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都用V一:来定义和计算,而且两者单位相同,但是两者又有区别.1.对于某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其运动速度V一十是一个恒量.其速度大小不随运动时间t和路程S的改变而改变;对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其运动速度是一个变量,速度大小是变化的,即运动有时快,有时慢.此时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情况.例l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它通过第一段2米的路程,用了1秒;通过第二段4米的路程,用了2秒;通过第三段1米的路程,用了0.f秒.…  相似文献   

2.
解速度有关计算题的思路是:1·理解题意:由已知条件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况,或画出示意图.使问题形象化和直观化.2.写出已知条件,并注意对不同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时间、路程用不同的角标来区别,同时将已知量的单位都化为统一的单位,即v、S、t分别采用米/秒、米、秒或干米/时、千米、小时写出所求的未知量.3.由题意或画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考虑出由什么物理知识和公式进行求解.t.应用公式v一:和变形公式.Y一YZ,2={解匀速直线运动问题时,公式中的v、S、tt,是对于同一运动物体而言的,对于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是…  相似文献   

3.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怎样求它的平均速度,对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将其分为三类,较易掌握. 一、已知各段路程和时间,求平均速度这类题,只要把各段路程和时间加起来,再  相似文献   

4.
(一)境空题1.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5秒钟内通过ZO米路程,则它前2秒通过米,后SO米路程需.秒.2.作变速直线运动的人,前3秒走Ic米,接着5秒走15米,后2秒走6米,则他前8秒的平均速度是_,后7秒的平均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3.两物体的速度比为3:2,通过的路程比为6:5,则花的时间比为_.4.人射光线跟平面镜成Zry角,则反射光线跟人射光线的夹角是_度.人射光线离开平面镜fly,则反射光线向_移动.度角.人射光线不动,平面镜向人射光线转a角,则反射光线转角.5.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反射角srp,反射光线跟折射…  相似文献   

5.
教材中是这样叙述平均速度的:“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是S,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或者说它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一人t·”平均速度能大体上反映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乍一看好像叙述得额累赘.请注意划重点号的两组短语,一是“这段时间内”.一是“这段路程中”,它说明平均速度是有归属的,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是有条件的‘若运动所用的时间是*,走过的路程是。,贝U。,一。打得出的平均速度应当归属这段时间t内或这段路程‘y内的.外推到其它一段时间或路程上一都是不正确的.例…  相似文献   

6.
题目 物体在斜面顶部由静止匀加速下滑,最初4秒内经过的路程为S1,最后4秒内经过的路程为S2,且S2-S1=8米,S1:S2=1:2,求斜面的全长.  相似文献   

7.
对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已知时间t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训,则这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v0+v/2  相似文献   

8.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运动快慢在运动过程中是变化的.用平均速度只能近似地反映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中的大致的快慢程度,而不能反映物体在其他阶段的运动快慢情况,可用公式v一上来计算·所以在解平均速度的考题中如果把平均速度当成速度的“平分”,那就错了.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段路程匀速行驶的速度为抢手米则。时,后半段路程匀速行驶的速度为22千米则。时,则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千米则。时.__刊十计18千米/小时十22千米/小时__,、;,、;_l.话研力一——一————一20de米/小时.…  相似文献   

9.
题目为了方便广大游客到昆明参观游览“世博会”,铁道部门临时增开一列南宁——昆明的直达快车.已知南宁、昆明两站间的路程为828千米,一列普通快车与一列直达快车都由南宁开往昆明,直达快车的平均速度是普通快车平均速度的1.5倍,直达快车比普通快车后出发2小时,而先于普通快车4小时到达昆明,分别求出两车的平均速度.(1999年广西区中考试题第30题)下面给出多种解法:一、代数解法解法一设直达快车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直达快车所用时间为基望小时,普通快车所用时间为(查塔十2+4)/J‘时,普通快车的平…为一千册时.根…  相似文献   

10.
知道1.能说出什么叫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现象.2.能说*什么叫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来说的.3.能识别物体运动还是静止,能识别选择对么作参照物.4.能说出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5能说*什么叫天速运动。6能说出什么叫平均速度.理牌1.说*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定义.2.理解速度单位及其换算.3.理解公式v一s八的物理含义,用公式求速度、路程或时间掌握1.掌握测量平均速度所需器材.2.会用利度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简单的运动》学习目标@黄奕评  相似文献   

