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一场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地区权利的帝国主义战争,它以俄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对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日俄战争是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进行的一场战争。在战争中美国采取了支持日本的政策,这是美国和俄国在争夺中国东北问题上矛盾发展的结果,其目的是企图通过支持日本以遏制俄国,进而扩张美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美国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但是美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一直遭到俄国的抵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美国企图变中国东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由于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美国主要依靠自己的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在中国东北展开争夺,主要是争夺中东铁路的修筑权。1896年俄国和  相似文献   

3.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所以出现日胜俄败的结局,与各自的经济实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俄战争前和战争期间,日本的经济状况和财政状况都比俄国要好;因此,在军费开支,后勤供应、武器装备、军队的战斗力等方面,日本均具有优势,俄国则处于劣势.日俄战争的结局表明战争主要是经济实力的较量.  相似文献   

4.
1904年2月—1905年8月,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进行了长期的厮杀,结果是日本打败俄国,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这场战争是一场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对日本、俄国、中国、朝鲜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对日本的影响1.使日本获得了更多的侵略特权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从中国取得辽东半岛;从俄国取得库页岛南部;还取得对朝鲜的独占权。至此,日本夺取了相当于本土面积76%的殖民地,为日本以后完全霸占朝鲜和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沙俄败北。主要原因有:1.作国统治者对战争形势估计不足,劝敌思想在军中蔓延,心理上缺乏战争准备;2.俄军的后勤保障驼转不灵,保障不力,上述原因致使沙俄军队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日俄分别制定了以朝鲜和中国东北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远东政策".两国对外扩张政策的制定既有本国政治制度因素,又有一定的历史因素.由于它们的政策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决定了日俄战争的历史必然性,而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则为战争的爆发提供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7.
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与沙俄帝国主义为争夺中国东北与朝鲜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主要在满洲及其临海进行,但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保持中立。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并请求列强予以保护。但是就中国而言,日俄战争决不是一场局外战争。它的引发、战场及其最终解决,都与中国休戚相关,为什么清政府会采用这一政策?本文拟从国内外两方面具体考察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政治大国的追求是以往日本的总体目标,但对国家全面的外交战略的研究和思考,是在小泉纯一郎执政的时候。2002年11月28日,日本提出了一份题为《21世纪日本外交基本战略——新时代、新视野、新外交》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将日本放在大的国际环境下进行分析,全面分析了当今国际形式的特点,提出了日本今后的战略方针和任务。进入小泉时代,中日之间的矛盾成扩大趋势,这不仅影响日本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清政府在日俄战争中奉行“局外中立”政策的原因、该政策的实施及其后果作了探讨, 分析了主要列强对清政府“中立”的态度。由于列强不愿意打破它们在中国的均势, 希望日俄战争局部化, 从而使得清政府的“中立”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贸易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种仅靠利用比较优势参与的国际分工不能从根本上拉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反而会使中国掉入"比较利益陷阱".并且,中国劳动密集型经济面临着理论模型之外的许多危机,如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加剧了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外贸顺差过大带来频繁的贸易摩擦等.为此,我们要突破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与束缚,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换.  相似文献   

11.
日俄战争期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从局外中立的政策倡议到中立旗帜下采取的暗中亲日行动,再到中日北京会谈的辩驳力争,一直是日俄战争过程中火跃的核心人物,但我们并不能因日俄战争对中国带来的灾难与屈辱而将其责任归咎于袁世凯,因为其政策或行为本身并无可指摘。清政府的失败在于中国的积弱以及东北边疆政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增祺与日俄战争前后的兵灾赈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俄战争,给东北三省之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作为盛京将军,增祺在日俄战争前后,都进行了赈济活动。日俄战争期间,他首先设立机构,救济难民,并招集流亡;其次,创办粥厂,解决难民口粮问题;第三,与俄国照会,为难民争取更多生机;第四,多方筹资,资济难民。在赈济过程中,增祺竭其力慰民心,安民生,众多难民得以幸存于涂炭之中。目前学界对增祺的研究因其被迫与俄国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问题而多有指斥,这显然有失全面,其实,增祺在日俄战争前后赈抚难民之功,应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3.
浅析抗战后广西的灾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惨遭抗战浩劫后的广西,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急需休养生息的广西却又连年灾荒,瘟疫流行,灾情之重,灾区之广,震惊了全国,不仅进一步加深了灾民的苦难,还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代战略实践的理论结晶,《孙子兵法》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战略思维观念,挖掘和研究其客体观、目标观、方法观、决策观、境界观、品质观等战略思维观遗产,对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在部分地区的局部执政。党吸收借鉴国民党执政的教训,探索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初步摸索出了政党执政的一些基本规律,为党实现从局部执政到全国范围的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抗日战争 ,对国共关系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出于对“九一八”事变的错误认识 ,国共之间的敌对关系进一步强化和加深。然而正是抗日战争发展的需要 ,最终使国共两党从对立走向合作。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战争的进程 ,影响和改变着国共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国共合作的走向 ,决定着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及命运  相似文献   

17.
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是日本全面侵略的文化应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民族危亡,在全国的抗日热潮的推动下,一切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进行广泛的争取民族的解放与独立的文化活动。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团结了广大文化人士,有力地推动了抗战文化运动的开展,培养了大批抗日文化新生力量,改变了一些地方文化落后的面貌,为我党开辟了一条动员广大群众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大后方抗日文化的发展,促进抗战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论抗战时期张闻天对三民主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抗战时期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然而,即使在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中,也还包含有旧三民主义的内容,从而形成新旧内容杂陈、进步交保守并存的现象。这就给他身后的解释者们以各择所需、各唱各调的可能性。毛泽东号召共产党员应该如像他们研究共产主义一样,好好研究三民主义。张闻天关于三民主义发展性、真假三民主义等的研究,是抗战时期思想理论战线和抗日救亡的迫切需要,其研究成果,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形成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认识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后,日本研究者做了大量的注释和评注工作,从哲学、文学、军事等多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不仅吸取《孙子兵法》的用兵思想运用到军事领域,而且广泛运用于商业领域,对日本的军事思想、经营思想和战略文化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英雄叙事就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疆域”下,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的英雄史诗,作家们的英雄叙事驱动力与其说是来自于主流意识形态,不如说来自于他们对战争的切实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新时期文学的英雄叙事。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他们的英雄叙事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和自我真实体验之间的摇摆。客观地说,“十七年”文学抗日战争英雄叙事大多流于模式化,缺少对抗日战争深层的文化反思,更没有在民族矛盾中追问“国民性”这一深层文化问题,叩问国民性这一历史之因和民族受侵略之果的关系,进而把文化质疑和文化建设置于这样一个新的平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