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白菜型油菜产量与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关联度排列如下:为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主花序角果有效分枝数株高千粒重分枝总数分枝高度。说明影响油菜单株产量主要取决于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主花序角果数。  相似文献   

2.
以芥菜型黄籽油菜为参试材料,对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芥菜型黄籽油菜的单株产量主要是由每果粒数引起的;(2)单株产量与各性状组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水平;(3)要提高油菜产量应选择植株高大、有效分枝起点低、主花序长、一次分枝数多、角果长且果喙短的植株。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西藏9个地方的野生阿热托启的株高、一级分枝角度、一级分枝角果数、一级分枝长、一级分枝粗、角果长和角果宽等7个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一级分枝角果数、一级分枝粗、一级分枝长、角果宽、角果长、一级分枝角度和株高。因此在野生油菜阿热托启育种和高产栽培中,应当侧重一级分枝角果数、一级分枝粗和一级分枝长等主要性状,并兼顾其他有利生物学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以油菜品种"川农油3号"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纯氮0、6、12、18、24Kg/亩)对直播油菜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直播油菜的株高、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高度、分枝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的影响显著,但对于主茎每角果粒数、分支每角果粒数、千粒重影响不明显,直播油菜的产量随着氮肥施用的增加而提高,主要在于单株角果数的增加,氮肥对直播油菜品质的影响显著,主要表现在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蛋白质、芥酸、含量增高,含油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模糊综合性评判分析方法,对来自西藏各地野生芥菜类型油菜植株主要性状的优势及各县(区)植株综合性状的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植株高度影响最大的性状依次为主花序长度(y3)〉主茎粗(y5)〉角果粒数(y6)〉主花序角果数(y4)〉角果长度(y7)〉分枝个数(y2)〉分枝部位(y1)。说明各县(区)植株主要性状对植株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性状为主花序长度。主花序长植株高、分枝多、结角多、产量高。(2)各地野生芥菜类型油菜以拉萨达孜县植株综合性状最好,其次为堆龙德庆县〉左贡县〉当雄县羊八井〉工布江达县〉墨竹工卡县。(3)生产上芥菜类型油菜育种可选用拉萨达孜县野生芥菜作杂交亲本资源,利用其主花序长度增加单株角果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高效利用引进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以区外10份甘蓝型油菜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物候期进行了测定,同时运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5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1和B4的综合农艺性状突出,可作为适宜西藏高海拔区甘蓝型油菜育种利用的优异亲本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7.
西藏油菜品种资源特征特性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西藏各地(市)搜集的526份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植株形态特征、植株高度,分枝习性,叶片形状,花瓣类型、种子颜色、大小,角果爆烈习性观察研究,可分为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野生型,其中,白菜类型占试验材料的658%,芥菜类型占21.9%,甘蓝类型占11.5%,野生类型占0.8%,按生育期,各类型分早、中、晚熟品种,种植的白菜型品种中熟种占83.5%,芥菜类型品种中熟种上47.6%,晚熟种占48.4%,甘蓝类型属晚熟品种,野生类型为极晚熟品种,西藏的油菜中熟性是典型的生态特点,是长期适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和耕作制度而形成的,同时,分析了一些有育种价值的珍遗特性,产量性状,品质,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都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发现中利用西藏油菜含油量高,角果长,籽粒多,籽粒颜色,对寒、旱、瘠的抗性高度适应等独特必状,对品种改良提供丰富的多样性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25)
为深入了解滇中地区旱地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在现有育种和栽培水平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旱地小麦品种生产潜力,提高区域小麦产量,对2006—2016年云南省地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海拔楚雄点147份参试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茎蘖数基本苗株高千粒重生育期;单位面积产量与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有效穗显著正相关,与基本苗、茎蘖数不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千粒重因子、茎蘖数因子和生育期因子,所提供的信息占总信息量的86.38%。  相似文献   

9.
以"藏油3号"为对照,研究7份不同新品系的经济性状、产量性状和小区实际产量。品系126004-1,综合性状最好,生育期120d,折合产量2105.53kg/hm2,比对照增产10.16%,提升全区区域试验。品系103409-2、123055-1、147004、114082-4、125004-1、166052-1个别性状表现突出,继续留用作为育种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0-2009年诺木洪气象站观测的油菜生育期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诺木洪地区油菜生育期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指标,结果表明:诺木洪地区油菜平均生长周期为139 d;4月上旬至中旬进入播种期,8月下旬进入成熟阶段,生育期天数以19.6 d/10 a的速率增加;诺木洪地区气温、日照、降水气候趋势率分别为0.453℃/10 a、-442.1 h/10 a、-26.21 mm/10 a,随着气温升高、日照减少、降水减少,油菜的生长期呈现延长趋势,而有效的水分条件利于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以三种植物为材料,对其角果的碳酸酐酶活性的日变化和相应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以及不同长度角果的CA活性和净光合速率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日变化中,油菜和诸葛菜的CA活性与净光合速率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羽衣甘蓝则不明显。但不同长度角果的CA活性与净光合速率之间三种植物都呈显著相关,这说明植物的生殖器官角果,CA活性的高低对净光合速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植株高度、基部粗度、分枝部位、分枝总数、每株角果数等14个考种性状为指标,对西藏各地(市)搜集而来的27份野生芥菜型油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当阈值为0.94时,将供试材料分为上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1)、下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2)和匀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3)三大类群;可以根据育种目标及当地的生态因子等选择不同的株型,从而达到稳产、丰产的目的;2)当阈值为0.61时,将材料分为SG1、SG2、SG3、SG4、SG5、SG6、SG7等个七亚类群;发现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距离并不能确切反映其遗传上的差异,因此提出研究西藏的作物生长环境时,不应以行政区划为研究标准,应参考当地的区域小气候;3)各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分类群的考种性状差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三元能量处理5个油菜品种,同时设对照,进行试验,产量统计结果是,处理的对照相比人武部增产,增幅为3.01%-13.18%,平均为8.48%,t-检验表明增产显著。经济性状调查结果是,三元能量处理与对照相比,平均株高增加3.46cm,平均有效分数增加0.38个,平均有较分枝部位降低2.69cm,平均单株角果数增加2.92个,平均角果粒数增加0.24粒,千粒重增加0.15g。  相似文献   

