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黄帝四经》中"圣人"、"圣王"和"君主"是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君主"行事有合不合于"天道"的区别,合于"天道"则可立为"圣王",在这种理想状态下三者才有其共通性。《黄帝四经》的圣人观体现为"圣人"处处与"天道"精神相契合,能使"天下可一"者才称之为"圣王"。  相似文献   

2.
神话在文明时代经由不同意识的加工而衍生不同的意象.女娲神话在秦汉公共政治意识玩味中生成了具有补天和造人功能的"圣王"形象;在唐宋诗性玩味中,结合"寒士体验"又生成表征私人化情怀的"顽石"意象,成为<红楼梦>贾宝玉的性情基础.从圣王故事到顽石意象,显示了女娲神话之意义由公共政治领域向私人情感领域的流转,在神话流变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开漳圣王"文化作为一种祖根文化,是海峡两岸联系的精神纽带。它深具特色,不仅体现为开漳治州文化,还体现为民间信仰文化和寻根文化,在促进民族统一大业、推动闽台经贸合作、促进海峡西区经济建设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上期我们游览东晋的王谢故居,说到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作者书圣王羲之和南京的一些往事。南京这座文化名城,还与"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的作者,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有着深厚的缘分呢。今天,吴老师就带同学们去寻找一下颜真卿留给南京的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5.
先秦诸子都有浓厚的圣王情结,而其原因不尽相同.以老庄而论,期盼圣王之治,其原因有三:首先在于道家独特的幸福观,以及建立在追求真正幸福基础上的对人类品质的考量;其次在于上古神话传统的影响;最后,中国“家天下”模式下的神权与王权的合一也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车晓旋 《化学教学》2007,(10):51-54
目前,上海中小学正进行落实两纲教育的活动."两纲"是指《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  相似文献   

7.
《尚书》中文王圣王形象的塑造既反映周人对文王的推崇,也揭示出了周人的政治观和价值观.文王之治不仅获得了民众对西周政权深厚的政治认同和心理认同,还深刻影响着周代社会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文王的形象成为后世士人和历代君王修身的典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模式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易》的卦爻辞中已出现"以男女喻君臣"的现象,《诗经》与《周易》的写作时间相近,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也相近,按照情理推断,《诗经》婚恋诗中也当存在"以男女喻君臣"的现象,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喻意的隐晦,目前我们尚缺乏足够的直证来证明。本文尝试根据《诗经》婚恋诗中的一些间接信息去证明我们的推断。男女之间若存在相似关系,喻女之物也可喻男,如"美人"在《诗经》中已喻指美德之君;男女、君臣之间若存在相似相关的关系,就可"以男女喻君臣",《曹风.候人》、《邶风.柏舟》都存在这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吐蕃佛教的萌芽时期和松赞干布时期,都具有观音信仰的特征,与吐蕃周边地区观音信仰的流行有关,同时也是观音菩萨特有的转轮圣王特征、功能在世俗法王身份、功能方面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开漳圣王信俗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河南、福建、台湾等地以及东南亚各国的信仰习俗,具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在全球经济、文化、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以文化遗产事业发展为研究视阈,建构新时期的开漳圣王信俗文化,既需要继承原有的文化内涵,也应该增加新的时代内容,特别要科学保护、积极开发开漳圣王文化遗产,提升其文化品位,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开漳圣王信俗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学》杂志近期相继刊登了两篇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下)》"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北京王老师的设计以学术之争"革命说"与"非革命说"为主线贯穿全课.江苏严老师的设计立足教材,紧扣课文.在笔者看来,严老师的教学设计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云霄县是开漳文化发祥地,又是初唐建置漳州的首发地。开漳文化滥觞于唐初闽南漳州的开发,经历了中原文化南徙和本土化过程。漳籍移民拓垦台湾与海外,把开漳圣王民俗文化光环演绎成浓烈的唐山文化,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以纪念陈元光为主要内容的开漳圣王巡安民俗起源于云霄,流传于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弘扬开漳圣王文化,对于增进中华民族团结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体系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较,具有明显的质的不同。从家族制度、官僚政治和圣王理想等三个方面对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特质进行诠释,从而也进一步透视了中国封建国家经久不衰、历衰不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荀子人性思想既是其天人关系观在人自身的体现,又是其整个治国理论的基础。这一思想可以归结为“性恶善伪”四个字。荀子的人性论,与其说是人性恶,还不如说是人性不善。荀子的人性论必然导致对圣人或圣王政治的强调甚至崇拜,这是其人性思想的社会论意义。荀子人性思想自身矛盾的症结,则在于他对于圣人或圣王统治的强调。  相似文献   

