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慧华 《课外阅读》2011,(9):281-281
让“语文味”回归课堂,让语文教育回归本色.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莫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相似文献   

2.
如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手段可谓丰富多彩,有课件、绘画、音乐、表演、实物直至语言渲染等等,都极大的丰富和美化了语文课堂的教学。但是我也会发现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教师在有意创设情境时大量的非语文元素通过情境创设源源不断地搬进课堂,只要与课文内容稍有牵连,天文地理都扯了进去,而促进学生学习文本语言或发展学生语言的成分反而少了。这种舍文本而外鹜,势必导致“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背后“语文味”的淡化和语文本色的缺失。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当前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进行再思考,才能让语文教学走在回归的路上。那么,怎样的情境创设才能让学生快乐阅读呢?对此,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4.
钟志军 《成才之路》2013,(32):80-80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既然语文课本中充满了知识和趣味,我们不妨向学生传递一种“快乐语文”的理念,传统的以分数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在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活力,淡不上兴趣和动力。在当今教改的浪潮中,值得我们对于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进行探讨,让语文学习在快乐中进行,让语文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转变到主动的求知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白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人,快乐语文教学应是我们语文教师首先确立的教学理念。也应是学生开阔视野、培养语文素养、净化精神感情的一个前提。尊重学生,侣导自主、合作、探究语文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成为展示独特个性的舞台,达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快乐每一天,也就应该快乐每节语文课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课型的设计者。要使课堂快乐,激发学生兴趣,把他们带入最有生气、最有情趣的语文艺术活动中,在这方面,我做过些许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紧扣课堂阅读教学。课堂上只要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抓训练”的教学目标,让语文返朴归真、回归本色,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艺术研究大师徐悲鸿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简约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的最高境界,用简简单单的方式教语文,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本色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在语文文字中徜徉,得到真正的熏陶。本文将具体的对小学语文本色课堂导学做一个分析策略。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课堂缺乏趣味性、愉悦性,学生难以对语文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快乐教育理念日益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快乐课堂要求教师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洋溢着情趣和快乐的语文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语文,善于学语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熊燕 《语文天地》2013,(11):59-60
阳光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诗意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和智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将会让师生幸福、快乐地栖居。一、阳光的语文课堂源于幸福的快乐幸福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同学和自我的肯定、鼓励、赞赏。在这洋溢快乐的语文课堂里,没有教师的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也没有学生的正襟危坐、唯唯诺诺;快乐的语文课堂里,没有教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忽视、应试教育模式的阻碍和社会的漠视,许多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浅读”、“厌读”的怪圈。其实,阅读是一个多层次的、循序渐进提升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习过程中量的积淀,提升阅读能力,并在快乐的课堂氛国中,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并在读书中成长。  相似文献   

11.
汤素英 《考试周刊》2011,(72):62-63
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偏离,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教师应还语文课本来的样貌,让本色语文尽快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文本中畅游,来欣赏文本中语言的美。  相似文献   

12.
“读”乃语文教学之根,只有“读”才能让语文课回归自然还其本色,才能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吮吸智慧的琼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但不少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有声朗读,而忽视学生的“无声朗读”。笔者认为,语文高效课堂更需要的是“有声朗读”与“无声朗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改目标的指导下,构建开放、有活力的快乐语文课堂是我们教师的追求。快乐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得到学习之乐,教师品味教学之乐,师生共同感受和谐之乐。而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能力中感受快乐,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创造快乐,在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体现快乐。一个语文教师最成功的,是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堂,共同演绎快乐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4.
《学周刊C版》2017,(13):65-66
素质教育将构建快乐课堂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而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过于被动、乏味,难以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不利于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积极性的提升,制约了教学成效的优化。而快乐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将其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为学生组织出愉悦性、趣味性很高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在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是学生的,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以轻松、愉悦的教与学,使语文课有情有趣,有法有效,让每一个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经过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和对趣味教学的不断探索,笔者总结出“生趣教学”法,让语文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时常听到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语文课是越来越难教了!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些尴尬。小学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对当前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了剖析,呼吁语文教学要还语文本色。他列举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五种现象。“虚”: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造成“假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明确了小学语文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把握好语文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具有快乐的语文学习体验,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打造活力性小学语文课堂,让小学语文课堂有自由、有乐趣,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接受人文熏陶,才能让小学生的才华与人格都得以升华。文章以小学语文活力性教学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艳珍 《学苑教育》2021,(12):75-76
语文,应该是灵动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在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趣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为了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趣味导入、趣味朗读、趣味活动、趣味拓展的方式来打开学生的语文学习之窗,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快乐学习的同时,也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利用灵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搞好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直是每个语文教师执着的追求目标.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许多创新之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重要的是要追求和谐的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追寻“简约”的和谐. 当前有些语文教学看似热闹,讨论、唱歌、跳舞样样都被搬到了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好像所有学生都“动”了起来,但学生并没有从中真正学到什么,更不要说学习效果如何好了.造成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由于课堂上过于热闹、浮躁.纵观名家的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常态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原汁原味的语文本色课堂,他们追求的是“简约”的和谐,追求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回归.  相似文献   

20.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话”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法宝。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的提升达到最佳状态。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师应积极创设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情境。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