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2006年5—9月西藏地区降水、气温、环流资料,分析了汛期天气气候、500hPa中高纬度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缅槽、伊朗高压等要素的特征,得出2006年汛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前多后少)、气温偏高,部分地区有旱灾,林芝地区还出现了罕见的森林火灾。7—8月部分地区月最高气温、月平均气温超过了历史同期极值。  相似文献   

2.
黄晓清 《西藏科技》2003,(12):52-55
根据2003年5~8月西藏地区降水、气温资料,分析了汛期天气气候、500hPa中高纬度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征,得出2003年汛期大部分地区降水、气温正常,无大范围旱涝灾害。局部地区降水强度大,降水量创历史新高,出现了泥石流等灾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2011年5~9月西藏地区降水、气温、日照、500hPa环流特征的分析,表明:汛期西藏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初夏(5~7月)降水集中且强度大,盛夏(8~9月)降水明显偏少。汛期降水总量基本正常,平均气温偏高;日照时数东部偏多,中西部偏少。  相似文献   

4.
毛燕军 《科技通报》2001,17(1):28-34,40
对1998年和1999年浙江省汛期(5-9月)的天气气候特点及其成因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8年汛期6处在强厄尔尼诺现象逐步向ENSO循环冷位相特征转变之时,副高由强盛期开始减弱,表现出不稳定性,而999年汛期处在强拉尼娜的持续期,副高一直处于偏东偏弱状态,副高的位置和强度的偏差对浙江省汛期天气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1993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性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匀,洪涝和高温相间,而999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性不明显,持续时间长,副高的偏弱和持续的降水引起了罕见的凉夏天气。  相似文献   

5.
对锡林郭勒盟2018年春季(3月-5月)的沙尘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春季,锡林郭勒盟共出现了16次沙尘天气过程,多集中在4月份,其中中西部地区次数异常偏多;其原因是上一年冬季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为来年春季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前提条件;3月-4月中旬气温回升明显,一直没有有效降水,为沙尘天气发生提供了热力和环境条件;而蒙古气旋活动频繁,才是造成春季大范围强沙尘天气过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2020年正镶白旗气象资料中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大风资料,对2020年正镶白旗气候特征、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正镶白旗气温与常年平均值相比持平,日照时数比常年值偏少,年降水量和大风日数比常年值偏多;先后出现了干旱、特大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正镶白旗气候波动性和不稳定性较大,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指出科学预防气象灾害是当前气象防灾减灾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7.
刘为纶  包振浩 《科技通报》1995,11(6):329-334
利用欧洲预报中心6月份北半球500hPa高度网格点资料,运用时-空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梅雨期大气环流演变特征,对丰梅年和枯梅年的时-空谱特征作了对比分析,估梅年驻波、东进波及西退波的最大谱峰中心所在的波长大于丰梅年时的波长,并且丰梅东进波时-空谱分布双峰型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西藏地区1980~2009年逐月雷暴日数观测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西藏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雷暴天气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西藏那曲地区,并由该区域向西南、东南部逐渐递减,且雷暴天气发生的中心位置随着季节有所差别。(2)夏季雷暴日数最多,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雷暴日数最少。不论是年或是各季节的雷暴日数,近30年来基本呈现减少的趋势,尤其以2000年之后最为显著。(3)雷暴日数以2003年为突变点,开始急剧减少,这期间变化超过显著性水平临界线。(4)雷暴日数和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气温升高可能是导致雷暴日数减少的主要气候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50年浙江梅汛期降水分布的时空及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OF和REOF方法分解出浙江梅汛期降水的4种主要分布型,其空间分布年代际差异显著,浙西北分布年代际特征明显,而浙西南、浙东北、浙东南分布分别在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以后出现变化增强趋势.80年代以后,浙江降水分布趋于同相变化,区域间(浙东北型和浙东南型)降水变化震荡加剧.小波分析揭示了浙江梅汛期降水分布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周期.环流特征分析显示,浙江梅汛期降水分布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位置及冷空气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欧洲预报中心6月份北半球500hPa高度网格点资料,运用时-空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梅雨期大气环流演变基本特征,对丰梅年和枯梅年的时-空谱特征作了对比分析,枯梅年驻波、东进波及西退波的最大谱峰中心所在的波长大于丰梅年时的波长。并且丰梅年东进波时-空谱分布双峰型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1.
席林华 《科技通报》1989,5(6):39-44
对1971—1984年的冷夏和暖夏对应的500 hPa波能密度谱、物理量谱、能量输送谱及扰动动能向平均动能转换率谱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冷、暖夏的各种能量差异是显著的,这些信息和突变信号对中短期天气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分析了1971—2000年30年内蒙古东北部林区夏季雷暴天气日数和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北半球月平均500hPa环流特征指数。分析研究夏季雷暴天气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其年代际振荡与大气环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半球极涡面积与内蒙古东北部林区夏季雷暴天气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青藏高原位势高度的长周期变化与欧亚纬向环流的变化相吻合,均与内蒙古东北部林区夏季雷暴天气呈反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北半球极涡面积、青藏高原位势高度、欧亚纬向环流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内蒙古东北部林区夏季雷暴天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利用西藏地区39个气象台站近42a(1971~2012年)的强降雨和强降雪统计资料,定义了西藏强降水标准,并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西藏地区强降雨和强降雪发生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强降雨和强降雪的空间分布分为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夏半年均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冬半年则有两个强降雪中心,一个是在那曲的嘉黎,由高原腹地向四周递减;另一个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分布。2强降雨次数的年际分布呈现出波动变化,逐渐增多的趋势,强降雪次数的年际分布呈现出波动变化,逐渐减少的趋势。3强降雨和强降雪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强降雨主要发生在6~9月,强降雪主要发生在2~5月。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12年2月20日至3月10日江南地区出现的历史罕见的持续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环流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伴随此次过程的异常环流特征为:(1)连阴雨期间,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稳定维持,强度偏强,我国北方地区长期由槽后脊前的西北气流控制,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持续的冷空气;(2)里海低涡不断分裂的小槽分成南北两支:北支加强了中纬度冷空气的输送;南支到达孟加拉湾后使得西南气流加强。(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以及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槽系统活跃,使得西南暖湿气流北上与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交汇产生降水;(4)雨带位于水汽通量湿舌区北侧,大致与相当位温能量锋区重合,冷空气活动在连阴雨雨势加剧中起了重要作用。(5)连阴雨期间维持着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配置,这对上升运动的加强和气旋性涡度柱上空抽吸作用的加强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4~2010年青海省冰雹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环流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青海省地形及气候特征,将全省划分为东部农业区、环青海湖地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区和青南地区共5个区,分析了2004~2010年青海省出现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形势,结果表明:①青南高原是一个雹日高频带,青海湖以北的祁连山、拉脊山地区的雹日也较多,海西大部年降雹日数在2次以下;(2)2004~2010年间冰雹出现的时间为4~9月,一年中冰雹出现最多的是6~9月,青海省冰雹天气属于夏季多雹类型;(3)祁连山区、柴达木盆地、环青海湖地区冰雹天气的500hPa环流形势蒙古低槽型最多,其次是西北气流小槽型,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最少;东部农业区西北气流小槽型最多,其次是蒙古低槽型,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最少;④在青南地区,冰雹天气环流形势高原小槽型最多,其次是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型,低涡切变型最少。  相似文献   