15.
舜歌《南风》与舜化南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说中的"舜歌<南风>故事,透露出重要的历史信息.虞舜在历史传说中,是一位有孝行、布仁德、躬藉处苦,爱民勤玫、明哲贤能,集宗法社会诸多美德于一身又建立了地辖"九州"的王朝,实现了天下大治的"圣王典范",还是一位蛮荒南国的开辟者,文明南国的首创者.实际上综合体现了春秋至两汉的儒墨道法诸家,主要是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的"虞舜文化",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面文化旗帜.  相似文献   

16.
一些学者认为《封神演义》宣传了儒家政治思想,典型说法是“以仁易暴,以有道伐无道”,而此论说得尚不到位。从《列国志传》中有几处“革命”的词眼和文本中大量引用孟子“革命”话语的内证入手,结合“革命”的概念考辨,既不脱离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背景,也不与现代语境中的“革命”涵义相冲突,论证作品蕴含和宣扬了儒家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7.
出自对"圣王之治"的不懈追求,儒家致力于"大教育"的制度建构,注意到教育的道德价值及其对宗法等级社会的契合度,但这一制度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不免出现某些偏弊,需要因时变革。从文化上反思儒家"大教育"制度建构的利弊得失,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复杂互动关系不无启迪之功。  相似文献   

18.
因立场问题不明,引发了革命文艺方向性的含混,这是1940年代的无产阶级文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为此,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大众"不仅是革命文艺的方向,也是革命作家的方向.《讲话》之后,革命文艺由此走向延安文艺.周扬将"人民大众"方向发展为"群众"方向,认为革命文艺不仅要向工农兵方向发展,也要向党性...  相似文献   

19.
新批评视野下,文本的开放为新诠释提供可能。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题为"金锁",实为"情锁"。由《金锁记》与同题材改写小说《怨女》对比,可见女性情欲对曹七巧人生的深层主宰;由小说主人公七巧与季泽对比,可证"情欲"与"金钱"的强大主题性反讽张力。文章经由论证"情欲"为第一义的摹写赋予文本"阴性书写"的明显特征,从而演绎该小说一种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可能。  相似文献   

20.
《荀子》的孝道思想整体上体现了以国制家,政治优于伦理的儒学立场,但其中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张力在《荀子》不同篇章中存在细微差别:《宥坐篇》之前,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张力被赋予宏观的政治架构意义,作为伦理的孝道是庶民的生活主题,而政治是士君子乃至圣王的生活主题;《宥坐篇》之后,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张力转而被内化为理想人格的两全,"孝道"不仅属于圣王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更表现为圣王事功的"尽伦尽制"。这种差别可以归诸荀子后学对荀子思想的进一步发扬,并鲜明地表现为《荀子》诸篇论孝的不同侧重,以及与孔、孟截然不同的政治诉求。但以"圣王"为理想人格来统合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冲突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解决,当这种张力在实践中转化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时,《荀子》的解答无益于指导具体境遇下普通人的社会实践。因此,《韩诗外传》中会存在以毁灭个体生命为代价的两全,而《孝经》则以孝道这种人类普遍的伦理情感为出发点构建政治的合法性,以此弥合《荀子》"大一统"思想造成的二者分裂,并重新回到孔、孟的儒学立场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