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辰 《海外英语》2014,(9):268-269
文本世界理论吸收了哲学、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知识,是认知诗学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文本进行解读,该理论通过分析不同层级的世界,将认知学理论应用于语篇分析,研究参与者在头脑中构建的心里表征。唐诗篇幅短小精炼寓意丰富,是中国代表性语篇形式。该论文将唐诗作为分析题材,探求参与者在世界之间的跨越,从文本世界理论的角度探寻诗人如何构建唐诗的意境,以及读者对唐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传统上,对中国古典诗歌语篇的研究主要从文体学、修辞学角度进行分析。现在也有很多学者从认知学对唐诗意象进行研究,但较少从认知的角度,尤其是意象图式这一认知理论对中国唐诗的连贯性进行解读。试用意象图式对杜甫的《绝句》连贯性进行分析,以检验这一认知理论对唐诗语篇连贯性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3.
李晓云  李金妹 《海外英语》2014,(11):187-188
文本世界理论是认知诗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文运用该理论分析了话剧《钢铁夫人》的第一部分中语篇世界、文本世界和亚文本世界的形成和构建。经过三个世界层次的构建,读者可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话剧内容。该文旨在对话剧《钢铁夫人》的认知分析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积累一定的言语经验,有利于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语言的最高层面是语篇,语篇汇聚并整合着各个词语的意义。掌握语篇意义生成的规则,是理解文本意义的关键。基于语篇研究的认知语言学文本世界理论认为文本蕴含着三个层次:语篇世界、文本世界和次文本世界。此理论帮助我们建构一种新的文本结构模型,揭示了言语的主客交合的本质,突出学生在语文教学解读中的主体性地位。文本世界理论启发我们可以从文本世界的三重层次、文本驱动因子以及文本世界里的陌生点等三个角度来探寻教学解读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语篇连贯具有认知属性,依赖于读者对文本叙事的认知解读,被看作是文本叙事范式的评估标准,而翻译的本质是再叙事,如要在目的语文本中再现源语文本中的叙事模式,就意味着译者要对原文本的语篇连贯结构进行认知分析和叙事识解,通过重新构建连贯结构让目的语读者获得完整而有效的叙事解读。认知叙事学结合认知科学与叙事理论的相关研究方法,可以寻求叙事的连贯结构和读者解读文本背后的认知规律,为翻译的再叙事研究找到认知基础,从而为叙事连贯的重构提供合理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文本世界理论作为认知诗学重要的理论之一,是一种动态的语篇分析解读模式,在解读中国古典诗词方面具有强大的解释力。笔者通过运用文本世界理论对岑参的著名边塞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解读,研究发现:(1)该诗的文本世界中的功能推进命题具有多维性;(2)其次级文本世界的世界转换模式呈线性分布,读者跟随诗人进行视点转移,能很好地融入诗歌之中。  相似文献   

7.
图形—背景理论可较好地解释诗歌意境凸显背后的认知因素。本文从词类、句式、语篇三个维度探讨唐代边塞诗歌中体现的图形—背景关系及诗歌中意境得以凸显的成因。词类方面,动词和形容词在图形的凸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句式方面,问句、条件句及感叹句体现出图形—背景关系;语篇方面,唐代边塞诗歌诗篇前部分描写景色,形成语篇上的背景,并将重心放在诗篇末尾,突出语篇上的图形。图形—背景理论在诗歌意境凸显上有较强的解释力,是诗人谋篇布局的重要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互文性理论,揭示了绝对单一的语篇概念是不存在的。语篇总是超出原来的框架限制,彼此渗透着某种关联。本文依据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融合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篇章的互文性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分析推导出互文材料在当前文本中形成新意义的过程以及认知机制,以期找出处于互文性网络关系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文学语篇翻译并存宏观的文化信息单位和微观的语篇信息单元。翻译过程中,宏观文化单位要整体转换,微观单位要多种技巧杂合转换。唐诗翻译是动态的语篇过程,目标是意境传递,方法是文化焦点词位的转换。合理的唐诗翻译过程应有一个双层单位的框架。  相似文献   

10.
杨璐 《海外英语》2013,(1):286-288
唐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几千年来,代代相承,传颂不已。框架理论来源于西方认知科学,是关于认知主体在组织信息时注意力的分配问题的理论,并随着认知诗学的兴起和发展而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其研究对象目前主要为英诗。该课题以认知诗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框架理论对中国经典唐诗意境陌生化现象进行研究,旨在为中国经典唐诗意境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让中华博大精深的诗学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也为西方诗学理论和汉语实际结合提供一个切入点,推进西方诗学理论本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