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要求:1.通过理解课文的词句,了解爬山虎的叶和脚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舒服”“均匀”造句。4朗读课文。背诵第3~5自然段。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体会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录像带。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介绍植物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一看课题,有的同学就要问了:人有脚,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怎么会有脚…  相似文献   

2.
《爬山虎的脚》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学生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依据教材编排来教学这篇课文时,很多地区往往时值冬令,爬山虎也已枯萎。怎样再现爬山虎清新、明丽又令人神清目爽的真实面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呢?多媒体手段在这里就显示出了不可比拟的重要性。这里仅以该课文为例,谈谈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爬山虎的脚》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学生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依据教材编排来教学这篇课文时,很多地区往往时值冬令,爬山虎也已枯萎。怎样再现爬山虎清新、明丽又令人神清目爽的真实面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呢?多媒体手段在这里就显示出了不可比拟的重要性。这里仅以该课文为例,谈谈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重点了解爬山虎的脚  相似文献   

5.
[学习目标]1.通过文字了解作者观察到的爬山虎的样子和如何爬的,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生动。2.抓住"一脚一脚往上爬"这个学生疑惑处,仔细观察后,比较准确地表达观察所得。3.感受作者长期细心的观察方法,激发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相似文献   

6.
[课例简析]《爬山虎的脚》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具体地介绍了爬山虎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往上爬的.通过课文的学习,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教学时,可以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7.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1,(23):35-35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来爬墙的,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教学重点是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教学难点是爬山虎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一、阅读预测,领悟学习方法美国著名学者本·琼斯认为,阅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猜猜读的作用。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可引导他们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利用头脑中储存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对课文内容作某些预测,随后在阅读中加以验证,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这样会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思想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点: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进行知识重构。现结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爬山虎的脚》一文的课堂教学实录,浅谈一下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问题。《爬山虎的脚》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利用脚爬行的,启发人们细致地观察周围的…  相似文献   

9.
一、紧扣“脚”字,理清课文思路课文的思路就是作者写作文章时的思维线索。理清课文的思路,对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爬山虎的脚》主要介绍的是爬山虎这种植物,重点介绍了爬山虎的脚。课文先...  相似文献   

10.
训练重点: 1、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植物的神奇,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2、学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怎样抓住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进行具体描述。 [预习课文] 一、读一读,说一说,查一查,做一做。 1、本文的作者是谁?你知道有关他的事吗?说给大家听听。 2、你见过爬山虎吗?把它的样子说给大家听听。 3、读读课文,查查带点字的意思。 空隙 漾起 叶柄 拂过 萎了 4、默读全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再填空。 这篇课文的第( )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第( )自然段写了和爬山虎的脚有关的内容。 二“、读一读课文,根据描述内容不同,给课文分成三段。  相似文献   

11.
《爬山虎的脚》是“九义”教材第七册最后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体现该单元训练重点的例文。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课文。有条件的地方,可课前让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的情况,使大家都知道,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上课时趁热打铁的引导学生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 2、检查解决(读音、讲形、说义)生字新词。(出示小黑板、五个生字、七个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投影或小黑板出示下面问题) ①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 ②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儿的?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③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会变成什么样儿?触着的、后来变成什么样儿? 4、朗读课文之后,小组议论问题。 二、导学课文,领悟写法 1、导学课文一、二段。 (1)齐谈、思考(投影或小黑板出示问题) ①爬山虎长在哪里?谁看见?与其他植物有什么不同? ②为什么作者会把爬山虎长的地方写得这么具体?  相似文献   

12.
曹桦 《青海教育》2002,(10):25-25
观察是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打开这个窗口,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那么,怎样打开这个窗口呢?一、在读书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课文是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的范例,教师应抓住课文特点,在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有计划地渗透观察方法的学习指导,讲清作者观察、描写周围人、事、物、景的方法。如:《长城》一课,先整体后部分的观察方法;《海滨小城》等课文由远及近,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高大的皂荚树》等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观察的方法等等。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这些方法,并懂得留心周围事物对于写好文章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材编排顺序为讲读课文《海底世界》、《观潮》,阅读课文兼习作例文《爬山虎的脚》.独立阅读课文《一颗苹果树的来历》和《基础训练2》.本单元以观察能力的培养为训练重点,要注意把训练重点落实到具体教学中《海底世界》一文训练学生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观潮》一课的训练重点是教给学生对动态事物要按其本身发展变化的顺序来观察,《爬山虎的脚》和《一棵苹果树的来历》则强调重复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基础训练2》第六题是检查学生观察事物能力的作文训练.一、教材简析讲读课文《海底世界》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为孩子们描绘了美丽神奇的海底世界.揭示了海底之谜,是一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典型教材.  相似文献   

14.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根据训练重点和高年级阅读要求,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的建造写具体的,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为此,本课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进行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5.
根据“留心周围的事物”这一训练重点,九义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七册中(高大的皂荚树)一文,就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突出特点的,使学生懂得留心周围的事物对写好文章的重要性。在《高大的皂荚树》一文的教学中,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点着手:  相似文献   

16.
A.自主操作型《爬山虎的脚》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只作适时点拨,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一、激发动机(出示投影或录像)谁认识这种植物?你在哪儿看过?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你想知道爬山虎怎么爬墙的吗?二、学习实践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掌握学生读书情况,说说每个自然段大意。3.研读重点段。①赏“叶”。精读第2自然段,画出爬山虎叶子的样子和颜色,对照自己的画,口述叶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揭示课题,回顾置疑.1.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2.初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关爬山虎的脚的问题有两个(出示小黑板:(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2)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在墙上爬的?)谁来争取读?(生读题)这是你们的疑问,能不能加上老师的一个疑问呢?(师添加:(3)课文围绕着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教材:人教版第七册第25课。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相似文献   

19.
设计独具匠心教学生动活泼──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6课《爬山虎的脚》教例评析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余耀才【教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2.使学生知道怎样抓住特点,具体详细地描写事物。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20.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恺山虎的脚》是本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课文的专题是“观察与发现”,要求学生在读瞳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还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这一专题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特点。观察有顺序,表达才会有条理,观察细致,表达才会具体,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文章才能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