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苏格兰后裔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立足于日常空间、女性性别空间叙事,将日常与国家叠加、性别与民族糅合,以其独特的叙事重建了加拿大的民族性。《逃离》集通过日常生活的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居住空间叙事隐喻加拿大的民族生存之道;通过性别空间叙事着眼于女性情感空间,隐喻加拿大的民族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
视角,是小说叙事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同一事件在不同的叙事视角关照下,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性质。因此视角的选择本身就隐含着叙事判断和价值倾向。当叙事者从性别意识出发来选取叙事视角时,必然就有了隐含着性别价值观的性别叙事视角。如果说男性叙事视角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叙事模式,那么张爱玲的小说便反叛了这一传统,显示出鲜明的女性叙事视角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肺病和疾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元素,肺病与性别在文学话语结构中存在着复杂的关联,既有疾病的性别化倾向,又有性别的疾病叙事,两者共同表现在两性身体叙事。肺病的男性叙事主要关注其道德内涵和社会化倾向,女性叙事主要体现为审美化取向,性别政治在女性身体上的权力痕迹尤为明显。肺病隐喻的女性叙事割断了肺病与女性身体之间的审美想象,性别政治在女性的丑怪身体的呈现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战争叙事、知青叙事都趋于消沉,乡村叙事还是她们涉足的话题,都市叙事基本成为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主旋律,女性文学也就从性别压抑、性别遮蔽而真正走向繁荣。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催化和90年代多元文化的转型之外,女性叙事从本质上来说是摆脱不了原生的性别意识和母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电影《白毛女》将歌剧中的民间秩序和民间伦理转换和破解成市民关注并易于接受的有情人历经悲欢终成眷属的"爱情传奇",然而电影在借助爱情原则完成叙事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隐去了女主人公喜儿、男主人公王大春的性别身份,而以阶级身份笼而统之。影片中被遮蔽的性别,在政治话语的裹挟中,寂然无声,以致淹没,政治话语的强势和巨大张力在影片叙事修辞的"庇护"下,牺牲了"性别",完成了政治叙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性别叙事的角度,通过男女两性叙事文本中性别意识的流露、叙事策略的不同、审美心态的差异三个方面,论述新时期文学中“女强人”形象塑造的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7.
《边城》的叙事在张扬民族伦理的基础上塑造了中国形象,民族伦理的叙事以文本的性别叙事为主,主要写了两代女性的爱情悲剧,反映了我国传统的性别文化逻辑,作者以诗性的叙事构成了特殊民族社会性别形象,也展现了民族文化命运的表里互衬结构。在通过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以及各种事件纠葛的叙事,既展示了独特的乡土风俗,又表现了诗性的田园画面,寄托了作者美好的向往。下面就《边城》中的民族伦理叙事和性别符号两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进一步解读沈从文先生《边城》中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8.
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女性主义理论、文本分析等方法,对世纪之交中国电影的女性叙事进行分析,认为叙事就是讲故事;女性叙事就是围绕女性展开的叙事。因此,电影人通过不同的女性叙事,表达了他们对不同性别的文化观念的思考,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9.
我们现在已经抵达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转折点,在这里,女性主义可以再一次为叙事研究孕育新方法,同时叙事研究对拓展女性主义思想也更显重要。"交叉路口"的女性主义可以与跨越时空的叙事模式互为映照,从而创造出一种叙事学。它既是历史的和跨文化的,也是形式和理论的,因此使我们得以将(叙事的)形式读成(性别化的)内容。"影子情节"(negative plotting)这个概念有助于我们通过叙事的一个重要侧面来梳理不同文化或不同时期的作者和读者的(性别化)策略。然而,改变女性主义叙事学需要不同领域的国际团体合作与参与方能成功。  相似文献   

