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提高课堂评价的艺术,是促进朗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让评价语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形式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关注评价的主体和角度,让评价切实、有效,真正为朗读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表现给予及时、中肯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应用课堂评价语,以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对评价的目的作了如下的表述:“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标准》同时指出:“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不仅仅是单纯的对文本语言的有声再现,它更是学生揣摩、涵咏课文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数学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学会欣赏,学会宽容,允许学生出错,大度接纳他们的"异想天开",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与观点。要想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让自己的数学课多一份民主是一条很重要的教学途径。一、转变教师角色传统的数学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在课堂上高高在上,自己主宰着整个课堂,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位学生,而需要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这不仅表现在知识上,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不能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与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强调要把课堂向课外和社会延伸。在《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背景的要求下,语文澡前演讲就显得尤为重要,更有用武之地了。在参加工作的这几年中,每一节语文课我都坚持课前三五分钟的演讲。我觉得应该真正把课前演讲看成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对语文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的同时,要特别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有独创性的理解。"这使我想到了朗读教学。我认为朗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活动,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都不一样。在课堂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指导他们在个性化朗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抓住朗读、赏析、训练、评价等环节,将情感教育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尽快实现情感接轨。强化朗读,需要教师多做示范,传授朗读技巧;文本赏析,教师要针对学生思维展开引导,让学生获得更多形象感知;课堂训练,教师要拓宽训练维度,开阔学生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把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体,而非简单的"认知体"。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们要以人为本,激活课堂,关注个性,凸显主体,着眼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一、自主感悟——塑造个性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曾做精辟阐述:"课文内容及其包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提醒我们:阅读教学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凸显以人为本,张扬学生的个性?一、审视情感个性朗读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育的这一特点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课前预设充分,课上才能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要寓预设于动态的教学中,把握好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罗蓉 《云南教育》2008,(5):49-5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好的朗读指导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启迪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数学新课程标准》应建立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发展。新型评价模式本着尊重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负责的态度,倡导评价结果呈现的多样性,选择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个体的参与,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情况来确定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即"以学定教"。本文作者就教授《说书人》为例,来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不能"教课本",而要"用课本教",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教师一定要重整课程,使课程资源有效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做到课内课外相勾连,阅读写作共比翼。为了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标准,借助现有的课文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是语文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新学期伊始,我借助《大堰河,我的保姆》作了一些尝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书声朗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教学是否有效,教师的评价语至关重要。从目前的朗读现状看,许多教师虽然能意识到评价的重要作用,但评价的语言单调、重复、低效,过分关注结果,忽视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使教师教有主导、教有指向、教有成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  相似文献   

18.
林茂之 《考试周刊》2014,(22):24-24
<正>时下,语文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各式各样的教改理念层出不穷。虽然我们已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走了出来,但是课堂上却依然甚少听到学生的琅琅读书声,代而取之的是一味追求华而不实的课堂表演,滥用多媒体,评价手段僵化,等等,以致语文在各科中的比重越来越轻,越来越边缘化,这都是令人心忧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特别加强朗读,要重视用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语文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两种能力的获得依靠的是学生在诵读中的体验和感知。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国内"素读"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  相似文献   

19.
德吉措 《快乐阅读》2011,(18):134-13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即在朗读中进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对小学提出具体的体验要求。这种体验要通过朗读训练来完成,新课程着力强调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本质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朱崇珍 《考试周刊》2014,(23):34-34
<正>教学是师生在课堂互动的、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学活动中的生成通常是指学生进入教师的预设情景之后,在教学的双向互动中思维碰撞而产生的信息。教师要课前下工夫,课上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鲜活灵动的思维充满语文课堂教学。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主人。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就要在课前深入研读文本,解读文本内涵,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在"还"字上下工夫,力争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纵观我的语文课堂,已有了改变,因为我努力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课堂学习。我还倾听孩子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