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英汉习语存有相似性的同时亦有差异,于是在英汉习语互译中产生了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现象。在英汉习语的翻译中语言的意念功能决定了习语之间的总体可译性,语言的文化功能造成了习语的相对可译性,而语言的美学功能则使习语产生绝对不可译性。了解英汉习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有利于更好地使用英汉习语,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这两种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曾彦凝 《教师》2012,(35):110-111
习语是语言的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译界学者提出了可译性与可译性限度的理论构架,研究汉英习语的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问题可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习语是从人民口语和经典著作中提出来的语言精华,是历代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和语言中的瑰宝。习语体现其民族的历史进程、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无不给其民族语言留下深刻独特的烙印。本文试图利用对比的方法阐述英汉习语在地理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然后进一步探究在这种文化差异下,英汉习语的可译性及翻译的准确性。笔者认为文化的不可译性可向可译性转换,但应注意习语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而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本论文从文化的角度入手,通过列举大量例子阐述了习语的起源及所蕴含的文化特点,论述了习语的可译性,旨在提供翻译英语习语的几种常用方法,以期对今后进行习语翻译研究的学者提供建设性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直译、套译和意译三种具体方法来论述中西典故习语在翻译中的运用 ,认为除了对语言本身方面之外 ,更要着重对于文化背景的了解 ,使典故习语的翻译更具对等性  相似文献   

6.
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了大量文化信息,这使得汉语习语英译成为翻译的难点。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就是要翻译意义,并尽可能使原文和译文达到意义与风格的对等。本文借助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以对《红楼梦》中出现的习语的英译为例,对汉语习语的英译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传递着社会文化信息。汉英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汉英习语表达的差异,而表达的差异则构成了习语翻译中的一大障碍。该文首先阐述了汉英习语的文化差异,然后根据文化差异和大众普遍接受的翻译标准提出了直译、意译、增译、略译、借译五种习语翻译策略,并列举了大量实例来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译好习语绝非是一件易事。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习语差异的对比,提出了习语翻译时的几种策略,希望对习语的研究和翻译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文章在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汉语习语的特点,通过对汉语习语英译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来探讨汉语习语英译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汉语习语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达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首先要考虑翻译的目的:为了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译者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如果译者考虑目的语符合译语读者习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则可采用归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研究领域争论不休的问题。"可译性"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字之间,通过翻译,将源语文本或单位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实现使用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群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可译性"则指"一种源语文本或单位不能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或单位,实现不了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译者的不懈努力,不可译渐渐变成了可译。本文简单地讨论了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不可译的可译趋势及不可译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源语言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差异是翻译中所不可忽视的问题,而翻译不仅仅是语词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翻译的目的是要移植或是建构源语言的文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翻译的具体实践中就应该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在本篇文章中,作者从语言与文化,文化与翻译的视角来浅议中西文化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翻译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宁信而不顺”倡导异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为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提倡同化。英文汉译应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兼顾汉语读者的可接受程度,进一步优化“异化”的译语,使译文既保持“异国情调”,又符合汉语习惯,“一仆二主”,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3.
确定影视翻译单位的前提是要认识到影视语言的综合性特点,即必须同时考虑到影视语言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人物语言和画面语言,两者共同构成了影视语言的有机整体。基于此,从语篇的视角提出影视翻译单位,即"语篇—场景",反映了影视语言的特点,具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不仅受到语言的言内因素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等诸言外因素的影响。分析语内的语言特征和言外的文化因素是翻译的关键,本文拟从篇章的语内分析和文化语境探讨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15.
词汇、语言和翻译三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词汇是构成语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翻译又是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桥梁.本文主要从这三者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英语特殊词汇和汉语特殊词汇翻译的途径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必然会给翻译带来许多问题,包括翻译标准本身、源出词的理解和译入语的表达。精确的翻译只能是相对而言。文章分析了语言模糊性的具体表现,《荷塘月色》两译本中模糊语言翻译的局限性和可能性,希望能更深层次地挖掘作品的价值,对后来研究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陆秀英  周灵 《培训与研究》2009,26(9):122-124
回译是以译文为原文的翻译,曾被广泛用来检测译文的准确性以及研究对比语言的特征。除此之外,回译也是培养翻译能力,尤其是提高翻译应试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翻译能力以及相关检测翻译能力的一些翻译考试,围绕着翻译能力各个方面的培养,着重强调了回译在针对测试翻译能力细节的各种考试中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认为回译训练能够很好地促进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化及英语翻译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翻译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在翻译教学中,应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笔者在文中拟就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背景对于翻译教学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翻译课进行文化教学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双语词典是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也是传递两种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双语词典中必然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对译,即两套符号的对应。双语词典编纂者在进行词典翻译时就不能将其简单处理为逐字对应的翻译,而要充分考虑如何用目的语更恰当、准确的地表达源语。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强调是从文化层面上来处理源语与目的语的对译,因此,本文将从翻译理论中的归化与异化角度,探讨为我国外语学习者广泛使用的几部英汉词典中的习语翻译,并将其总结分类。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语言研究以及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这一视角并结合一些译例来探讨图式对翻译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积极作用及启示。翻译实践表明,译者的图式知识有利于译者对源语图式进行解码,并有利于其利用目的语图式对译文进行再编码。因此,译者应不断丰富自己的图式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