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11-24星期三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我的学生可以喜欢上古诗。可有一次我让我所教的一年级学生用汉字或拼音写古诗,几乎所有的学生除了《咏鹅》《静夜思》外,就很少写别的了。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古诗,让他们养成学古诗的习惯?来场比赛吧。今天下午,我班举办了第一次“背古诗”比赛。全班学生分为两组,每组背对一首得1分。为了争得比分,孩子们小脸急得通红,最后获胜的第二组只背出了10首诗。这时我说:“同学们,通过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感想?”“我觉得自己会背的古诗太少了。以后一定要多读、多背。”“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2.
一、激发学趣,初读古诗 课前五分钟,教室里已经开始了古诗背诵比赛。张老师分组选代表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小组代表刚起个头,全组同学立刻齐声响应。张老师请同学说喜欢这些古诗的理由,孩子们纷纷说:“我两三岁就会背了”、“这首古诗很美”、“背起来很顺口”、“这首诗写得有趣”等等。  相似文献   

3.
(一) 离上课还有五六分钟。 “咱们进行背古诗比赛吧。”我提议。 一听有比赛,孩子们一下子振奋了,精神了。 “怎么个比法呢?咱们分成两大组,来个古诗对抗赛。” 对抗赛把气氛弄得红红火火的。我说:“听你们背古诗,老师也痒痒的,让我也来露一手如何?” “行!” “《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抑扬顿挫的诵读,使得孩子们的掌声不断。 我投影出古诗,请孩子们朗读后猜猜这首诗中的“一绝”是哪样可吃的东西。聪明的孩子们一下就说:“荔枝,荔枝!” 我趁机板书了“荔枝”…  相似文献   

4.
一、读一读师:徐老师很小就喜欢背古诗,先背一首给你们听听,喜不喜欢?生:喜欢。(师边背边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能读一读这首诗吗?(生自由读古诗)师:还没有完全读出诗的韵味,看样子对这首诗还不太理解。有哪些问题,可以提一提,问题搞懂了,自然就会把诗读得有韵味了。师:能提问题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学生。(生纷纷举手提出许多问题)师: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读了《黄鹤楼送别》你就会懂了。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读了后你会学到很多东西。打开书认真地读一读,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师随即指导,尤…  相似文献   

5.
亲子共读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在这期的“亲子共读”栏,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一组孩子们自己写的诗歌和短文,读着这些充满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的孩子作品,爸爸妈妈一定会惊讶地说,呵,平平常常的生活,在孩子们眼里怎么就会变得那么有意思了呢?我们衷心祝愿小朋友们节日快乐!———编者  相似文献   

6.
汽车     
晨间,兴致盎然的陈烨辉拉着我不停地介绍他爸爸刚买的新车。很快,男孩们都围了上来,大家争先恐后地谈论着自己所知道的汽车,玩具区内放置了很久的几辆旧汽车也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被孩子们取出来玩起了赛车游戏。正在搭积木的马雅薇说:“老师,我们来搭汽车吧。”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很快,汽车的外形就搭好了,但陈烨辉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的汽车怎么没有车轮?”“老师,这车轮怎么装?”马雅薇摸着脑袋为难地向我求助。“先自己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搭出车轮的形状?”马雅薇眼珠转了转,在车厢下装了一个花片:“我就把这个当车轮吧。”“这太不像车…  相似文献   

7.
一、揭题明法,自读探究师:这是一首古诗,对于古诗的学习我们并不陌生,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古诗学习有哪些方法?生:读,背,思,悟。师:我们来交流一下怎么读背,怎么思悟。生:读诗、背诗都要体会出古诗的韵味和情感,要有滋有味地读读背背,这是理解古诗的基础。生:边读边想诗人究竟要表达什么情感,说明什么道理?对于我们有何意义?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8.
课间活动时间到了,操场上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孩子们如同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笑笑哈哈。同学们都在踢毽子,我看着他们如此高兴,便灵机一动。哎!我们正在学古诗,愿不愿意借机背古诗,如果踢一个键子背一句诗,岂不使枯燥无味地背古诗变得生动有趣了?想到这,我凑上前去,说:"来,让老师  相似文献   

9.
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首短诗的标题,定会立刻想起李绅的《悯农》。因为这首诗大家太熟悉了,可能你刚学会说话不久,你的父母就教你背这首古诗了。李德民借用其中的首句作为自己作品的标题,用意就在这里。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感悟。怎样才能较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维度呢?一节语文课上的一段意外的小插曲引起了我的思考。那是一节古诗教学课,学习《静夜思》,这是许多未上学的孩子都能流利背诵的一首诗。所以当我一说今天要学这首诗时,学生就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背了起来,那得意的神色好像在告诉老师:您瞧,我们早就会背这首诗了。望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我想,固然背得跟顺口溜似的,但孩子们能正确理解诗意、体会到诗人的思乡愁绪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不便逐字逐句分析解释的,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读懂这首诗…  相似文献   

11.
课前慎思 当问及“9+5=?”时,大部分孩子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得14呀,太简单了!”面对“你能说一说14是怎么得来的吗”这一问题时,孩子们会说:“姥姥告诉我的呀!”“幼儿园老师说的!”“我背出来的,我还会背9+6=15,9+7=16呢.”……在90%的孩子已经知道了计算结果的情况下,我们将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将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一、激发学趣,初读古诗   课前五分钟,教室里已经开始了古诗背诵比赛.张老师分组选代表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小组代表刚起个头.全组同学立刻齐声响应.张老师请同学说喜欢这些古诗的理由,孩子们纷纷说:"我两三岁就会背了"、"这首古诗很美"、"背起来很顺口"、"这首诗写得有趣"等等.在轻松的课前热身活动中,孩子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被进一步激发.正式上课.张老师在表扬了孩子们后,出示并板书课题,然后请学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3.
淑女计划     
“你啊你,怎么总像个男孩子似的?没点女孩的味道。”“我说,女孩子嘛,就不应该太粗鲁,你怎么就这样呢?”每天,爸妈总是这样对我开枪,听得我都能倒着背了。为此,我决定来个淑女计划,彻底改变形象,按照爸妈的标准重新塑造自我。  相似文献   

