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是"文"与"道"的统一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包含浓厚的感情色彩,或热情纯真,或优美典雅,或令人振奋,使学生陶冶性情,潜移默化地构建美好的人格。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人格教育,是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与感染,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如何实现生命对话,如何关注学生精神成长,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不应回避的问题。本文从语文教学"唤醒生命的意识""欣赏生命的美好""领悟生命的艰辛""探求生命的意义""建构生命的信仰"和"实现生命的和谐"等六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是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灵性,富有诗意,色彩斑斓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积极营造浓郁的语文"文化"的氛围,学生耳闻目染,使"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美好情感的渗透有机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李霓虹 《湖北教育》2004,(19):48-49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努力让语文课中那些美好的情感走人孩子们的心灵,成为一个精神享受的过程,品德陶冶的过程,体验生命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薛小玲 《语文知识》2016,(21):54-55
著名教育家顾黄初先生在《重读叶圣陶》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我们要找到解决现实中那些困惑的正确道路,恐怕还得‘重读叶圣陶’。"时至今日,再细细咀嚼顾黄初先生当年倡导"重读叶圣陶"的深意,我想,要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还应该在守正创新、少教多学上多动脑筋。  相似文献   

7.
张文华 《教师》2012,(11):82-82
时下,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很多,对于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切实让语言的魅力绽放,我再次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总得读,读那些感情充沛的课文和片段,一定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朗读的总要求,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构成,它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渗透着美好的人性、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传达着思想、情感、承载着价值观念和人类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9.
沈佩 《考试周刊》2011,(15):29-30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过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生命的活动,心灵的颤动。语文教学要上出语文独有的"语文味"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而且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张红霞 《中国德育》2005,(10):54-57
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优美的诗篇、有趣的童话、富有哲理的寓言、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美丽壮阔的景物描写、丰富的人文景观、现代科学技术的介绍,无不在颂扬美好,鞭挞丑恶,从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了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知识传授,是"结论式教学",结果造成语文的外延不断萎缩,学生对学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淡,于是大家齐喊"当语文教师可悲"。课改后,出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在全新的理念引领下,大家又把综合性学习搞得轰轰烈烈,问题也伴随而来——缺乏"语文味"。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不是缺少"语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了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根本要求:"小学语文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无论是优美的小诗,还是严谨的长篇华文,都倾注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传达着真、善、美的精神。在语文课堂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学生进行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不是整齐划一、简单机械,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法。而最适合于千差万别资质的学生的教学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人的资质才能被充分催化而得以发展,才能使那些"大智若愚"的先天资质被掩盖的学生顺利成材。本文将主要探讨影响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4.
褚晓君 《考试周刊》2011,(83):59-5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正确应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的广大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是"根"。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应用,并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感受到生活中那些微小的美好,也能够让他们不再为找不到素材而发愁,切实体会到习作的伟大魅力。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语文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它是承载文化的交际工具。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顾黄初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7.
在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不是整齐划一、简单机械,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法。而最适合于千差万别资质的学生的教学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人的资质才能被充分催化而得以发展,才能使那些"大智若愚"的先天资质被掩盖的学生顺利成材。本文将主要探讨关于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更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科。审美情感的培养不是语文教学的第一目标,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目标。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因子,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塑造学生美好的内心,健全的人格。"人,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语文教育应给孩子以梦。"确实,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孩子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对这个五彩的世界,他们有着太多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放飞孩子们的多彩的梦而存在的。在这儿,花儿与他们共舞,白云与他们  相似文献   

20.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弊病,就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读书太少,读书的效果差,导致学生语文水平低下。笔者在参加了扬州市举办的"初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暨‘国学经典诵读’研讨会"后,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