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世《离骚》和《涉江》竹简写本的出土,为考证楚辞的时代、《离骚》的作者等问题都提供了最为可靠的新依据,有关《楚辞》的出土文献也证明《楚辞》和音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不仅使屈原作品中的意象、文化背景有了充分体现,更有利于为屈原作品的真实性、生辰问题及年代问题的研究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
学者长廊     
《职大学报》2014,(5):F0003-F0003
著名楚辞学专家潘啸龙先生 潘啸龙教授,1945年生, 上海龙华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96-1999年任安徽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兼新闻系主任。2013年任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有《屈原与楚辞研究》等多部学术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3.
以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及其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楚辞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九个分支学科与六个层次的研究格局。近十五年来,更以每年“著作十五部、论文二百篇”的频率向前推进,经国务院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国家级学会——中国屈原学会已拥有近三百名会员,而省级以上的专题学术讨论会亦举行十七次之多。面对这门古老而热烈的“显学”,不少学人有目不暇接、耳不及闻之忧。为了传播信息,促进研究,特编印《楚辞研究信息快报》。  相似文献   

4.
开幕辞     
方铭 《职大学报》2010,(1):43-43
1998年,中国屈原学会第七届年会曾由深圳大学承办,在深圳隆重召开。今天,又回到深圳大学,隆重举办2009年中国深圳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这次会议,还有不少新朋友莅临,意味着屈原及楚辞学不朽的魅力,也喻示着楚辞研究、以及中国屈原学会明天会更灿烂。  相似文献   

5.
阐释屈原与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介绍屈学或楚辞学的历史与现状,分析治楚辞学的态度与方法,回顾中国屈原学会成立二十年来的业绩、学风和会风。  相似文献   

6.
20年前,当时健在的楚辞学大师、学界泰斗、原杭州大学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姜亮夫先生,支持我刊创设"楚辞研究"专栏,在病榻子上亲笔题辞:"研究屈原作品弘扬民族精神",并口述贺辞。20年来,我刊遵循姜亮夫先生的教导,"楚辞研究"专栏一直未有中断,为中国楚辞学贡献了绵薄之力。"饮水不忘掘井人",今天,我们焉能忘记姜老当年的鼎力支持和谆谆教诲?因此,重印姜老的题辞及祝辞,以示对先生的敬意和谢意!  相似文献   

7.
“楚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之一,内蕴丰厚,质实思精.这个源头不是混沌一体的,而是有模式可循的.种种模式成出于屈原之辞,如飞鸟模式、香草美人模式、车子先导模式、对话模式等.这些模式经过屈原的细心加工和热情歌唱,成为其后历代文人创作的经典效仿对象.“楚辞”并不是死板僵化的模式,而是有着恒久研究价值的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8.
现行的《中国文学史》将宋玉的楚辞《九辩》当成唯一的代表作,是承袭了早已过时的“疑古”思潮的影响、否定了宋玉对其楚赋著作权的结果。其违背历史真实的负面作用十分严重。作家的代表作,应是最能体现其创作特点、技巧、风格、水平和成就且具时代性的名篇佳作;同一作家,可以有一篇以上的代表作。目前,学界日益普遍认同的宋玉楚赋作品已有上十篇。宋玉好楚辞而以赋见称。应当在《九辨》之外,从《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宋赋中研定一、两篇,一并作为宋玉的代表作,以切实恢复宋玉在文学上固有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9.
会长永存     
从褚先生的人品与学问上,可以看到游国恩先生的影子、精神和境界。褚先生担任中国屈原学会会长之后,不仅在其位,而且谋其政,贡献良多,并且潜心研究,引领学术潮流,迎来了先生学术生涯的第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10.
丁海玲 《职大学报》2014,(1):14-22,25
随着楚辞学研究的日益兴起,王夫之的《楚辞通释》也逐渐受到楚辞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对前者《楚辞通释》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其成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较高成绩.但对楚辞学者来说,《楚辞通释》的研究还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屈原学会和《职大学报》联合主办、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屈原作品篇第研讨会"7月15日至16日在包头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西大学、湖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通大学和香港珠海大学等高校的近20位楚辞专家参加会议。其中,国家级  相似文献   

12.
上博简《兰赋》中整理者释作"栽"的字当隶作"",读作"沫",指涉植物芬芳之尽。由此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关于《离骚》与《招魂》诗句中之"沫"、"沬",陈本礼以为旧讹"沫",游国恩先生认为"从未不从末"。笔者以为,游国恩等先生遽断"沫"非本字,恐有商榷余地,《离骚》与《招魂》所见诗句当以"未沫"为确。  相似文献   

13.
昆仑是屈原楚辞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体现为神人相连接的"天柱"和群帝所从上下的所在.在屈原<离骚>中两次提到昆仑之行,一是在遭到打击以后,登上昆仑之巅,欲向诸神倾诉.在这点上,具有与"重华陈辞"一样的悲剧意义;二是表达顾恋家国、不忍离去之意.屈原的昆仑之游同时也是其灵魂之旅.  相似文献   

14.
屈原的《楚辞》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句首状语的诗句,通过对这类诗句的研读,可以发现充当句首状语的语词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副词、介宾结构等,这类状语表达的意义非常丰富,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语气、时间、地点等等。句首状语的使用,扩展了诗歌的意象,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增强了诗歌表情达意的艺术性,具有极强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5.
<楚辞>是楚风楚俗孕育的结晶,楚地的山川美景对屈原等人的想象力和气质都起了作用.<楚辞>有丰富的环境知识,展现了多方面的环境思想.我们从环境角度阅读<楚辞>,充满一种亲切感,并从中获得一些环境方面的精神资源,这对于我们保护环境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学术界有人提出的楚文化里的东方因子特别强大的观点,从东西部地域、器物、神话和历史四个方面对屈原作品进行了考察,认为东西部两个文化板块共同起着促进楚辞诞生的作用,硬要区分出那个强那个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文章重在说明《楚辞》诞生的历史文化的大背景,构成屈原作品的主干以及为什么东西文化板块会通过屈原这个媒介在楚国大地上产生撞击。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出版人以屈原的爱国精神来感发国人,激励民气,掀起了屈原研究出版的热潮。从内容上来看,与屈原有关的出版分为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性著作和对屈原作品的现代注释、翻译。现代学人的屈原研究体现出古为今用,以古为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楚辞集解》是明人汪瑗楚辞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由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做的不太公正的评价,影响了它的流传。其实,此书虽有不当之处,但在楚辞学研究上仍有一定的参考介值,理应在楚辞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从四个方面入手,评析它的价值与不足,以求给它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楚辞典籍》,约可分为以下几类:明代《楚辞》善本;清朝和民国的《楚辞》抄本;日本与韩国刊刻的《楚辞》印本;现代大陆和港台地区出版的《楚辞》研究著作。其中有些书国内的收藏量已不多,十分珍贵,有的甚至是精品。此外,几本否定屈原其人著作的出版,代表了令人深思的另一种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20.
研究楚辞,既是延续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又是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这多元复合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选择"屈原作品篇第"这一会议主题,不是逆时代潮流而动,而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使文学研究重新回归到文本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