14.
以41份育成烤烟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烤烟种质在皖南地区的农艺性状与烟叶产量产值表现,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不同烤烟品种(系)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在叶部及茎围上的变异程度已经相对较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产值均与节距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茎围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进行偏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节距和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茎围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19、0.385和-0.549,且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706、0.515和-0.511。产值与叶数和节距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围呈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18、0.478和-0.625,且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862、0.434和-0.409。结合皖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本研究认为,皖南烟区在选择烟草品种时可考虑节距稍大,打顶后的株高、茎围和腰叶长度适中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2份来自西藏不同地区的白菜型油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于遗传距离聚类法可将22份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群,品种的地域性同聚类结果无密切相关性;10对SSR引物在22份供试材料中共获得50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45条是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0%,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出5条带,4.5条带为多态性;琼吉与扎囊野油菜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相似系数为0.51;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近红外色谱检测收集到的200份西藏白菜型春油菜品种,筛选出具有潜在的育种材料。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含油量与蛋白质、油酸及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硫苷、芥酸及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对材料聚类分析,分为5类,并筛选出30份优质种质资源,其中1份双低白菜型春油菜品种NMZM040,为西藏当地油菜品质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阿里地区地处高原,该地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由于受气候、海拔及地势结构的影响,当地的大部分农区目前没有种植春小麦,种植油菜品种单一,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选育出更适应在阿里种植的春小麦及油菜品种,2011年从拉萨农科所引进春小麦和油菜共7个优质品种,在阿里地区普兰县西德村和科加村进行试验试种,通过对各良种的产量性状和生育期指标的调查,科学评价了各新品种在本地的进一步再试种价值,以期为阿里地区良种选育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印度芥菜型抗寒性油菜在西藏的生长情况,并对其进行抗寒性评价,以期能为西藏芥菜型油菜抗寒性育种提供更多的种质资源。从而对引自印度的11份芥菜型油菜和1份西藏当地芥菜型油菜(对照)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11份材料与西藏当地油菜做对比,得出各材料对低温的适应性能表现出一定差异,虽然总体上都具有一定的抗寒性,但各生理生化指标所反映的结果不尽一致。对亩产量在175kg以上的材料,以单一指标所反映抗寒特性频率排序,发现抗寒性最强是RM-110,其次为RK-05-1和PRB-2004,再次为JMWR-941,最弱的是RH-9902。  相似文献   

19.
以植株高度、基部粗度、分枝部位、分枝总数、每株角果数等14个考种性状为指标,对西藏各地(市)搜集而来的27份野生芥菜型油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当阈值为0.94时,将供试材料分为上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1)、下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2)和匀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3)三大类群;可以根据育种目标及当地的生态因子等选择不同的株型,从而达到稳产、丰产的目的;2)当阂值为0.61时,将材料分为SG1、SG2、SG3、SG4、SG5、SG6、SG7等个七亚类群;发现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距离并不能确切反映其遗传上的差异,因此提出研究西藏的作物生长环境时,不应以行政区划为研究标准,应参考当地的区域小气候;3)各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分类群的考种性状差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20.
对2005、2006两年度,西藏的11个油菜品种(品系)进行两年的区试比较试验,综合分析品种在林芝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及丰产性。结果表明,11个油菜品种中,单株实际产量最高的是山南农科所提供的甘蓝型油菜品种96014-2,(10.4g),其次是94081-1(9.2g),96014-2产量最高,与994031-2、青油46号、藏油3号(对照品种)、蜀8号差异达到极显著;芥菜型油菜品种94081-1、90(12)-4,产量都超过品种年河1号,两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及丰产性表现也较突出。据两年的观察比较,自治区农科所提供的蜀油8号的适应性及丰产性最差;两年的试验结果还表明,白菜型油菜品种的全生育期平均约为95天,芥菜型油菜为96天左右,甘蓝型油菜最长,为104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