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学习,知道了些什么,并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3.了解课文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太阳,即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设计理念: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必然会有自己的收获。此处,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倾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当点拨归纳,发挥了主导作用。]二、研读课文,培养能力(—)研读介绍太阳特点的部分。1.刚才同学们已知道太阳的特点:很大、很热,而且离我们很远。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介绍这些特征的语句…  相似文献   

2.
赵昆华 《云南教育》2004,(16):34-35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以一个动人的传说起笔。分两个部分介绍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对太阳有个初步的认识。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进行必要的科普知识教育;二是扣住课文的写作特点,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从而学写简单的说明文。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自主、交流、实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洪小蜜 《福建教育》2010,(2):20-21,29
一、教学目标 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把握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了解课文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领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在充分内化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尝试表达有关太阳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设计说明】第一,本课板书简明、形象、直观,利于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我在设计本课板书时,力求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太阳的特点(远、大、热),用大太阳、小地球进行形象比较,同时附以数字说明,使学生一目了然。第二,本板书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本板书的设计,我不是替学生画出来,而是在学生读懂了课文后,让学生自己在黑板上把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画下来,让全体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在老师引导、点拨的基础上来完成的。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参与设计,从而使学生深层次理解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关系。第三,本板书体现美观、实效的特点。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5.
“精讲精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一种教学法。《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时,我们不仅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还应该了解各段之间的联系,懂得一点初步的辩证关系,掌握本课的语言特色及说明方法。在教学时,笔者尝试运用“精讲精练”教学法来增强课文的趣味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较好效果。一、引入新课,激发学趣课文用“传说”开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在品味传说的情趣中步入正题,十分自然,还增添了文章的色彩。笔者首…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断】 (师出示课文第2小节) 师:太阳不仅带给我们美丽,而且为我们做了许多好事。请小朋友们自由读第2节,想想太阳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生读,指名读)  相似文献   

7.
《三只白鹤》是义务教材第二册的一篇童话 ,讲三只白鹤埋鱼找鱼的故事。板书分两幅。第一幅“埋鱼记标志”,在讲读课文 1、2自然段时逐步引出 ;第二幅“寻鱼找方向”,在讲读课文 3、4自然段时逐步完成。第二幅板书在第一幅板书的基础上变出 ,或遮盖 ,或移动 ,或添写。出现在学生眼前的 ,始终只有一幅板书。这篇课文的教学步骤是 :1.讲读完 1、2自然段 ,第一幅图已完成。师讲述“三只白鹤各自记住了埋鱼的地方。天色晚了 ,太阳下山了 ,三只白鹤也回去休息了。”边讲述边取下“太阳”图片。继续讲述“风伯伯一吹 ,白云就飘呀飘 ,飘到了很远很…  相似文献   

8.
《太阳》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课课文,讲了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是一篇学识性课文。为达到大纲要求,提高教学效率,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读段、写段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计说明: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奶奶要晒太阳”,第二部分写小林想办法让奶奶晒到了太阳。第二部分中小林给太阳、云、风三次打电话  相似文献   

10.
《太阳》一课浅析和教学设计新疆成倩六年制小语第九册《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这篇课文首先用数据进行比较,具体地介绍了太阳的远、大、热三个特点;接着讲了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有了太阳地球上才有植物、动物;有了太阳才有气候的变化,产生了雨、雪、风;有了太阳人...  相似文献   

11.
记得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我主要是抓住题目“番茄太阳”质疑,让学生读读找找文中几次写到“番茄太阳”,结合课文朗读感悟这三次“番茄太阳”的含义。这样上的结果是学生仍与作者有很大的距离。感觉是教师在硬拽着他们学习。而学生始终在文本之外看别人的故事.更不要说产生心灵的震撼了,而我自己读课文时,心里则涌动着一种感动、感激。那该如何将我这种成人式的感激与感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与我一起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人物的内心,真切地去感受一番,真情地为他们的欢笑而欢笑,为他们的悲伤而悲伤呢?  相似文献   

12.
如何以语言训练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一位老师执教的《太阳》一课颇受启发。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可分为“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两大段。课一开始,老师依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在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设计了两张“阅读训练卡”,依次发给学生,引导全班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边填写,组织理解性的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3.
教学《太阳》这类科常性的课文,除了让学生懂得一点初步的自然知识外,还应让学生着重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课文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太阳的特点,二、太阳和人类世界的密切关系。对于第一个问题,课文主要采用由神话引入,用数据和举例相结合的说明方法。首先引用了“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引  相似文献   

14.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课文——《"番茄太阳"》。(指三名学生读课文)师:课文能读得正确通顺,相信你们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咱们先看课题,文章的题目是一初读课文,感知"番茄太阳"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师:我上小学的时候听老师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我听后就立刻找到老师,非常自信地说:“美国人登上月球有什么了不起,将来我长大了,我要登上太阳。”同学们,你们说老师能登上太阳吗?板书:太阳二、自学讨论,寻找理由1郾学生自读课文,熟悉内容,圈画要点,了解太阳知识。2郾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完善答案,组织语言。3郾推选代表,全班汇报,进行答辩。4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太阳特点。(1)读议“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和“六千摄氏度”,“钢铁变成汽”等重点词句,理解太…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19课《太阳》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课文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较深,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不为文中一些较深的知识所纠缠,又能掌握文中所述的一般性的科学常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认识自然能力的目的呢?我的具体做法是:一、初读课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阳对四年级同学来讲,没有不熟悉的。但是真正能说出些道理的还不多。当同学们初读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我设计了下列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课文——《“番茄太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和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那么,常识性课文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呢?现以六年制第九册10课《太阳》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一、分析教材,确定课文各部分内容的训练重点《太阳》这篇常识性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太阳的三大特点——“远、大、热”;第二部分阐述了太阳与地球以及我们人类  相似文献   

19.
一、“生成”在知识空白处:适度展开 有时候,学生对教材的关注点超越课文的知识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恰恰与本课的教学关系不大。如教学《太阳》一课,学生常会提出“太阳是怎么形成的”“太阳会毁灭吗”“为什么生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之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说明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太阳》一课共有八个自然段,分为两大部分。一至三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