14.
背书     
“我的妈呀 !这么长的课文 ,居……居然要全部背下来 ?!饶了我吧 !”手上的语文书随着我的抱怨 ,也极不情愿地飞到了桌角。“谁去背那长篇大论的。简直是浪费时间嘛 ,反正再怎么背也背不出来。”的确如此。我在背书上从不下功夫 ,每每都是要抽查时才临时抱佛脚地去翻书 ,草草地速记下来 ,最后便会顺利过关。但 ,若碰到“长篇大论”时 ,我也只有祈祷老师别抽查到我。“……不是这篇 ,这篇你上学期不是背过了吗 ?是这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来———”“又是隔壁的 ,”我嘀咕着 ,“边洗碗还边教女儿念古诗。”“日照香炉生紫烟———”…  相似文献   

15.
上课了,语文老师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一首的题目叫《登鹳雀楼》。”话音刚落,前排的许一翔“刷”地站起来说:“老师,这首诗我全懂了,也会背了。”“真的?”老师感到奇怪,“那你背给大家听听。”许一翔挺起胸,眼睛也不眨,“嗒嗒嗒”地一口气背了起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听他背完,老师笑眯眯地说:“嗯,还不错。不过,有几个字音读得还不够准,比如‘鹳’是第四声而不是第二声,‘雀’不能读成‘qie’,另外,还有‘入’和‘更’这两个字,也不太准。好,希望你仔细听,争取读得更好。”然而,许一翔怎么…  相似文献   

16.
不知是因为太疲倦还是吃了安眠药,我做完作业就躺到了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到‘随便’城的旅客请做好下车准备!”我被这声音给吵醒了。“咦,床怎么那么窄?”我疑惑不解。我仔细瞧了瞧周围,呀,原来我在火车车厢里,手里还拿着到“随便”城的车票。我想也没想就下了车。下车一看,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路上行人的衣着太怪了。一位男士套着长筒袜,穿着高跟鞋;一位女士戴着领带,穿着睡衣;一名儿童穿着西装,鞋都没穿……我问一位青年:“你们怎么穿成这样?”“随便!”那青年说。我在“随便”城里走了一会儿,肚子开始唱“空城计”了,便…  相似文献   

17.
国庆节那天,肖菲带着四岁的儿子乐乐去超市,恰巧遇到一位老同学,他们也带着孩子在逛商店。老同学难得相遇,话自然多,再加上各自都带着孩子。于是,大家互相称赞起对方的孩子来。同学的丈夫夸奖乐乐道:“瞧,这孩子长得真漂亮。”见这样赞扬孩子。肖菲的脸上顿时光彩四溢。她对儿子说:“来,乐乐,背一首诗给叔叔阿姨听听。‘两个黄鹂鸣翠柳……’”肖菲起了个头。可儿了却管自看着货架上五彩缤纷的商品,摇着头说:“不!我不背。”“哇!乐乐会背古诗了,真不简单!”诗还没背,叔叔又赞扬开了。“我不背,就不背!”肖菲急了:“你背呀,为什么不背?在家里你不是很会背吗?”然而,乐乐还是不肯背,他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去。这时,肖菲的同学说了:“来,我们的楠楠背一首  相似文献   

18.
背古诗     
这学期,我们学校为打造“书香”品牌,创办“书香学校”,设立了“书香班级”的评选活动,校园内古诗的诵读声不绝于耳。我们三年级选定了四十首古诗,要求学生背熟、背出韵味。一开始,全班学生劲头十足,有的一天就能背五六首。可是时间一长,背诗的积极性渐渐减退了,每天晨读时,我发现很多学生不是在真正地背,而是嘴巴老重复一两首,在那儿应付我呢。面对这种情况,我想出了很多对策,我让同桌俩比赛背,小组四人比赛背。后来决定谁背下一首诗就奖一颗红色小标志(老师的笑脸),但结果是奏效快,见效短,学生专为得到小标志而背,背得快忘得也快,背不出诗…  相似文献   

19.
<正>我作为班级代表参加了学校的诗词大会,站在台上,我把古诗之美分享给全校同学。提起古诗,我对它可谓“爱恨交加”。我有一本已经快被翻烂了的《唐诗三百首》,从我记事起它就陪伴着我,我就是从这本书开始接触古诗的。它曾经是我的“噩梦”。小时候妈妈要求我每天背一首诗,虽然我会背的诗越来越多,但那时候的我仅仅是死记硬背,所以我当时最“恨”这本书。直到一个夏天,我的想法慢慢改变了。  相似文献   

20.
课间活动时间到了,操场上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孩子们如同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笑笑哈哈.同学们都在踢毽子,我看着他们如此高兴,便灵机一动.哎!我们正在学古诗,愿不愿意借机背古诗,如果踢一个键子背一句诗,岂不使枯燥无味地背古诗变得生动有趣了?想到这,我凑上前去,说:"来,让老师给你们踢几个看看."同学们一听可来劲了,一下子围拢过来."老师,你也会踢?""我只能踢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