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照片》《老漫画》《画说资本论》《西方文化漫画集成》……当各种传统或现代的绘画、新闻或艺术照片、电影、电视、卡通、漫画、商业广告影像等铺天盖地涌来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读图的时代来到了。读图时代的来临,无疑是迎合了我们越来越懒惰的阅读——越读图越多,越读越简单,越读越“返璞归真”了。照这个趋势读下去,下一步恐怕就要读“看图识字”了。读图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图片往往比文字包含了更多的信息,而且图片比文字更直观、更形象、更通俗、更明白,“读”起来也就更省时省力。新近出版的《读图时代》中也称:“在有文字之前…  相似文献   

2.
现代媒体的发展速度愈来愈快,媒体之闻的竞争愈演愈烈。媒体都在最大限度地运用新闻照片激活报纸版面,以此争夺公众注意力或读者“眼球”:正是这种特定的时代环境。最终促使现代报纸进入了“读图时代”。本文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提出了一些报纸在“读图时代”运用新闻图片的时候。以牺牲新闻的信患含量为代价。过分追求视觉效应走入“读图时代”误区。“读圈时代”要求媒体必须要坚持求真务实的正确方向,进行理性的思考,要求报纸认真处理好文字新闻与图片的关系,深化“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思路.真正提高报纸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读图畅行。随着电视、电脑、照相机、打印机、可视电话、DVD、英特网等高科技产品的普及,那些清晰直观,或逼真或夸张的电子视像、照片、图片、动漫、卡通,越来越挤占了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得到俗众的青睐,而传统的文字阅读则显得些许落寞。且看最近出版并流行的新书,许多都是以图代文、以文配图,读图时代俨然来临。  相似文献   

4.
有人把1839年看作是“读图时代”的开始,因为这一年,人类发明了照相机。正是摄影技术的使用,图片开始迅速泛滥——先是一次性成像图片,接着是湿版翻印出来的图片和以后的彩色图片。但图片通俗化只是极大地扩张了人类的视觉世界,改变了古典时代对图的认识,使图片本身获得了独立。今天,读图时代真正来临了。其标志有二:一是影视业的空前繁荣,一是卡通画的泛滥成灾。当视觉世界正日益成为与文字世界相抗衡的重要的存在,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该教孩子怎么阅读呢?阅读取向:图文并读图片与文字之争是读图时代最敏感的话题之一。到底是读图好还是读…  相似文献   

5.
随着传媒技术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发展,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阅读方式的变革,“读图”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阅读方式,有人称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所谓“读图时代”,“就是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丰富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  相似文献   

6.
大凡教过老版《自然》的老师们都有过深切的感受,《科学》课本变大了,变漂亮了,图片变多了,文字变少了……教材中各种各样的图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及其作者特有的意图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图片已成为教材内容的一部分,读图也必然成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读图时代,我们科学老师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7.
读图能力:阅读能力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下,充斥于当代生活的大量图像、影像正以惊人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取向。读图已作为一种普适性的快餐文化受到人们的青睐。面对读图时代的到来,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读文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因为“读图”与“读文”本源上是一致的,文字与图像是一种相互补充、协调的关系,图像阅读能力与文本阅读能力应成为读图时代语文阅读能力的双翼。只有实现图文互动,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已经从“读文时代”进入“读图时代”.图片新闻以其迅速传递真实形象新闻的优势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特有的作用,而我国新闻界尤其是报纸图片编辑和网络图片编辑工作却呈现出滞后的现象。本文主要论述了新闻图片编辑在工作中的现状与处境.以及如何适应社会从“读文时代”向“读图时代”这个大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弥漫的图像     
我们的确正遭遇一个海德格尔预言的“世界图像时代”。对于“图”的广泛阅读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广义“读图”之“图”,不单指静态之图片,而是泛指一切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不是概念(语言)的界面方式。在当今视觉形象富裕过度的“图像时代”,文字会变得更加珍贵,文字不会远去,文字阅读永远令人尊敬。  相似文献   

