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未来二十年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奋斗目标是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深入分析研究终身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科学设计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规划目标,加快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步伐,无疑对于终身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首先考察了国内外终身教育指标体系的发展情况,分析了终身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终身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2.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终身教育实践的发展,终身教育立法势在必行。分析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现状,探讨我国终身教育立法存在的问题,思考我国终身教育立法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终身教育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终身教育在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快,终身教育在世界各国均得到了发展,本论述了我国发展终身教育的必要性,总结了我国终身教育的成就,并指出了我国发展终身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对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是我国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远程教育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面对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现状,文章分析了当前终身教育面临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解决问题,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终身教育思想业已成为21世纪指导教育发展的主流思想,人类社会逐步进入终身教育阶段,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火车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在终身教育思想背景下发展我国成人教育,使终身教育思想贯穿于成人教育之中,促进成人教育全新发展是我国成人教育学者不可推卸的使命与责任。  相似文献   

6.
德国终身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国终身教育比较发达.德国在发展终身教育过程中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政策,确保了终身教育实践的顺利发展,造就了德国终身教育的特征.了解它,研究它,可为我国发展终身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捷尔比终身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春林 《成人教育》2009,29(3):17-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长埃特里·捷尔比为世界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其贡献在我国少有人知。研究其终身教育思想,汲取其真理性的认识,有助于我国的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终身教育思想与加快终身教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我国未来“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时强调:一定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说明了终身教育是为社会持续发展提供知识支持。本文拟从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特性上展开讨论,深刻阐明了发展终身教育的现实性,提出发展我国终身教育的对策,以便对加快发展我国的终身教育,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杨洋 《成人教育》2016,(6):18-21
目前,我国终身教育的实践水平仍然不高,存在着观念、制度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为了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有必要探索更多实施终身教育的策略.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强化终身教育理念、借鉴国外终身教育经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是推动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实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世界上积极实行“终身教育”的国家之一,在实施“终身教育”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借鉴日本终身教育发展的经验,我国在推行终身教育的过程中,要确立终身教育科学的观念,全面认识和理解终身教育,重视终身教育立法与宣传,确保终身教育政策的稳定性,正确处理终身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构建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但我国有关终身教育的法律制度建设滞后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因此,需要在学习借鉴国外终身教育法律制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注重非正式制度建设在终身教育法律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完善终身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加强终身教育法律制度配套体系的建设,推进终身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是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作为终身教育思想的宣言书———《终身教育引论》对我国发展终身教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构建科学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结合我国国情,从改革学校教育、强化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各类型教育着手。  相似文献   

13.
王伟  孙纪磊 《成人教育》2022,42(1):12-15
林德曼终身教育思想缘起于社会变迁对终身教育的吁求,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驱动以及个人终身教育实践的引领,主要包括终身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学习过程、终身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以及终身教育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形式三个核心观点,为新时代我国终身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现实启示。基于此,未来我国应致力于构建“持续性”终身教育体系,营造“无疆界”终身教育生态,形塑“个性化”终身教育模式,以推动我国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终身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和进步而诞生的全新教育形态,必将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从终身教育的内涵与发展历程出发,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我国传统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及其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不利影响。结合对以上问题和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不难推断,我国高等教育需要通过向重视学习者能力的培养、注重形成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提供更为普及的个性化培养机会等方面来应对未来的发展,并逐步实现高等教育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15.
张青瑞 《成人教育》2012,32(6):27-28
终身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其"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的主旨和理念在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上,都对我国成人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要积极顺应终身教育理念之于成人教育的影响,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提升质量,不断推动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不断形成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终身教育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和高要求。目前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在理念普及、资源配置、制度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展望"十四五",我国将在推动终身学习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健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提升教育资源供给和加强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着力,使终身教育获得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终身教育,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我们今天,在构建本国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吸收西方社会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科学成分;另一方面,更应回顾本国的教育历史,发掘我国终身教育理念的本土资源.产生于我国20世纪20、30年代的民众教育只是建立在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基础之上.同时,它在教育目标、教育阶段、教育形态、教育对象以及整个教育系统结构等方面均显现出鲜明的终身教育特性.因此,对于民众教育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建立系统完整,发展均衡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与国外发达国家终身教育法制化的现状相比,我国仍然处在滞后状态。即使有个别的地方性法规。也存在法律效应的局限性。因此。我国终身教育缺乏实质性的措施。研究和梳理国外终身教育立法经验,对我国国家层面终身教育立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终身学习法》没有刻意构建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而是将“终身教育”的推动放置于某一个接近的范畴,以避免法规“空泛”的弊端,但此举削弱了终身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本《终身学习振兴法》被置于产业振兴的层面,但国家与政府为民众提供公益性的学习机会等涉及终身教育本质理念的内容,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韩国《终身教育法》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完整的法规,但对于国民在终身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不足。我国终身教育立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保护公民的终身学习权,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架构终身教育“立交桥”,建设学分银行,设置终身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管理人员,将终身教育经费列入国家教育经费预算。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也逐步朝着政策化、本土化和体系化的方向迈进。国内学者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出了多种设想、方案及基本框架。在教育实践中,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政府应对推动终身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社区学院应成为终身教育的主阵地;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正确理解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终身教育立法需求非常旺盛,许多地方都在积极开展终身教育立法实践。但是,由于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立法工作举步维艰,甚至在立法方向上都还存在着迷茫。本文主要以中义概念范畴为界,将我国地方终身教育立法大致分为初步尝试阶段(1989-2002年)、集中实践阶段(2003-2014年)和反思探索阶段(2015年至今)三个阶段。对影响终身教育立法的学习型社会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有教育法律构成、终身教育理论研究进展、立法主体的需要和终身教育立法面临的问题等几方面因素以及法源修订、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学前教育几种立法取向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基本法修订、单行法完善、地方法实践等终身教育立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