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设计理念“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阶段习作目标中又提出,小学生要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由此可见,指导学生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写作文,符合“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启发想象1.师: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经常要求大家写自己的真实见闻、真实感受,这只是习作的一个内容。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大胆地在习作中表现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是要尝试通过大胆想象编创故事,有信心吗?2.师:想象并不神秘,只要你能把周围不会说话…  相似文献   

2.
闫苏 《湖北教育》2000,(6):35-35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在今天以前和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所以,作文应是生活实践、思维和语言的统一。不与生活实际、思维规律相结合,没有内容,作文起来也就只是无源之水,照抄习作了。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学生作文时真正是有感而发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多做尝试: 一、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拓展并激活学生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成为作文的“会学者”  相似文献   

3.
修订版“大纲”指出 :“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 ,自由表达。”实践也表明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欲望 ,积蓄习作素材 ,掌握习作技巧 ,促进学生尽情倾吐。那么 ,如何遵循学生习作过程 ,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呢?一、开源———自由表达的活径叶圣陶先生说过 :“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 ,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 ,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 ,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如何积累习作素材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作过精辟的论述 :“读有字书 ,精读博览 ,广为…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达他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此话明确告诉我们:小学生在作文之前,需要有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储蓄,等到习作综合运用时,才有“习作源”,才能得心应手地写出好作文。小学生的这种“积累”途径主要依靠语文教育,它取之于语文教育多方位的综合内容,无形地要求语文教育教学必须放宽视野,拓展时空,走进语文教育大课堂来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使小学生的作文能够新颖和生动,具有其特有的个性,运用儿童“个性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一、在习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儿童个性语言的语感 小学习作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感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儿童的个性语言。  相似文献   

6.
徐正东 《文教资料》2005,(18):179-180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习作兴趣是习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把习作这种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乐此不疲地投入到习作实践活动中去。1.学生习作最大的兴趣在于拥有材料。小学生习作兴趣如何激起?我的观点是:学生要拥有作文材料。试想,当教师的命题一公布,学生感到头脑空空无话可写时,他哪有兴趣听教师的“怎样写好”的指导?——即使听了,又如何煮“无米之炊”呢?有人认为,学生经历过的生活,接触过的事物,  相似文献   

7.
一、小学生作文的重新定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作出了新的界定——小学生作文 ,即习作。所谓“习作”,就是“练习”。也就是说 ,小学生作文不仅仅是小学生学习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心声的练习阶段。《标准》降低了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 ,它不要求小学生习作有更深的立意、高超的技巧 ,只要求他们能够有条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按照一定顺序 ,通通顺顺地写出来。这里 ,我们不得不承认 ,过去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太高了。不是吗 ?我们曾有意无意地拔高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 ,特别是到了高年级 ,变相地要求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改的一个理念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包括习作在内的整个语文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那么,我们在习作评价中应该怎样落实与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呢?我认为在习作评价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以赞赏为主,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与欢乐,同时以建议性的评价语言来完成习作指导的工作。下面以一次习作评价课为例谈谈如何用赞赏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习作。一、评价目标与内容评价目标:1.指导学生写清楚自己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长期的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生涯,笔者发现:习作让很多学生感到头疼。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没有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因此,写出的文章总是"写不具体"。这些文章都有一个特点:泛泛而言、言之无物、语言缺乏可感性。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创设情景,致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忆画面,写出当时的五官感受是指导学生习作写具体的有效的方法。小学生最喜欢有趣味的东西,我们应当注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习作教学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出一些有趣的题目。创设有趣的情景,开展有趣的创造实践,不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让小学生写出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___     
<正>张老师:今天我们要写一篇半命题的习作。大家知道文题中的“即景”是什么意思吗?阿呆:我从“景”字能看出这是一篇写景的习作。文君:“即”可以组词“立即”,立即的景色,这不通顺呀!张老师:“即”是立即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眼前的、短时间内的。“即景”就是指眼前的景象。那么眼前的景象都有什么呢?文君:不就是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景象吗?张老师:是的,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处景物,  相似文献   

