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具有“语文味”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构筑成了新语文教学的理想,是“语文味”的核心。因此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应该体现人与文和谐、师与生和谐、情与理和谐、思与悟和谐的美。那么,怎样创设这样一种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2.
一、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内涵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孩子的性格都有很多面,不能只是简单的用好与坏来衡量,在“赏识教育中”,用爱与责任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的教学理念和不懈追求。我在班级倡导语文课堂的“三一”文化,即比氛围、比学习、比进步,懂感恩。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学科,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这才是语文让孩子们受益终生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主阵地的作用,把素质教育引向纵深,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功能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按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我认为必须涵盖如下三方面的内容。一、语文本体。《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交际工具”“人类文化”,就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对语文教学基本功能和性质的定位,突出了语文教学从纯“工具”走向关注“人”的价值取向,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春风,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然而通过两年来的学习、探索、实践,我发现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性张扬有余,工具性却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小语《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7.
语文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这是根本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可真会出现“语文课堂不知干嘛”的状况,作为语文老师,岂不悲哉?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是这样指出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工具性与人文性,是邀游语文之空强有力的两翼。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从这一特性来看,语文学科更注重丰富性和生动性。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考、高考所谓的样板题被简单地套用到中小学教育中的举动,严重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乃至创造力,使得语文课堂“万马齐喑”、死气沉沉。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们“自由”起来。一、转变观念,让自己先“活”起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中的听、说早已名存实亡,而仅剩的读、写也完全围绕应试而来。教师给学生总结的许多所谓的“诀窍”,使得语文课堂教学背离生活,失去…  相似文献   

9.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问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张元进 《湖南教育》2008,(11):29-30
“语文”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其核心是“语言”;“味”含有滋味、意味、趣味、情味、韵味等意。“语文味”不是纯粹的味道,不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也不只是一种文学鉴赏,而是一种具有语文学科个性色彩的、富有文化特色的整体审美感受。“语文味”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从“方法”向“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稻果程标≯盼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作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汇的地方,是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碰撞的地方,是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相吸收的地方,是书本文化和生活文化融会贯通的地方。因此说,课堂是传授和学习文化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2.
欧欣欣 《教师》2015,(3):23-2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把教学的重点落在“语文”本身,强调学生自主实践,关爱学生生命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孙泽平 《中学文科》2009,(13):49-4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心灵纯洁、身心健康和智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郭建华 《考试周刊》2013,(48):42-42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语文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性质。新课程标准不仅将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重点突出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课堂教学环节入手探索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赵淑梅 《学子》2012,(1):36-37
在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语言学科,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这门学科知识,其必然离不开教育教学活动。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语文文化?笔者认为,语文,是一个很本色、很清纯、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语文的“文化”.语文课堂是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富有诗意、色彩斑斓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积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耳闻目染,让“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美好情感的渗透有机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的生活性非常突出,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同在。如此,语言教学才会更鲜活、生动、有趣。语文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8.
三、“在线学习”———语文学习新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的无限宽泛 ,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一种信息社会特有的全新而且必备的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 ,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 ,产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也包括下载后的“离线学习” ,它是“在线学习”的延伸)。这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时代特有的语文学习方式。(一)“在线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1 在线浏览。即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用找标题、中心句、关键段等方法)→摘录”的程序…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就是指语文学科以及包括“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来自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性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问题,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考虑语文课外的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绿意,涤荡着一些旧有的语文课堂理念和课堂运作模式,呼唤着我们重新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我们放飞思想,在亲历中体验,在开放中探究,努力追求既有创新思想又实实在在的教学境界,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语文教师。下面是笔者在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实践中所做的探究和反思。一、不要丢失语文课的语文味。《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课标”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两性”,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