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通讯 ,5 0年来 ,它影响了几代人 ,“最可爱的人”成了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这篇文章也一直入编中学语文教材。为配合修订大纲的使用 ,由人教社编辑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 (简称《修订教材》)又选入了这篇课文 ,它与根据 1992年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编写的语文第五册 (简称《试用教材》)中的同篇课文相比 ,从诸多方面体现了已经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和基本特点。下面就《谁是最可爱的人》《修订教材》不同于《试用教材》的编排体系作一阐述。一、…  相似文献   

2.
师:《养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 :主要写养花的乐趣。师 :你说得很对。你是怎么知道课文主要写养花的乐趣的 ?能从文中找出根据吗 ?生 :从第1自然段“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可以看出。生 :从文章最后一节也可以看出。师 :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告诉我们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最后又告诉我们 ,他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同学们 ,请你们再读课文 ,看看作者究竟从养花中感受到哪些乐趣呢 ?生 :把花养活是一种乐趣 ;通过养花得到知识是一种乐趣 ;养花锻炼了身体是一种乐趣 ;与别人分享劳动成…  相似文献   

3.
《养花》1.找出课文中直接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并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这个中心思想的。答:这篇课文中直接点明中心的句子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课文是从“我把养花当成一种乐趣”;“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养花可长知识”;“养花须劳动,有益身心”;“养花使人喜悦”;“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这六个  相似文献   

4.
《养花》(五年制第十册4课、六年制第十二册7课)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养花实践,作者亲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既是作者养花的切身体会,又是课文的中心。教师可紧扣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通读全文抓中心  相似文献   

5.
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刊出了梁衡所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师博览》1999年第3期转载)。没有想到这篇看似不经意的散文发表后好评如潮,当年即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入全国师范教材。在最近两年开始的新一轮教材修订中,又接连被选入北师大出版社、山东  相似文献   

6.
林嗣环的《口技》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代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现又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见人教社中学语文一室编著的初中语文第三册,第72页)。然而,课文中对一些词语的注释,仍似有不妥之处。现择五条,略陈浅见,以就教于注家与同行。  相似文献   

7.
《只有一个地球》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此文在教材未修订前,学生已在第十册学过。那么,这篇课文该怎么上才有新意呢?我通过思考,决定结合本课“思考题二”及《积累·运用三》口语交际的内容,待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后,让他们讲口头建议书。●学生们有内容可说,学习兴趣盎然。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灵活地运用了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把教学过程简单地说一说,以飨读者。一、初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二、精读课文,围绕“思考题二”,展开讨论,交流收获,互相补充,进行完善三、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及运用…  相似文献   

8.
初看《养花》这个题目,我以为是一篇写养花的日记。可经过仔细认真地阅读,才知道这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含有深刻道理的课文。课文中“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句话,的确是一句千真万确的真理。陶行知曾经说过:“滴  相似文献   

9.
【单元描述】亲爱的同学们,新的一单元学习又开始啦!这一个单元主题是"用心感受生活的乐趣",共有五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两篇略读课文:《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这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山间  相似文献   

10.
《穷人》出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之手,因其作品真情感人,且又具有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等精彩语段,常常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现在人教版将其选入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原先的浙教版教材将近提前了一年,尽管在不同的单元里都安排在第一篇课文,但是却赋予不同的主题和内涵。对于今  相似文献   

11.
《养花》是一篇阅读课文,作者寓情于事,以朴实的语言,叙写了养花的实践,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花草的喜爱,对劳动的热情赞美,对劳动成果的无比珍惜之情,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正如作者在课文末尾所写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一篇传统课文,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但从成长的角度选入教材,这还是第一次。这篇课文鲁迅先生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为了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在品读三味书屋生活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吗?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极大兴  相似文献   

13.
云海 《云南教育》2001,(14):14-15
理解和掌握教材 ,一方面是从整体上把握全套、全册教材的结构、编者思路 ,一方面是认真吃透和掌握单篇教材。这里特别强调教材和课文的区别。课文指选入教材的一篇篇文章 ,教材不仅包含课文 ,还包含着为理解课文或指导学习课文的插图、编者所设计的“思考·练习”等。如第二册第三课《泉水·小溪》这篇教材 ,从教材来说就包含“课文、插图、韵文后面的词语、‘思考·练习’、生字条”五部分 ,“课文”只指那篇韵文。再如第六册第九课《飞机遇险的时候》 ,这篇教材就包含着四个部分 :课文、插图、生字条、“思考·练习”。课文是教材的主体 ,…  相似文献   

14.
<正>选修教材和必修教材一样,无论课文还是注释都要力求准确,才能对学生学习有益。下面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的注释错误。一、《寡人之於国也》《寡人之於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的文章,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的课文,这篇课文也同时被选入了《先秦诸子选读》中。但是,同一篇教材,对于同一句话注释它们竟然有很大差别,甚至互相矛盾。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的《昔日荒山变绿洲》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杨士杰同志写的一篇典范的调查报告。1987年被选入新修订的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之后,我写信约他写一篇介绍文章,谈谈是怎样写这篇调查报告的。他很快就请办公室张天保同志回信,欣然答应,并要我给他复印一篇课文,约我再到部里面谈一次,具体商量怎么写。我很感动:象这样一位领导同志,工作很忙,身体又不太好,还如此关心青年的学习,关心中学语文教学,似并不多见。然而十分不幸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士杰同志因心脏病发作  相似文献   

16.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选自名家名作。选入教材时,编者对原文进行了剪辑删改,这样的课文,我们暂且称之为选文。这一类课文,是教材批判者抨击的主要对象,谓之被阉割、篡改,被"点金成石",因而他们对选文的修改问题质疑,甚至发出了"名家作品选入教材应原封不动"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试用课本编排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陈先云一、本册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一)选文上,坚持文质兼美,由专家审阅定稿。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4篇,其中看图学文2篇,讲读课文16篇,阅读课文6篇。4篇课文及一首古诗是新选入的。新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一位教师上《养花》时 ,利用一道填空题贯穿学习了课文 ,很好地体现了“一个教学环节揉合多个目标”。师 :根据填空题 ,自读课文2 -6节。出示卡片 :养花可以() ,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生1 :养花可以增长知识。从课文的第三节中可以看出来 ,如摸着了养花的一些门道……生2 :养花有益身心。作者的腿不好 ,不利于久坐 ,他工作一会儿去看看花 ,调节一下 ,有益身心。生3 :养花可以获得真理。作者虽然在养花中常常热汗直流 ,腰酸腿疼 ,但是在这过程中懂得了劳动才能创造。生4 :作者懂得劳动创造生活 ,结合以前学过老舍爷爷的《劳动最有滋味…  相似文献   

19.
李俊 《现代语文》2005,(2):109-109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因其对琵琶声的出色描写而流传至今,成为文学史和音乐史上的千古绝唱。《琵琶行》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处理好教材中音乐描写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篇课文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编排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陈先云一、本册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一)选文上,坚持文质兼美,由专家审阅定稿。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4篇,其中看图学文2篇,讲读课文16篇,阅读课文6篇。4篇课文及一首古诗是新选入的。新课文内容新颖,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