10.
《阵痛》和《很久以来》都讲述着女性在大时代浪潮中的命运故事,情节化叙事、反情节化叙事和参差对照的方法,相应地成为它们的叙事策略,这与创作者的个人经验和历史意识密切相关。而将社会历史悲剧写成性别悲剧和命运悲剧,则是它们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少数民族女性在民族文化历史背景下进行着不懈的精神探索,不断思考并建构着属于自己的民族身份。她们关注女性自身,致力于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将对民族、家族与性别的关注与个人生命体验胶合在一起,并自觉地将民族叙事与女性叙事相结合,实现了民族身份与性别表述的建构与交融。满族女作家叶广芩的小说创作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易性叙事在现代中国女性小说中较多呈现为一种具有目的性、策略性的表达技巧和叙事手段,具有代表性的是关于民族梦想、女性个体情感体验和两性沟通的易性叙事。尽管有时其中仍留有传统性别关系模式和文化分工的痕迹,但它更多表现为现代女作家通过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实践新的性别书写方式的努力,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性别书写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十七年”革命英雄主义电影的性别话语呈现出权力化、去性别化、去欲望化、浪漫主义化、符号化的特征,该类电影的叙事话语有女英雄模式、革命+爱情模式等。一定意义上的英雄叙事造就了男性话语,一定意义上的男性话语造就了英雄叙事。“女英雄”成为一种在性别和英雄特征上都难于辨认或自相矛盾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的伦理叙事包括国族伦理、血亲伦理、阶层伦理、性别伦理等基本范畴。国族伦理叙事折射了大众关于自我与民族关系的重新确认以及关于未来中国的想象;血亲伦理叙事以个人为中心,以“亲我”为情感准则;阶层伦理叙事体现英雄人格到犬儒人格的转变;性别伦理叙事凸显了新型的性别秩序。网络文学伦理叙事的价值向度可分为以非孝、同性恋爱与乱伦为中心的反伦理,以匡扶天下之志与个人奋斗之思为导向的正向伦理以及界于伦常与错位之间的变异伦理。从文化根源来看,网络文学中伦理叙事的多元呈现既是网络文学自由性的表征,也是当下社会道德伦理关系的隐喻,更是读者审美心理机制的投射。  相似文献   

15.
《色·戒》的故事原型来自旧上海的郑苹如刺杀丁默邮案.这个故事经张爱玲之手和李安的再创造,加上了作者的意图,成了不同的政治和性别的隐喻.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在爱情和政治中都处于被启蒙的位置,而在李安的镜头下这种地位却被悄然置换成男女间平等的互相启蒙,从而实现了将大政治转变为性别政治、将宏观叙事转变为通往人物内心微观叙事的策略.通过对这两种阐释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政治和性别等话语权力相互转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林白的横空出世,将个人化的叙事融入到女性文学写作中,她特立独行的身体写作颠覆了传统的宏大叙事。她天然的性别立场决定了她的个人化叙事必然要以女性的身份展示女性。她笔下女性的生命体验,感情经历以及来自灵魂的焦虑不安更为真实动人。林白始终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审视着男权中心社会,以独特的话语模式建构起她的个人化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历史角度看,虎妞作为"恶女"形象是文本启蒙现代性叙事的必然选择,但若把"性别"概念引入话语修辞层面,以此重读虎妞形象,可发现文本在完成对黑暗旧时代与国民性双重批判的启蒙叙事的同时,却因性别视阈匮乏而流失了对女性人性与生命价值的理性关怀。性别修辞凸现了现代性叙事的尴尬与局限,意识形态修辞淡化了文本应有的"复调"色彩。  相似文献   

18.
藏族女作家白玛娜珍在其《拉萨红尘》到《复活的度母》这两部长篇小说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专属的小说叙事方式。她以独特的视角将女性叙事与社会叙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间表达了她对女性生命意识、两性问题方面的思考,以及对独立意识、社会性别意识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2003年发表的第八部小说《爱》中延续了对爱这一人类基本情感的关注,并将此主题与叙事的空间形式有机结合,引领读者去关注黑人社区内部的性别问题。本文拟从空间叙事学的角度去解析托尼·莫里森是如何灵活运用以非线性的叙事语言、并置的文本结构﹑互动式的阅读为代表的空间叙事策略将作家个人的文学政治观融入空间叙事形式,并深化"爱"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20.
《给樱桃以性别》是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她的作品因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诗化的语言以及对传统神话的重写而受到评论家与读者的关注。《给樱桃以性别》也是一部在题材和创作手法上非常大胆的作品。本文将以这部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