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双全 《四川教育》2002,(12):20-21
“语文课程”中“语文”的取义,按叶圣陶先生的权威解说,为口头语言和书面文章的统称。其本质属性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因此,对语文本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预设、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学效能的大小。然而,对语文本质问题,自古就有“文道之争”,现代语文教育中,转变为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冲突,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又演化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结果导致广大教师长期以来,在认识上有意无意地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教学实践中就跟随风向,在语文内容与形式的学习上偏过来偏过去。经过多年的反复实…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中“语文”的取义,按叶圣陶先生的权威解说,为口头语言和书面文章的统称。其本质属性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因此,对语文本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预设、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学效能的大小。然而,对语文本质问题,自古就有“文道之争”,现代语文教育中,转变为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冲突,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又演化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结果导致广大教师长期以来,在认识上有意无意地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教学实践中,在语文内容与形式的学习上偏来偏去,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在整合中语文课程自身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二是指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认识和分析在整合过程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助于大家开阔思路,更好地把握整合实践的本质.从理论认识上到实践操作上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和谐,实现多重目标的融合,才会更好地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语文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4.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的内在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行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历史总结与升华。“交际工具”不限于语文,所以新课程标准加上了一个“最重要的”,课程标准把“人文性”作为语文课程的第二属性,并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这爪l性质界定,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语文课程自我认识的一次飞跃。这个认识符合语文课程实际,符合语文教育要求。对于语文教学,人才培养,课程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个自我认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是人们正确认识教育和进行教育实践的最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有四个方面的全新理念:一是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二是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是强调语文实践。四是主张探究性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育实践提供了一种理性规范。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实际上是语文教育规律的一种论释。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的“工具性”就蕴含了“双基”的教学与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培养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因此,“双基”仍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那么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创新双基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从本质上来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以往的语文课程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使语文教育理性化,语文教学程式化,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受到压抑。语文课程要想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必须回归语文的本质,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吸纳个性化教育思想,实施个性化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呼唤体验教学,理想课堂召唤体验教学,语文教育更需要体验教学。正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这个词语在语文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一共出现16次。可见,“体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体验,没有人的体验就没有语文的生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学习体验即学生那种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核心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理念,无论是理论界还是语文教学一线,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一理念,跳出了“一两个词语+性”的刻板、抽象的定式,同时回避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争论。课程改革以来,学界争论最大或者分歧最大的是对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认识和把握。新的理念对语文课程本质特性是什么作出了正面回答。这一本土化的理念,让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下面就理解与把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改要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争论不休。归根结底,无非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归属问题,即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认识上存在着不同意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要真正理解这句话,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种基础工具 ,又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作了新的表述 ,代表了现阶段对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担负任务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教学丰富内涵和多重教育功能 ,突出了语文教育在人的终身发展中的奠基作用”。 (引自《语文课程标准》)对此 ,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有必要转换视角 ,重新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 ,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效地实践。    一、从素质教育要求来认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  相似文献   

12.
蜘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历史总结和升华。应该肯定,这个性质界定,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语文课程自我认识的一次飞跃。在目前认识水平上,它符合语文课程实际,符合语文教育要求,对于语文教学、人才培养、课程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发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先锋性与语文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差距,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历史总结和升华。应该肯定,这个性质界定,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语文课程自我认识的一次飞跃。在目前认识水平上,它符合语文课程实际,符合语文教育要求,对于语文教学、人才培养、课程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发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先锋性与语文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差距,并且这种差距一时还难以克服,因此需要一个耐心的逐步改进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语文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运用语文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还说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写”的实践是多么重要呀通过学习新标准,我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了大量“写”的实践,学生受益颇深。一、克服教学中只感悟不写的弊端。课堂上,不少教师将引导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而忽略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很少…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而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大语文课程目标中,最能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的莫过于“口语交际”了。但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及调查,笔者发现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现状令人堪忧。现对目前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淡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苏明松 《中学文科》2009,(7):133-133
多年以来,我国语文界一直对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争论不休。随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最终达成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共识。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看待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从学生的一次作文练习中发现,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缺失,都会破坏文章的美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程的基本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借这次作文练习,笔者谈一些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面简称“课标”)颁布近两年来,不仅课改实验区在实践,非课改实验区也在用它来指导教学。对近两年来的实践作一番理性思考,有利于“课标”的修改完善,有利于“课标”的实践能够理性地健康地深入进行。一、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防止人文性的泛化“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迄今为止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最为接近本质的认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历尽艰辛,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课标”对它的最新定位,体现了对现代语文教育规律的认识,适应了21世纪人才的培养需要。但是,…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后,我国小学语文界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进行过反复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前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思想性关系的争论,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的争论。下面将按时间顺序来介绍语文教育的一些大事,以便大家了解各个时期政治态势的变化,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制订和修改,以及对于语文课程性质、任务认识的历史发展。一、1950年:关于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强调语文课上学生学习的是“普通语体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