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本课程并不是新生事物,但是当它作为新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对国家、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而要求各校必须落实时,校本课程建设就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和难点。为此,本刊调查、搜集了来自一线最基层的校长、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中的困惑、问题和经验,拟分两期展开讨论和交流。本期,我们将围绕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认识上的困惑,邀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吴刚平教授为大家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澄清在校本课程政策理解层面最基本的一些模糊认识,走出理解误区。  相似文献   

2.
3.
校本课程实施给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从校本课程开发方式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着学科化、教材化、活动化、师本化等误区。走出校本课程开发误区的对策有: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为校本课程合理定位;多类并举,规范实施,提高校本课程的科学化水平;加强课程监管与督导,提供专业支持与指导,推进课程开发常态实施。  相似文献   

4.
5.
1999年 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今年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也明确规定: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这说明校本课程的理念和价值不仅被广大教育研究者所认同,而且业已进入新一轮课改的实施、检验阶段.  相似文献   

6.
荣嵘 《现代教育科学》2012,(6):10-11,116
"以人为本"是我国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旨在改革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政策,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适应性,这就将校本课程开发提升到国家政策的层面上来。而当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却存在着如下误区:1.把校本课程开发单纯理解为换教材。2.把校本课程开发与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同。3.受升学制度、考试制度限制,校本课程开发跟风盛行。4.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尚无如此经历的教师来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其能力与精力局限凸显。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从原先国家集权式的课程管理体制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出现了一些误解,比如把校本课程开发等同于编教材,或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简单模仿,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对有关课程理念的忽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课程改革中,国家实行了三级课程管理,赋予了学校课程开发的权利。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能健康顺利地发展,我校根据市教育局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意见》精神,把校本课程开发纳人了课改整体计划之中。我校根据农村小学特点,结合校园化建设进行了几年不懈地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建立校本课程体系,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对于长期以来严重脱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农村学校教育而言,是一种具有战略性和革命性意义的挑战与机遇。它不仅关系到农村教育改革的成败,还将对国家的“三农”政策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如何从实际出发,批判地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校本课程开发成果。吸取过去农村教育改革的经验,对于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改革课程设置过于统一的局面,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补充国家和地方课程留下的空间,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区域内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改进评价方式,采用文本评价与实施情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校本课程.在对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文本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评价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我们将实践中的做法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了过去封闭式的课程体系,同时为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层单位,要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探索,既不能简单重复统一课程的模式,也不能是理论化的空谈。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热情相当高涨,但校本课程在开发中还存在教师被动开发,开发有一定的盲目性,致使所开发课程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的问题。在此,我对这个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作为具体目标提出。这意味着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学校将拥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由单纯课程执行者转变为一定意义上的课程创造者和一定范围课程管理者。从总体上看,校本课程“是一种控制权下移的口号。  相似文献   

14.
王荣珍 《教育革新》2009,(12):18-19
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探索是落实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因为校本课程开发本身是一个开放的、自主的、多元的、具有连续性和动态发展的课程体系。因此,要建立一种规范、完善、科学合理的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使之有利于校本课程建设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体现学校的特色,更有利于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5.
许珂 《教育革新》2007,(5):16-17
课程改革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管理中明确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误区与建设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与发展,校本课程开始成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引起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校长和教师的极大关注与研究的广泛投入.因此,有必要从实践层面纠正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偏差,并加大力度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一种课程研究范式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研究中存在不同的研究范式,校本课程研究较多地体现着“系统—管理范式”的特征。校本课程的提出是课程价值观的转向,是对原有课程管理体制的突破,是对原有课程开发模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把校本课程开发当做自制教科书;把校本课程当做活动课程、选修课程来开发,忽视校本课程的本质;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仅重视教师和学校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等认识上的误区,笔者就以上这些认识偏差,分别做了针对性的建设思考,以便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李森,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综合部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20.
我区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实行三级课程管理,进行地方、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