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一、感受文学形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语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感受鲜明的形象性,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生活的体验,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积累,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感受真切,才能"入情入境",引起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关注,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2.
华婷 《现代语文》2008,(4):110-111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七一九年级(即初中)学生写作方面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人总是有个性的,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相似文献   

3.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说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形象地去认识世界.教师应该明确文本形象,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变成一个适合学生的"心物交融"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4.
张忠民 《现代语文》2013,(9):127-128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可见,写作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表现。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写作教学,教师要积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主写作的空间,引导学生从个性化表达入手,写出自己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文章。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创新表达的能力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感知生活,认识生活,才能对生活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反映生活的能力。因  相似文献   

6.
解读文本是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有效对话的重要前提,只有通过反复地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渐渐“入境始与亲”,并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豁然开朗的经历,教师才能准确、正确地把握理解教材。最终才能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真正参与、真情体验、真切感悟的基础上,完成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7.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写作是这样要求的:“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生活、人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与原大纲“表达真情实感”相比较,无疑要求学生注入更多的生活激情,绽放思维的火花,大胆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与感受。一、还原生活本色,大胆抒写生活感受时代在飞速地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空前的进步,幸福与满足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但是正如最灿烂的阳光也难以照射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一样,我们那精彩无限的世界还有许多不和谐的声音,尽管它并非主流,然而也并不能抹杀它的存在。有一个学生以“靠”为话题,…  相似文献   

8.
白描小识     
白描小识浙江安吉三中徐晓洪教材《记王忠肃公翱事》(高中语文第一册)的“自读提示”中有这样几句话:“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有二。一是选取生活小事来表现人物性格。二是采用白描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那么,什么是白描手法?其艺术表现效果又如何?不少学生提出了这样...  相似文献   

9.
一次“随而不随”的“随机写作活动”启迪我们:作文教学需要“动情”,需要我们在写作设计、指导讲评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需要“入境”,创设有助学生深度理解、符合文本与生活逻辑的有效情境;需要“双向”,既离不开教师对写作训练题目、过程设计等的斟酌,尽可能调动学生胃口,还要注重师生双向的情感与思维互动,引导学生抓住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境和真切体验,真正形成属于自我的“随性写作”。  相似文献   

10.
刘胡兰,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刘胡兰,》一篇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她的英勇不屈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然而当我再次拿起课文,不禁质疑:面对这样的英雄人物,距离孩子们的世界这么遥远,如何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其形象的伟大呢?  相似文献   

11.
要让我们的作文精彩动人就必须在“真”和“新”上下功夫。“真”就是真情实感,“新”就是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写真实的自我,抒真切的感情,这是作文的灵魂。自话题作文诞生以来,题目中往往有这样的导语:“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吗”、“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和看法”等等。这些提示,其内涵都是指在作文中要表达真情实意,从“自我”角度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情感真挚、新颖独特的作文呢﹖一、用心去生活“我手写我心”,作文本是学生发表见解、宣泄感情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即“三贴近”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它体现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多层面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三贴近”原则,必须关注和研究学生实际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突出的问题,如网络化和信息化带来的问题、贫困生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三贴近”的要求,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有容 《读写月报》2022,(22):34-36
<正>作文的“根”在生活,在对生活的定点扫描和注目凝视。作者只有扎根生活的土壤,才能“接地气”,从而使自己的作品花朵缤纷、枝繁叶茂。这里的生活,更多的是指作者自己身处其中的熟悉生活。因为只有对这样的生活,作者才会有真切的触感和痛感;而作品只有给人以真切的触感和痛感,才能传递出作者心底的真气和热力,让读者感同身受、心有戚戚。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之“表述与交流”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表述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也就是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中.要紧紧抓住“真实生活”这一主题。众所周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能写出好的感悟作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相似文献   

15.
入境学语文     
一篇好的文章,人们在阅读时常因进入字里行间创设的情境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引起震撼。成功的教学应把学生引入作品营造的意境中,正如叶圣陶所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作文能不能虚构?”关系到如何准确、全面地理解《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从实际出发”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不是一句抽象的教条.不能这样认为:学生作文若有超出其本人生活原型之处便是不真实、不实事求是了.“实际”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出发”是说从这存在着的现实开始,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为此,学生初写作文时要求他们写“耳闻目睹”(甚至更强调“目睹”)的事,这是必要的,只有从这儿开始,才可能根据自己的真切感受,写出较为感人的文章来.我们说“从实际出发”正是建立在这个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7.
论点摘要     
造句与作文有没有区别呢?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有区别是指它们篇幅的长短;没有区别是指造句要做到的,作文也要做到。”首先,作文要观察生活,选择材料,表达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内容丰富多彩,真实感人,而造句则能十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观察生活的教育,培养学生选择材料、表情达意的能力。其次,作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运用白描手法的艺术大师。白描是鲁迅小说的主要描写手法。鲁迅一贯不赞成以辞藻来掩饰事物和人物的本来面目,强调作品中描述的故事、环境、人物应当象生活中那样真切、自然、本色。他早年写的《莲蓬人》诗中有“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诗句,作家赞赏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摘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历史和国情教育一、要动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感受形象出发。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是“显示形象”,而不是只“阐述观点”,这样才能被学生所接受。二、要对比。教师应从学生思想感情、知识水平的实际出发,运用课文的内涵,开启学生思想的心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了解白描手法及其特点;2.学习并掌握白描写意的手法。教学重难点1.学习白描手法的几点技巧;2.在学习与训练中形成写作能力。教学过程一、"以画入境"出示对比图片:左侧一幅为白底黑墨线勾勒的长河落日图,线条清晰,色彩纯净;右边为水墨渲染画成的长河落日图,浓墨重彩,以色块的深浓浅淡来表现长河与落日的质感。让学生说出两种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白描、渲染),了解白描是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一种中国画技法,而文学上的白描是指文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