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渗透提炼激活——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目前的数学教学有重“明”轻“暗”的现象,即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观念和创新思维的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潘刚 《考试周刊》2010,(1):79-79,45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由于长期地受传统教育观念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课堂上教师习惯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重灌输,轻探究”,学生虽“学会”不少的数学知识,但依然感觉“不会学”数学。  相似文献   

3.
严彩英 《陕西教育》2007,(11):84-84
多年来我国传统的数学课程比较注重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对数学应用的处理总是留下很深的人为编造的痕迹;几何、代数都是按着各自的体系,以直线式结构发展,相互之间联系不多”,更谈不上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教材内容编写过于注重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系统学习,对数学应用往往是轻描淡写,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学生数学学习“重理论,轻应用;重书本,轻实践;重应试,轻创新”的状况,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拓展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往往只关注数学知识的有效传递,忽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各种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人为地割裂了学习知识与发展个性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精讲多练”,产生了重结论轻过程、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课堂教学中的这些短期的功利主义行为。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数学作业只是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也仅限于学科知识,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表现出“六重六轻”:重数量,轻质量;重知识,轻思维;重规范,轻多样;重学科,轻花样;重书面,轻口头;重记忆,轻创新。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诸多教师特别重视数学知识的逻辑运演形式,关注学生课堂上学科知识的系统消化.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重单向独白的“传授式教学”,轻双向对话的“探究式教学”;重间接书本知识系统中的“学数学”,轻直接生活领域中的“做数学”.基于此,国家基础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与理念都指向于“以人为本”的发展性教学设计思想,主张问题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互动理念,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数学问题解决活动中学会数学”.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朱德全教授所著的《处方式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四重四轻四割裂”。“四重四轻”:重教学设计,轻课堂驾御;重少数思维活跃学生,轻全体学生;重认知性课堂目标实现,轻思维训练和思维品质培养;重应试能力培养。轻全面素质培养。“四割裂”:割裂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割裂主体与主导的;割裂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的统一关系;割裂传统教学合理因素与现代化课堂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某一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构成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数学思维的第一个要素。数学概念的教学,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其任务是准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思考问题、推理验证有所依据,目前概念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与分析现状之一:重计算,轻概念。“重算轻理”的现象表现为对数学概念一带而过,只满足于学生算得对。在低年级由于数目小,题目简单,学生尚能对付,到了…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信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然而,传统教育教学把知识当成一系列抽象的符号和孤立的结论“传授”给亟待开发与体现生命价值的学生,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误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解题,轻应用;重模式,轻思想;重训练,轻意识;重演绎,轻发现;重传授,轻感悟;重抽象,轻实验;重智商,轻情商”.为适应时代发展,笔者近年来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颇有见地的文献,感悟出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数学学科加强过程教学…  相似文献   

10.
曹勇兵 《数学教学研究》2007,(1):F0002-F0002,3,4
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注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仍然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百年现代语文教育的主流范式,就是语文教育本体的“工具论”、“应付生活论”、“应需论”(或可称“实用论”、“应试论”、“应世论”),语文教学实践的“阅读本位论”、“以读带写论”(或可称“阅读基础论”、“阅读决定论”、“吸收本位论”),综合起来,可称为以应付生活为目的,以阅读为本位的“实用吸收”型范式。现代语文教育的一切现象、成就与问题,皆由此衍生。如重功利轻人文,重实用轻文学,重训练轻积累,重占有轻体验,重技能轻素养,重知识应用轻生命感悟,重语言轻言语,重机械记忆轻应用能力,重读轻写,重解释轻创造,重吸收轻表现……,…  相似文献   

12.
应试考育下语文教学、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念灌输,轻情感陶冶。学生的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低下,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彻底转变观念,真正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格本位学生观,努力构建一个多元的开放的大语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如何贯彻课改精神,从新的角度审视现行的教学,使课堂重新焕发生命活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一、重生活———盘活教材谈到传统的数学教材,人们最直接的认识是“数学题目”。远离生活实际,缺乏生活背景的数学是一种枯燥乏味的数学,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中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一个个“小世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多地以学生已有有的“数学实际”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进入课堂,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形势和改革要求,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怎样应变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粗浅认识。一、新旧两种教育观和学习观1.现行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重结论、轻过程”的教育现状。教师课堂上“满堂灌”,神采飞扬地大唱独角戏,造成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把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生动过程,科学家探寻知识内在实质的苦与乐,照本宣科、简单地蜕变为“条件+结论+例题+练习”的单一摸式,严重曲解…  相似文献   

15.
郑海标 《江西教育》2001,(11):32-33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恰当与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教学的质量,作用十分重大。一、课堂提问的错误表现与危害传统的课堂提问的极端表现可以归纳为如下四“重”四“轻”。即重“教法”轻“学法”,重“优秀”轻“后进”,重“知识”轻“思维”,重“结果”轻“推导”。准确点讲,前两种错误表现与危害较明显,而且各科教学都会犯这样的毛病;后两种错误表现与危害主要存在语文教学中,而且较隐蔽,害人不浅,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述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限制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优化了教学过程,极大地促进了数学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隐患,比如:教学过程重理性知识的传播,轻情感经验的积累;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科学程序,轻灵活变通。这种过分强调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作用,崇尚工具理性,追求规范化、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势必导致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样教学的后果必将使学生成为缺乏情感、缺乏意志、没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机器人”。基于对以上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初中数学教学重教师讲授,轻自主探究,课堂氛围严肃;重演绎推理,轻合情推理,不利于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重习题操练,轻实验等实践活动,学生缺乏“做”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和意识;重独立学习,轻集体讨论交流,师生之间关系冷漠;重认知发展,轻情感熏陶,体验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生命课堂”。笔者认为,要正确看待新课改给“好课”带来的变化,不能在教学方式的创新面前迷失自己;不能重“拓展”而轻“扎实”;更不能忽视学科的优势和特点。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有序抽象,如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关键是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信心作为他们学习教学的“燃点”,让学生熟知、亲近的现实生活数学进入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不断增强数学作用意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周围的客观事物,从而顺应当今社会数学的技术化的方式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9.
徐友新 《湖北教育》2006,(11):15-16
新课改以来,一些数学课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现象,也就是“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如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创新,淡化了数学本质;过于追求课堂热闹,忽略了教学效果。显然,这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严重违背数学教育规律的。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何在? 笔者以为,根本的对策在于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即数学教学要回归数学本位,一切从数学出发,以数学内容为核心,凸显数学本质和数学思考。具体落实到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以数学内容为核心,以数学思考为灵魂。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数学课堂上,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与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是不相符的。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结论”与“过程”究竟该怎样看待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