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难发现总有几位"落落寡合"的学生——离群的"孤雁",这些学生在课间或上学、放学时,常独自一人,喜欢独来独往,遇到熟人不主动打招呼甚至躲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退缩、旁观、不积极、不主动、少言寡语,从不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相处时,他们常使小性子,好神经过敏,执拗,容易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这在新课改走入“深水区”的今天,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然而在日常教学中,要真正将“知”付诸“行”,并非易事。教师常苦于找不到学生“主动”学、“主动”建构的支点而使他们的数学学习陷于“被动”的泥潭,从而影响其思维、情感的充分发展。现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中“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磨课经历为例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这群孩子对世界万物都:不关注,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对于“自学习惯”这个词语用在这些特殊学生身上是很不容易的。智障生缺乏学习自觉性,他们不能像正常学生一样有意识地主动自学,更为甚者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学。记得刚接受智障班进行语文教!学时,在我的课堂上常出现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的情况,他们根本没有去主动读书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孩子在众人面前显得腼腆、拘束,好像大方不起来,学习时表现在课堂上不善于积极举手发言,上课常会出现“冷场”现象,致使好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思考不积极,发言不主动…….但我觉得问题的结症在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如下工作.学生完全可以积极举手发言,使课堂“小手如林、小口常开”。  相似文献   

5.
一天恋情     
生活中,面对那些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孩子,常有人说:”这种孩子,与其和他们讲道理,不如先让他们吃点苦,保证知道好歹”。话虽丑,理却端呢!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种种“吃力不讨好”的教学尴尬.用传统的讲授法去正面强攻,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先“多吃点苦”(来自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  相似文献   

6.
学习不主动、行为欠规范的学生,我们常习惯地称他们为“学困生”。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让我体会到,学生学习困难,成绩落后,极大原因是他们早期所受的教育以及周边环境不够好,或者是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所致。他们进入初中后,升学成了他们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学习成绩也成了家长、教师衡量学生的一把尺子,于是,“学困生”的问题便更加突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们必须深入地研究“学困生”的心理,用赏识与期望的意识去转化“学困生”。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利用投影…  相似文献   

8.
代琳 《今日教育》2007,(11S):53-53
《新课程》强调了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和知识获取动态化.学习不只是获得一个知识性的结论.而是强调学生在学习时的“过程和方法”。“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在线图书馆.学生寻找资料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寻找资料、探究、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 ,教师必须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变“苦学”为“乐学”。在学习中培养了能力 ,在学习中受到教育 ,进而达到语文科文道结合的教学目的。下面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谈几点看法。美感、爱心、主动性。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对于小学生来说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美的体验 ,激发他们的喜爱之情。人在审美时心理有一种自由的感受 ,所以美感总是伴随着某种快感 ,但美感并不等于快感 ,快感也不等于美感。美感比快…  相似文献   

10.
老师们对学习好目一听话乖巧的学生往往偏爱有加,有时甚至宠着、惯着、护着,怎么看怎么喜欢,就算发现他们身上有缺点,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小痛不痒地说几句,生怕他们受了委屈。评选各类好学生时,老师们也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给他们开绿灯,就因为“这是好孩子,评不上多可惜呀”。老师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值得讨论,让“优秀生”成为教育的盲区,只会使这些“好孩子”被宠出“骄”气和“娇”气,使他们认为自己完美无缺.从而不能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更不能主动加以调整和改进.“优秀生”自身暴露的问题应该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优秀生,一定有他们的“绝招”。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去美国看看那里的优秀生有什么“成功之道”。1、乐于学习(be willing to learn)。成绩出众者多是乐于学习的学生,他们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发现乐趣,享受成功。2、学习极其努力(study hard)。优秀学生都毫无例外地把学校当作生活中心,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其家长也往往十分勤奋,为自己孩子树立了好榜样。3、不过分看重分数(do not value marks too much)。心理学家发现:当学生由于分数好而受称赞时,他们往往不愿主动去尝试新事物;但当他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受到称赞时,却往往会更有进取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对下列问题作出“是”或“否”的选择:1.碰到熟人时我会主动打招呼。2.我常主动写信给友人表达思念。3.旅行时我常与不相识的人闲谈。4.有朋友来访我从内心里感到高兴。5.没有引荐时我很少主动与陌生人谈活。  相似文献   

13.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谈有效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在课堂教学中,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总是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出现时仍然做不出来。其实用建构主义的哲学观仔细分析也不难理解。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一个人的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这样,我们对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的真正涵义获得了新的解释,“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它只是表明学生认为自己“我通过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不只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把“引导探究”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主体,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生物世界,让他们在探索中产生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1创设探究氛围,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地学才能起作用。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想参与、能参与,把他们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6.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获取知识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一、充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相似文献   

17.
一、鼓励学生“求异”。每学一篇课文,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求异”。在预习时,就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和鼓励他们主动地提出问题。问题即使提得幼稚,甚至错误,教师也要善于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然后循循善诱 耐心地解释和说明 使他们通过正确与错误、全面与片面的比较,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逐步培养学生的“求异”兴趣和习惯。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带领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开辟“科学角”为了让学生在课前和课后都能开展观察活动,我开辟了“科学角”,供学生观察学习。  相似文献   

19.
孔子闩:“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 不解。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学生都只知道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 知识,机械模仿优秀学生做题方法,所以他们很多都是“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是自己 主动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借助和依赖于老师和同学 的帮助,逐步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懒惰。如何让小学生从小就爱 上“数学思考”,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研究”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的天性。从“哇哇”落地开始,孩子们便睁大双眼“研究”着周围的一切。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让教师“吃”教材“喂”学生,学生成了语文知识的“容器”,他们的“研究”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的探索之路常被封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倡导“研究性学习”的主动学习方式。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