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吉措 《快乐阅读》2011,(18):134-13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即在朗读中进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对小学提出具体的体验要求。这种体验要通过朗读训练来完成,新课程着力强调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本质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2.
韩宝珍 《教学随笔》2014,(22):129+183
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独特"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个性化的解读。"独特体验"充分反映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首先要建立宽松民主型师生关系,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还应该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进行多元化理解,抓住课堂生成资源进行自主性探究。  相似文献   

3.
甘晓泉 《课外阅读》2011,(9):273-273
《安塞腰鼓》是一曲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是一篇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在这篇充满激情的文章中,饱含着作者对这块土地的深情。而感受并理解这份深情的关键在于朗读。朗读是帮助学生感受并深入理解文本的有效方式。本文关键论述如何通过朗读,帮助学生解读文本,从而真正感受文本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等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朗读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喜欢朗读、乐于朗读、想去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中逐渐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等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朗读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喜欢朗读、乐于朗读、想去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中逐渐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朗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熟悉和理解文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从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引起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进而提高其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要坚持以朗读训练为基础,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将朗读贯穿始终,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确地指导朗读,在教学中发挥朗读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领悟,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它是提升语感品质和提升语感品位的捷径,它能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能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的同时,要特别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有独创性的理解。"这使我想到了朗读教学。我认为朗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活动,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都不一样。在课堂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指导他们在个性化朗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马巍 《河南教育》2008,(8):38-39
启发联想,理解作品;示范教学,直观感受;学生尝试,大胆突破--这种朗读课三阶段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朗读的技巧和方法,还能够得到真的启迪,体味到善的感动和美的享受,从而使教学艺术化.  相似文献   

11.
"有感情的朗读"是建立在对朗读内容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体味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感情信息,再通过语调、语速等要素把自己的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的一种朗读方式.它是建立在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能使学生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2.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生能读出一些韵味.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会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反复朗读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体会诗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通过反复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朗读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通过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健 《考试周刊》2011,(85):51-51,159
朗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朗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仅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领悟,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想象不会朗读的孩子怎能从文章中得到美的享受,又怎能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呢?但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做到的,他需要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5.
贺珊 《学苑教育》2021,(9):73-74
朗读就是依据自己的理解把有形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理解不同朗读也就不同。朗读是基础,基础打好了,房子自然造得稳固,因此,朗读很重要。本文以部编版课文《荷叶圆圆》为例,从:一、示范朗读;二、创设情境;三、朗读点评;四、尊重学生这四个方面浅谈低年级孩子的朗读指导。只要教师用心教、认真教、耐心教,孩子定能有所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教"沿袭千年。在诗歌传承中,朗读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初中是学生学习诗歌的"黄金时期",教师若能指导朗读技巧,引导朗读情感,创新朗读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培养读诗兴趣,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最终将诗歌这一文化瑰宝更好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7.
朗读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针对"诵经式"朗读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危害,本文分析了"诵经式"朗读模式的根源和矫正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有助于正确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 ,却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要让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兴趣 ,教师必须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法 ,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朗读才能的舞台 ,满足其强烈的表现欲望 ,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感受朗读的快乐 ,进一步激发朗读热情 ,从而喜爱朗读 ,乐于学习朗读。我在教学实践中 ,采用过“朗读擂台赛”和“朗读录音法” ,收到良好效果。1 …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训练语感、提高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发展语文素质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是正确引导朗读,运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提高阅读能力,理解和探索写作思路及文章脉络。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范读,示范启发 朗读是"口耳之学",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朗读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教师的示范朗读极其重要。"范读"是教师从教材中感受、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无声的语言文字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示范地表达出作者情感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中,教师的范读有着其他范读形式(如录音示范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