16.
目前,西藏地区已成为我国受到气象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工作,在本文中分析了西藏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探讨了西藏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的对策措施,供广大业内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2008年汛期降水环流背景分析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日降水资料.计算2008年汛期(4~6月)降水量和洪涝指数.分析表明,汛期全省总降水量略偏少,无明显的大范围洪涝发生,呈现出南多北少、前少后多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距平场、西北太平洋副高特征量、海温、南海季风指教及前期气候资科,对2008年汛期降水特点进行了环流背景分析及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偏弱.中纬度西风带北支锋区较为平直、位置偏北,副高偏弱、偏东、偏北是2008年汛期降水偏少的主要环流背景.汛期降水量存在着明显的周期变化.2000年以来处于少雨阶段、娜尼拉事件发生、南海季风爆发日期偏早、上年秋季降水偏少等,均是汛期降水偏少的预测强信号.  相似文献   

18.
《西藏科技》2016,(汛)
2015年汛期那曲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气象干旱,中西部各县一度达到中等以上强度干旱。利用那曲地区7个有人值守气象站2015年5~8月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月平均气温距平值、月蒸发量、月日照时数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500hpa、200hpa月平均场和距平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那曲地区作物生长季节的水分分布非常不平衡,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的水分补充平衡量,牧草生长所需水分严重不足,导致牧草生长季缩短,牧草高度不足,枯黄期提前;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值偏多,相对湿度明显低于常年同期值,底层空气干燥导致大气水汽条件弱,可降水条件就差;气温异常偏高;对500hpa环流场和距平场分析,2015年5~7月中低纬受高压区控制,不利于南部水汽输送,北部冷空气势力弱,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阻挡冷空气输送至高原,那曲地区主要以局地对流性降水天气为主,因此,降水强度偏弱,降水偏少。8月份整层系统调整南压,乌拉尔山高压脊减弱东移,北部冷空气势力增强,输送条件改善,那曲地区降水逐渐增多,干旱有所缓解;对200hpa环流场和距平场分析,南亚高压强度较弱,不利于低层气旋环流的发展,北部冷空势力弱,南部水汽条件不足,那曲地区降水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浙江梅汛期强降水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郭巧红  胡淳焓 《科技通报》2012,(1):34-38,50
采用浙江省常规自动站、MICAPS资料和NCEP/NCAR1.0°×1.0°资料对2010年浙江梅汛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年是浙江近几年来比较典型的梅汛期降水年份,梅雨量较常年偏多,暴雨过程频繁;(2)500 hPa双阻形势的稳定维持,有利于浙江梅汛期的持续性降水,5次强降水过程700hPa、850 hPa都配合中纬度低压槽和切变线;(3)梅雨前期100 hPa南压高压呈西部型,梅雨中期由西部型转为东部型,梅雨后期呈带状型分布,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高有着相向而行的移动路径;(4)阿拉伯海和印度的西风气流和西平洋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为暴雨区提供水汽来源,东路、中路和西路三支冷空气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雨带位于高空急流的右侧和低空急流的左侧。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同德县地处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冰雹是该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每年出现的强冰雹天气给当地农牧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本文通过对30a冰雹天气资料的分析表明,局地冰雹天气的发生远远多于系统性冰雹天气;冰雹天气过程与地形密切相关,主要发生在山区,多发生于夏季;系统性冰雹天气均由中尺度高压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