两篇报道。借助“及物性”概念,对比分析两篇报道的语言结构特点,以此探讨不同新闻语篇背后深藏的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各种差异。  相似文献   

3.
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系统在早期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著作中被视为揭示新闻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从及物性和批评性分析的角度对英语新闻语篇进行分析,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新闻中隐含意识形态的敏感程度,并且引导我们透过语言本身实现对新闻更深一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马冀明 《考试周刊》2012,(56):13-15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以韩礼德及物性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所选美国主流报纸的有关人民币汇率报道的新闻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目的在于验证新闻语篇的基本语言特征,揭示经济新闻语篇所隐含的意识形态,从而提高读者的批评性阅读意识,深刻认识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新表现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公正客观的表面下,经济新闻报道同样受到特定利益集团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从英语语篇的词汇分类、预设、及物性等角度对《纽约时报》中一则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批评性的语篇分析,试图揭示新闻语篇背后所隐含的不同社会性质的意识形态意义,突显文化对新闻语篇的重要影响,以提高学习者辨析语言形态的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6.
利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随机选取在VOA中10篇经济新闻语篇为语料,结合人际功能中的情态,集中分析经济新闻语篇中情态的使用情况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功能。通过对经济新闻语篇中情态使用情况分析,揭示经济新闻语篇如何通过情态来实现某种隐含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吴红燕 《英语辅导》2011,(2):162-164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其方法论主要建立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本文旨在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从引语、分类、标题三个方面分析了The New York Times中的15篇关于利比亚事件的新闻报道,揭示了新闻语篇中隐藏的权利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英语报刊选读课的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注重分析新闻语篇中的词汇、句型和语篇结构。本文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以"A Race We Can All Win"文章为例,利用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CDA)对文章进行分析,将语篇与社会背景相联系,以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让学生对新闻语篇有着更加深入和独特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批评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及物性和情态分析成为了批评性语篇分析在文本分析层面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这有助于批评性语篇分析者从整体上了解语篇的交际目的和可能产生的意识形态,从而进一步阐释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000年布什总统胜选演说为语料,通过对语料文本语言层面的及物性和情态动词分析来探究布什在演说过程中隐含在语篇间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楠 《考试周刊》2011,(38):35-37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理论中主位结构分析,进一步探索英语新闻语篇中隐含的语篇功能。句子或从句的语义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主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共同传达出句子的信息涵义。多种多样的主位推进模式相互协作构成完整的语篇。本文对英语新闻语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对研究媒体所要传达的根本意图具有指导意义,强调媒体利用语篇自身功能作为其宣扬意识形态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1.
孙琦 《德州学院学报》2014,(1):53-56,67
在及物性系统下,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中国日报(ChinaDaily)4篇关于钓鱼岛的新闻标题、词汇选择和语篇中的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及关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进行报道,其语言选择、表达方式受其代表的立场观点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读者在阅读新闻报道时,应意识到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培养批评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进行最主要途径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人们在分析英语新闻语篇时尤其关注新闻转述引语。虽然新闻报道一再强调客观、真实,但是报道者以不为人察觉的方式传递自己的观点,从而影响读者。通过对"China Daily"的一篇英语新闻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从转述方式、转述动词和消息来源等方面考察在新闻转述引语中意识形态如何影响语言的运用,语言如何为意识形态服务,传播并强化特定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以CNN和马航官网报道马航失联航班MH370的新闻为话语分析语料,借鉴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三维分析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拓展的理论框架,通过对比、分析语料在描述、解释和阐释等方面的不同及其所反映的国家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差异,帮助人们提高对新闻话语的敏感性,提高批判性阅读与信息接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源起 教师的专业成熟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从一个新教师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教师乃至知名的教育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专业成熟的过程而言,需要经历一个发展阶段。因此,对教师成长的周期和规律的研究,有助于为教师指明个人的专业发展道路,为教师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提供需要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国际新闻报道是一种软实力的竞争,新闻记者通过有选择地组织报道内容和运用语言技巧.有意识地引导受众建构他者形象,占据道德审判的话语权。本文以《时代周刊》2013年1月至6月涉华报道为例,从隐喻视角探讨美国新闻媒体建构中国形象的语言运用技巧。认为媒体通过运用隐喻修辞运用“映射”模式建构了中国政府和官员及草根的形象.体现了美国新闻从业人员的“反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批评语篇分析主要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分析架构,对两则新闻报导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意识形态决定着语篇生成的主导权,而语篇是意识形态的工具,起着维护该意识形态所从属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权力和统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Transitivity system is the core part of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which aims to expo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ideology.This thesis uses comparative methods to analyze the news discourses of the Copenhagen Conference.The study notices that the coverage of news discourses in The New York Times is not as neutral as that in China Daily.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itivity,on the one hand,it prov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ransitivity to news discourse analysis.On the other hand,the present study trie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 language and a critical reading method,which helps to raise readers’ awareness of ideology.  相似文献   

18.
媒介真实与社会现实存在着偏差,媒介再现现实的方法主要有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新闻语言的运用和转换、报道对象的突出与淡化,媒介不能真实反映现实的原因除了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以外,还有强势阶层对话语权的掌控,弱势群体的集体失声以及媒介对经济利益的追逐等方面的影响。可见,社会"现实"是由媒介建构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批评语言学的一种分析工具,及物性系统在对语言背后所隐藏真相的揭示上非常有效.体育类新闻与意识形态及权力间关系的紧密度远不及政治性和社会性新闻,但通过及物性分析能够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因此,外语学习者要增强批评性语言意识,提高批评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