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马童书 《小火炬》2021,(10):12-17
在20世纪初的无锡城里,每天都有这样一个身影……这位戴着墨镜的阿炳先生就是中国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1893-1950),不过大家更喜欢叫他瞎子阿炳。他戴墨镜可不是为了耍帅,而是因为他看不见,是个盲人。  相似文献   

2.
高远 《留学生》2010,(3):76-77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每当听到这气壮山河的旋律,人们不禁就会想起它的作曲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相似文献   

3.
“人民性”是艺术的最高追求,冼星海和施光南是近代音乐史上仅有的两位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作曲家,他们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音乐作品的“人民性”表现出一定差异。冼星海生活在抗战时代,他的作品的“人民性”主要体现为“救国救亡,反抗侵略”;施光南是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位作曲家,浓浓的“乡国之爱”成为其作品“人民性”的核心主题。冼星海与施光南音乐作品“人民性”的共性主要表现为他们都牢牢把握时代主题,把滚烫、赤诚的爱国热情融入音乐创作,把民族音乐的灵魂贯穿于创作生涯,奏响时代的最强音符。文章试通过比较冼星海和施光南音乐创作的“人民性”,探索他们成为“人民音乐家”的原因,力图为现代中国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名音乐家莫扎特在一个冬日的傍晚,为一位双目失明,即将逝世的盲厨师卸下心灵的重负,并用自己精湛的技艺,通过琴声替老人了了重拾美好时光的心愿,让这位盲厨师在临终前看见了最美好的春色!这就是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大斯基的《盲厨师》所告诉读的。  相似文献   

5.
冼星海的作品,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我国三、四十年代人民群众复杂的斗争生活和内心感受。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他被人们称为“人民音乐家”。他的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6.
《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酷爱音乐的扬科的悲惨命运中体会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是分辨事物和联想。我按照教学要求,认真备课,设计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2014年9月19日晴我愿生命待你好,也愿你被这世界温柔以待。后来啊,我一直在想这应该是马修最想对那一群生活在"池塘畔底"的孩子们说的话吧。影片的开始,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翰奇手中破旧的日记本将我们带入了他对音乐启蒙老师马修的遥远的回忆,而那时他正流浪在他们的一片风景里。过气的音乐家马修来到这所素有"池塘畔底"之称的辅育院当代课老师。  相似文献   

8.
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故事,传唱了千百年,自然也吸引着“90后”的小作者。文章以观后感的形式,从责任和义气两个方面展现小作者观看《花木兰》影片之后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情绵绵,指纤纤,《汉宫秋月》正圆,一曲扣尽相思弦,凭栏蹙目,忆昔大汉王朝,升平歌舞,金迷纸醉,泱泱大汉,苍龙巨蟒,逶迤行天。奈何千年后,转眼成空。  相似文献   

10.
这不是一部单纯讲述苦难的电影,尽管对影片中的小兄妹来讲,生活是苦涩的。一家人住在租来的狭小房中,为了多挣点儿钱养家糊口,爸爸下班后,  相似文献   

11.
冼星海一生创作有四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这四部大合唱的创作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之下,以人民革命斗争和生产劳动为题材,以创新的手法和进步的技巧写作而成,它们的成功创作,不仅在抗日战争期间给抗日军民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同时,作为音乐界的一大创举,也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对冼星海四部大合唱进行整体性的浅要分析,通过对其作品创作中共性与个性的总结,相信也会给今天中国音乐的创作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哲理性小诗,从整首诗的内容看,它写的是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但我们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其内涵很是深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让人立刻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13.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①开,天光②云影共徘徊。问渠③那得④清如许⑤,为⑥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①鉴:镜子。②天光:天空的光景。③渠:此处指方塘。④那(na)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⑤如许:如此,这样。⑥为:因为。  相似文献   

14.
现在舞蹈作品越来越多,但是大多已是其它艺术的附属品。一个正真的作品,一个好的舞蹈,也许无需太多花哨的东西,无需复杂的队形和高难度的动作。舞蹈作品《海子》,使舞蹈不但能与音乐结合,而且可以和诗歌相融,让我对它有了不一样的舞蹈体会。  相似文献   

15.
陈坚 《文教资料》2012,(1):83-85
作者由执教《小音乐家扬科》一课入手,引出了敲更这一主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更夫"的教师该怎样为学生敲敲"更",敲好"更"呢?文章对此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对于话剧几乎没什么概念,只是在上学的时候学过几部经典之作。我想《茶馆》应该算经典吧,《雷雨》中人物情节更是经典之经典,看完后总之发表感慨一番,之后也许就忘却了。但是,观完《暗恋桃花源》之后,我或许被震撼了,哭得稀里哗啦,笑得腰酸背痛,最后我想我不能忘却。这可能是喜剧的极致与悲剧的极致,最后可能都是一种顿悟吧。  相似文献   

17.
沈文田 《语文知识》2003,(10):39-40
朱熹《观书有感》一诗,语词浅白,形象自然,是一首凝聚着作者多年读书心得的哲理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相似文献   

18.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以方塘作比,巧妙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全诗语言浅近,形象自然,是凝聚作者多年读书心得的哲理诗。  相似文献   

19.
20.
一部红色精品《黄河大合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在延安所作。这部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作品广阔展现了抗日战争如火如茶的、惊天动地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