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喜欢写古文奇字是王铎书法的特色之一。究其原因有四:一是与王铎博古崇古、好读古书有关;二是与王铎尚奇求创新有关;三是和当时社会风尚潮流有关;四是当时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书法家急于表现出这种精英文化和俗文化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其内容包括商代后期共273年的政治、军事、经济、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甲骨文的制作由整治甲骨的工匠、贞人集团和刻契者分工协作完成,且已分类装订和分类典藏。甲骨文完全具备了图书的构成条件,因此,甲骨文是中国图书史上最古老的图书实物,殷商时代是我国图书史上最早阶段的上限。  相似文献   

3.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是苏轼"自出新意"、拙朴厚重书风的最著名代表,同时也代表着宋代的行书成就。但苏轼早年的书法风格并非如斯面目,而是崇尚清瘦秀美一派,是什么导致了他晚年时期的风格巨变?本文从《寒食帖》入手,经过作品、技法的具体分析,试图找出苏轼书法风格变化的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4.
傅山诗学思想的核心是尚"真"。唯其如此,他才能在明末清初万喙一音抨击竟陵派的氛围中标举钟、谭之诗。傅山崇尚的"真",包括创作主体的性情之真与创作手法的"直下掂出"之真。他不崇"古",不拘"法","号令自我发,文章自我开",以真诗表现真我。  相似文献   

5.
郑毅 《鸡西大学学报》2007,7(2):87-88,59
清词蔚为大观,与前代的明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自清以来,用“衰弊”或“中衰”来概括明词之整体风貌也似乎已成定论,其中一条重要依据就是明词所表现出来的“俗态。”本文就明词的尚“俗”风气展开论述,阐述明词尚“俗”的基本情况,探讨明词出现尚“俗”风气的原因以及对明词之尚“俗”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玉娇梨》中副词“尚”的用法非常丰富,很值得我们进行研究。本文则分别从“尚”后面跟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两方面来分析其在书中的出现频率、所属副词次类和所在句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常用黄草字库》中存在的问题 ,在“精确”和“美观”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孙骋 《文学教育(上)》2010,(11):116-118
"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典籍,历来为各代统治者和文人所推崇。明太祖朱元璋确立了"专取四子书命题试士"的科举政策,由此四书就被当做士子日常的功课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并确立了"四书"在明代文学中不可撼动的统治地位。而"四书"地位的确立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的。本文主要以"四书"在历史上地位的沿袭为研究对象,同时简要分析四书作为明代科举考试的依据对文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务本尚真”语文课堂体现语文教学本色,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构建“务本尚真”语文课堂中,教师可借助微课这一载体,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课堂上,教师可在课前预学、课中学练、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巧妙融入微课,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体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语言艺术等,形成学习语文的思维习惯,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苏东坡有感于北宋初年文坛上靡艳和怪涩的文风,立志要革除之;有感于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困惑,因而提出了尚“意”的文艺创作思想。这一思想是其父苏洵尚“意”文学创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实质就是写“真”,毫不做作,冲口而出。这一创作思想对于现代写作学来说,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词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明代词学是“曲子本位”思潮的回溯,以“主情近俗”为特征,这是词学史自身发展的逻辑决定的。它在词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为人重视却很重要的转折环节。  相似文献   

12.
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明朝法律关于在室女、为人妻者法律权限的规定以及女性犯罪、女犯宽宥情况,通过与唐、宋、元代相关法律的比较,探讨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通过考察明朝法律实践和社会实际,揭示明代妇女法律地位"低中有高"的特点,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徽州文士的大批涌现,是明代徽州文学与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诗社林立,诗人辈出,其中又以汪道昆、吴子玉、汪淮等人为代表。其中汪淮,初为国子生,后弃去而为山人,以写诗论诗为业,与汪道昆、俞允文诸文士交游唱和,著有《汪禹乂诗集》八卷。然而目前学界尚未有对汪淮的专题研究,其生平、交游、著述等情况皆散见于各类古籍、著作中。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现代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家、革命领袖,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尤其是草书在当代中国独树一帜,影响巨大。毛泽东草书雄浑恣肆,激情澎湃,挥洒自如的风格形成,既与他个人内在气质有关,也与他丰富的阅历有关,他对当代书坛的最大贡献,在于打破了清代碑学兴盛以来无狂草大家的格局,同时引导书法领域流派纷呈,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5.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其许多做法仍然对今天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试从《明史.职官志》的历史记载中对其监察机构的构成、职责、运行原则等方面作一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楷书产生于东汉时期,成于魏晋,精于隋唐,楷书的发展就形态而言,与其他书体一样,由质而文。从楷书的发展史出发、结合笔者的审美理想并分析这一审美理想规定下的楷书形态,以杨淮表记、元彬墓志及汝南王三种碑帖为范本,选择相适应的书写材料,通过对范本的分析、临习及创作,探索出一定风格规定下的楷书创作路径。  相似文献   

17.
明代部分宦官或出身于内书堂,或出于附庸风雅与外廷文人士大夫诗酒交游,或充当帝王伴读,乃至更有文士"自宫"或"被宫"入内,诸多途径下形成一个奴婢型知识阶层。这些知识型宦官时有进行文学创作,而尤以诗歌创作居多。就其遗存诗作而言,独具"悲情孤寂"、"潜心佛道"、"交游风雅"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词话》中西门庆的原型就是明武宗,作者采用文字学、修辞学、历史上同名同姓现象并以史实加以界定等多种艺术手段,在作品中多处给以暗示,可证西门庆形象完全脱胎于明武宗.  相似文献   

19.
节日赏赐是明代皇帝施行赏赐这一统治手段的重要部分,赏赐的主要对象是百官、在外皇族、公侯伯、国子监师生、朝贺使节、在京军民等,赏赐的内容包括钱钞银两、布料成衣、宴会饮食、节假、节令物品和御制诗.明代皇帝的节日赏赐活动起到了巩固君臣感情、宣慰外使的作用,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但客观上也加重了人民负担.  相似文献   

20.
明代从中期开始, 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 立国以来一直困扰统治集团的“北虏南倭”问题更加突出出来。在边防危机的刺激下,出现了大批有关边防史地的撰述。这些作品在思想上具有批判现实弊政, 要求改革的色彩, 在编纂方法上亦表现出丰富、生动、注重文献考实的特点, 与同时兴起的“实学”思潮有一定的联系。而因海防危机引发的海防海权问题的讨论, 意义尤其深远。对中国史学中专史的发展亦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