11.
一、加强“读背”训练,夯实习作基础 目前,小学生面对教师耐心而细致的指导,仍无话可说的现象比比皆是,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认为首要因素是“读、背”训练力度不够.众所周知,“背”是“读”的提高,而“读”是“写”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就是说明这个道理吗?我的训练方法是: 1.读背好课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无论从思想内容上来说,还是从文字的锤炼、文章的章法上来讲,都堪为学生习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思维能力和语文能力密切相关。笔者在教学中对开启学生思维的方法做了以下尝试。一、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诱发思维精心设计导语。良好的导入令学生心驰神往,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激发求知的欲望。如教学《人类的语言》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语言也就是说话,是我们人类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为什么还要加“人类的”?岂不是多此一举吗?有的学生说:“鹦鹉也会说话”。“那么,鹦鹉的说话能不能称为语言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吧!”这…  相似文献   

13.
[阅读烛光]同学们,大家一定见过桥梁吧?但是你们听说过习作中也会有“桥梁”吗?今天,大家就听我来说说这里面的奥秘吧!“桥梁”通常指架在江河、山谷上面以便通行的建筑物,目的是为了行人的方便。而“桥梁”在习作中的作用则是为读者的方便,这就是我们经常在文中遇到的“过渡和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 ,开始学写习作 ,由于组织语句的能力还较差 ,不知如何入门 ,多数学生对习作有“榨文”之感。怎样指导三年级学生学写习作呢?最近 ,笔者听了一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后深受启发 :仿作 ,可让学生初学习作化难为易。让我们来回眸这一课堂习作指导片段 ,愿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新课开始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了一教学片段“漓江的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却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  相似文献   

15.
随着小学生接触信息量的迅速扩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而我们的小学生习作却依然固守着“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这“四大板块”,尤其到高年级,这种习作已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作文疲劳综合症”困扰着师生。如何打破小学作文单调沉闷的局面?我们不妨跳出只在习作技巧上苦苦挖掘的狭小圈子,为小学生习作开辟出一片新的空间——指导学生写研究性习作,即围绕一个主题或事件,  相似文献   

16.
吴琳莅 《教育教学论坛》2014,(9):216-216,195
本人长期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总认为:习作是语文这门学科作为工具性的体现,然而,习作却让很多学生感到头疼。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没有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因此写出的文章总是"写不具体"。这些文章都有一个特点:泛泛而言、言之无物、语言缺乏可感性。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创设情景,致力引导学生回忆画面,写出当时的五官感受是指导学生习作写具体的有效的方法,从而让小学生写出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如果有人提问“习作要不要复习”?你会怎么回答呢?有的同学会说: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东西,能够获得新的理解或体会。要使我们的习作有提高,当然也要注意复习。有的同学不同意习作复习的说法。他的理由是:习作无课本,复习没有门。意思是复习习作,没有本本可以作为依据。到底谁说的有道理呢?我想说“本本”是有的,小学阶段学过的那么多的语文课文,实际上每一篇都是优秀的习作,同学们可以有目的地再选些读读、比比、想想,看看哪些课文对写好习作有帮助,再揣摩人家是怎样写出来的。另外,我们在小学里不是已经写了不少的习作吗,一学期恐怕每位…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然而现在的小学生写起文章来总是“言之无物”,作文时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这也是他们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指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实话实说,做到“言之  相似文献   

19.
<正>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教师应该是儿童的"语言医生"。要改变传统习作评价的弊端,首要的任务就是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沟通。习作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笔者在对习作教学现状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习作评价对于保护和深化学生的习作热情至关重要。但小学生习作评价与修改的现状亦不容乐观。看图写话教学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形象地把阅读和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小学生的习作就是教给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小学生“储藏库”里的“货”太少,用什么去写呢?语言的积累与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读书死记硬背的结果往往导致积累的语言与习作脱节。而读写结合,恰恰是解决这个难题、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最佳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