10.
打开学生的课本、教学资料、阅读材料,我们就会发现“图像”的比例越来越大。一二年级的课文中每篇均有配图,而中高年段的课本中图片的比例也相当大。在教学课件中,影像的出现更是比比皆是,阅读材料中所推荐的内容也不只是文本,“图像”越来越多地走人阅读教学的视野,“读图时代”对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影响。而教师们则一直担心着学生文字阅读能力的下降,于是当阅读教学遭遇“读图时代”,似乎真的出现了一场图像对文字的战争。  相似文献   

11.
1 .读图教育具有形象价值和审美刺激机制读图教育具有强烈的可视性的形象价值和审美刺激机制。而形象性是读图教学中的最大特点。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的内容 ,如果用文字去表述会比较“干瘪” ,而用图片去表现时却能显得十分“丰满”。“一幅图片胜千言”充分地阐述了读图教学的形  相似文献   

12.
网络信息化的奔涌大潮丰富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看图或图像成为阅读主流方式之一。身处“读图时代”,要求小学语文教育要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通过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而更好地理解文字内涵。作为语文教师,要正视读图时代的发展趋势,通过图文对比、质疑问难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想象力、思维力、表达力和读图力,在去伪存真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以往新闻图片往往被视为文字报道的附属品.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图片在传播力和表现力上的优势日益凸显.新闻图片应当在坚持真实性的基础上,以平民化视角,从小处着手,突出“人”的价值,不断地注入“感性”元素,实现媒体“有温度”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读图,看似浮浅、退化,但事实上没有什么不好。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读图时代。现代社会崇尚简单、直观,所以我们不怕读图,怕的是读不出图,读不到有意义的图;我们不应该反对读图,而是要做好这门功课。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不太喜欢一字一句的文字叙述,而对直观而形象的图片比较偏好。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大教材观”和“课程资源观”,因而图片和影像资料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理应受到重视。这也是我实践与探索“图说历史”教学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状——“看不懂”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语言、文字、图片等方式为主。语言和文字交流会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而产生沟通的障碍,而图片交流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反倒会更少。有时,那些说明性图片甚至优秀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而成为人类更便捷的交流方式。但是,人们对于艺术类图片,比如说美术作品的“读图”能力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图文并茂话说广告史伴随着“老照片”、“话说中国”等出版物的热销,所谓的“读图时代”、“眼球经济”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然而,作为历史教科书,赵琛先生的《中国广告史》一改传统上板着面孔说教的特点,配插大量的图片,以图辅文、讲图解史,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国广告史,填补了广告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空白。其丰富的图片很符合现代学生的读图需求。《中国广告史》一书有1000余幅制作精美的彩色图片,部分图片还有详细的图注。这样,图片、图注和正文文字三者组合别出心裁,经纬交织,相辅相成。以“上古时期的广告现象——黄帝的旗帜…  相似文献   

17.
牛小丽 《天津教育》2022,(16):171-173
<正>基于小学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和兴趣特点,小学语文教材的图画占比较多,形成了“读图时代”。教材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掌握“读图”的特点,才能有效应用新的教学方式积极展开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一、“读图时代”与小学语文课堂“读图”模式读图,即偏向主体内容为图片、图像等直观图案模样的阅读,以获得信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为教师以书本图片、PPT以及多图视频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以教材为基础充实学生的直观感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新闻信息的接收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个媒体都努力拍摄、刊登一些能抓住受众兴趣、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图片,力争在竞争激烈的读图时代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读图时代的到来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一些媒体单纯追求新闻图片的感官刺激,片面追求新闻的市场效应,致使所采用的新闻图片存在很大的负面效应,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媒体在报道灾难事件中,新闻图片缺失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有人曾经断言,现在是一个读图时代,图片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取代了许多必要的文字。乐观者认为这可以更准确形象地传达信息,让人们眼球受到刺激,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悲观者则将人们丧失部分阅读能力和慵懒于阅读归罪于图片。科技的发达,网络技术的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丰盛的视觉大餐,整个社会,大众乐在其中,享受着图片带来的种种视觉冲击。  相似文献   

20.
新闻图片(含新闻漫画、新闻图表)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比文字更简洁、形象、生动、可信,越来越受到报人们的重视和读者的喜欢。在已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新闻图片激活报纸版面,成为报纸版面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然而当前一些报纸在运用图片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应从创新报纸版面设计入手,更好地发挥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眼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