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分三个维度:一是知识与能力,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但这三个方面都是宏观的大目标,就单纯“知识与能力”这个目标而言,语文知识在字、词、  相似文献   

2.
李立军 《湖南教育》2000,(17):42-42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个语文教师要在一堂公开课中恰如其分地处理好“热闹”与“门道”的关系,就得力避以下几点。一无“的”放“矢”“矢”不中“的”,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要上好一堂语文公开课,施教者首先要“目”中有“的”。这里所说的“的”,不是那种抽象的、不便操作且难以测量的、侧重于内隐的心理体验的“教学目的”,而是指具体的、便于操作巨容易测量的、着力于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它是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传授知识、技能等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此处“质量要求”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学生创新思维的规律和特点。目标教学是一个由“领”到“放”的过程,是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目标教学的过程就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设定目标,引导学生自学,直至达成目标,并且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学的教程。运用目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取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构建目标教学课堂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可行的途径。一、确立目标———教师导趣,学生生疑。确立目标,是目标教学的第一步。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教学的要求,掌握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状况、认…  相似文献   

4.
周敏 《湖南教育》2006,(1):11-12
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目标”到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目标”,目标理念的变化必然赋予语文教学的课堂新质。不论是“双基目标”还是“三维目标”。语文知识教学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现有的语文知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体系?我们头脑中的语文知识观有没有问题?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最有价值?语文知识教学的应然状态该是怎样的?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传统课文。在落实新课标各项任务的今天,如何教出新意来,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学习目标的设定变被动为主动以往,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否定语言的表述上带有强迫性,如:“让学生学会……”,“使学生懂得……”,“会用……说话、造句”等等。而且目标的设定多数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考虑,极少考虑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言为心声,这反映了教师思想深处根深蒂固的观念:我教你听(记),我在教育你,谈不上师生的平等与相互尊重。新课标规定,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段话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以下就从两个方面谈谈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制定和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安德鲁·卡耐基曾说:"如果你想要快乐,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要能指挥你的思想,释放你的能量,激发你的希望."教学亦如此,要创造快乐和谐的课堂,就得先设定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三个孤立的目标,它们正如人的躯体、四肢和灵魂,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而在现实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是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全面落实“三维目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整合这三个方面, 使之融为一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呢?笔者就低段阅读教学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策略之一:立足文本、学生,科学整合“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体现课程的整体功能,是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不同学…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2004,(7):10-11
关于教学目标 新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的要求,同时还提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要求以及思想、道德、价值观的要求,是从“三个维度”综合地提出教学目标。三个维度不是分裂的三个目标,而是包含三方面内容的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三维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主要内涵。它们的关系是交叉迭累互相交融的,既非简单相加,也非孤立的分为三块,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设计、贯穿、渗透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通过读、讲、议、练,品析感悟,总结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并在亲历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刘祥 《教学月刊》2014,(6):18-21
无论是秉持什么样的语文观,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相关课文、学习相关语文知识、培养相关语文技能时,都不应该只从孤立、静止的角度处理文本材料,而是要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将知识积累与能力养成结合起来,将文本资源、教师资源与学生成长需要结合起来。只有让一节节具体的语文课,成为语文学习这一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动态性环节,成为语文这棵大树上既各自独立又彼此相连的枝杈和树叶,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少慢差费”的泥淖,步入“多快好省”的艳阳天。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战的矛盾统一体,正确处理这一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而艺术地把握预设与生成相融合的核心因素——三维目标。以三维目标审视教学资源,弹性设计教学,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感悟、积累、运用的动态过程中,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同时,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振。  相似文献   

13.
所谓“重点句段”,从文章的角度,一般是指能集中体现文章中心思想,体现文章艺术特色的句段。从教学的角度,也有的老师把便于教学的句段作为“重点”,以此为“突破口”来安排整个教学。不论怎么定义,作为“重点句段”,在我们教研和教学过程中,它应该有很重要的地位。一、重点句段教学与整体教学一般的阅读过程,是由整体感知→局部解剖→整体把握这样三个步骤构成的,反映在实际教学中,就是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迅速了解文章的文体、背景、基本内容、结构框架和中心思想,再对文章的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等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理解,最后是总结,对文章的…  相似文献   

14.
落实教学“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理解、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选择和优化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一、正确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既有各自的内涵,又相辅相成.简单地说,“三维目标”的关系可表述为“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桥梁,“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发展.而“基于问题的学习”则由学习者从特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设定要学习的目标,进行自我引导的学习,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思维策略.实验证明,“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学生的整体成绩、科学素养和能力发展作用很大,现就“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实施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陈谨 《现代教学》2011,(3):63-63
“几分之一”这节课要求学生认识的是“单个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师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并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二是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借助等分的操作活动,通过观察、辨析、比较与表述,感受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关系,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分数概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顾此失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目标”是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设计语文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导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准确地理解“三维”之间的关系,全面落实“三维”理念,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目前在实施新课程方案,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中,语文教学存在着顾此失彼的偏向。  相似文献   

18.
王玉娟 《成才之路》2009,(11):33-33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假设。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自主进行的,不仅是主动选择信息,而且是自主决定其意义。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这个理念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强调了“过程观”。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过程与方法”为载体(或主轴),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应在“过程”中体现,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不应该是我们刻意和直接追求的目标,而是隐含和糅合在前面两个维度实现的过程之中的。树立“过程观”要做到四点:  相似文献   

19.
“范例教学”和“课内拓展”,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那么,这两种教学方式究竟区别在哪里呢?一、“范例教学”注重的是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系统的能力,而“课内拓展”追求的是掌握系统知识的能力 范例教学是学生通过深入地学习范例,并由此之间产生一种共鸣.从而想更进一步了解有关于范例的其他内容.不断地去了解相关知识的系统结构。这一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的系统认识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课程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传授语文知识,二是进行德育教育。两者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语文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此,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观念,研读单元目标,尝试各种教学方式等途径,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