11.
我在上初二物理《运动和力》一章的习题课中,选择了这样一道习题: 某通讯员骑自行车从队尾追到正在行进的队头去。已知队伍的行进速度为1米/秒,通讯员的速度为2米/秒,队伍长100米。求通讯员从队尾追到队头所花的时间。有部分同学是这样解这道题的。以队头为参照物,那么s=100米,通讯员相对于队头的速度:υ=2水/秒-1米/秒=1米/秒。据公式t=s/υ得t=100米/(1米/秒)=100秒。有没有其它的解法呢?也有为数不少的同学用另一种方法解: 通讯员走100米所花的时间t_1=100米/2米/秒=50秒。在这50秒时间内,队头走的路程为1米/秒×50秒=50米。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上册第187页上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是173千克,平均速度达到7.2千米/秒,计算它的平均动能的大小。”一般用公式E_k=1/2m((?))~2计算,其实平均动能的计算一般来说跟平均速度无关。这可通过比较变速运动物体的v—t、E_k—t图线,说明不能用平均速度去计算平均动能。设某物体的质量等于2千克,沿一直线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为1米/秒~2,求1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动能,显然,  相似文献   

13.
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常常要求“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往往就是“数的平均”.但是如果把“平均速度”当成“速度的平均”,那就错了.平均速度表示的是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变速运动的总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题目1一物体以川的速度运动的距离是S;,又以S。的速度运动的距离是S。,则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分析及解】【特例]当s;一。时,1=I+1题目2一物体以周的速度运动的时间是人,以。。的速度运动的时间是人,则该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v。-U。[分…  相似文献   

14.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是S,或者说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为t,则它的平均速度是:注意:上式中计算出来的平均速度,只能表示物体在所求的那段时间内(或那段路程中)的运动情况.所以我们谈论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中的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如何做好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使用的器材有:刻度尺、秒表、外面、小车、金属片.装置时要注意使外面保持很小的坡度,小车能在斜坡上自由滑下即可.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较长、计时较准确、易掌握.1‘测,Jop在路程见中的平均速度a)将…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初二年级)有下面一道赛题:甲、乙两同学同时从跑道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全部时间的一半内跑,另一半内走;乙在全部路程的一半内跑,另一半内走。如果他们跑和走的速度分别相等,则先到达终点的是:A.甲B.乙;C.同时到达;D.无法判定.本赛题的一般解法是推理比较,具体解法如下:解析令全部路程为s米,他们跑的速度为。v1米/秒,走的速度为v2米/秒,则:对甲而言,S=v1·T甲/2+v2·t甲/2=(v1+v2)·t甲/2,所以t甲=2s/v1+v2对乙而言t乙=s/2÷v1+s/2÷v2所以…  相似文献   

16.
题目(2014年浙江高考题)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d〉0.设{an}的前n项和为Sn,a1=1,S2·S3=36. (1)求d及Sn; (2)求m,k(m,k∈N^*)的值,使得am+am+1+am+2+…+am+k=65.  相似文献   

17.
题一个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间距相等的A、B、C三点.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1,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2,求物体在B点的瞬时速度.  相似文献   

18.
你会解答吗?     
初一年级1.已知:求A+B2 求1+2-3-4+5+6—7-8+9+…+1990-199171992+1993+1994的值.3.已知:3a·5b·7c·19d=1995,a、b、c、d是自然数,求(a+b-c-d)1995的值.初二年级4.已知a2+b2=1,c2+d2=1995,试求(ac+bd)2+(ad-bc)2的值.一次不等式(组)你会解答吗?@杨燕$浙江绍兴钱清中学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中考题中有关相似三角形的计算问题所占比例较大,此类题的特点是综合性强:综合考察几何基础知识、几何作图技能和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例1如图1,已知凸ABC,AB—7,AC二8,BC—9,DE/BC.四边形脱?ED的周长与凸ABC的局长的比是5。6.(J求四边形B(WD的周长;(ZJ求DE的长.(93年上海市中考题)分析由已知,(1)容易求得.(Z)是求相似形中的比例线段长度问题,一般考虑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和方程方法解决.解(l)由已知,凸ABC?的周长一7+8+9一2上又因为四边形从*D周长:凸…  相似文献   

20.
巧求平均数     
题目:某汽车过一段有上坡、弯道、下坡的路程,各段路程相等,已知上坡的速度为每小时行30千米,过弯道的速度为每小时行40千米,下坡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求汽车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分析与解:要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应该用三段路的总路程除以行三段路的总时间,而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未知,这时,我们可以假设上坡的路程为120千米(30,40,60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按平均速度的数量关系列式为:(120+120+120)÷(120÷30+120÷4+120÷60)=360÷9=40(千米)。答:汽车在整个路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