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雯 《大观周刊》2012,(46):32-32
随着中日经济贸易的发展,对于熟练应用日语的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需要日语听说应用能力杰出的人才。因此.对日语教学的质量要求也会随之上升,它为大学日语教育进一步向前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新形势与新要求.如何提高大学日语的教学质量,如何利用日语课堂教学将学生培养成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这都是我们日语教师关注、探讨的热点。教学主体的观念的转变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现代教学思想倡导: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运用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大学日语基础阶段必须以语言的共核作为教学重点.努力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以日语为工具获得专业信息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日头、笔头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齐永红 《大观周刊》2012,(52):305-305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只有让语文教学有滋有味,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4.
鲍燕茹 《大观周刊》2011,(19):204-204
由于中国人学习外语最缺乏的就是语言环境,再加上我国日语教学长期以来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忽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提高日语交流能力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融视、听、说一体的良好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5.
肖雯 《大观周刊》2012,(35):119-119
语言是一门交流工具。日语会话课程是一门为培养学生将所学的日语知识转换为实际语言能力和技能的课程,是日语语言技能和能力的实践课。在日语会话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探索先进新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把教学重点从传授语言知识转移到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上来,通过会话课使学生掌握情景会话的内容并做到熟练运用,使其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对话能力,并逐渐养成用日语思维会话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6.
马晓菲 《大观周刊》2011,(47):151-151
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黄晓 《大观周刊》2011,(44):169-169,17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世界的接轨,日语作为国际重要语言的一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能直接阅读日语书籍、报刊杂志,获得信息,是日语阅读能力的标志。专科学生日语基础较弱,不论他们是就业还是继续学习,学好日语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索贯红 《大观周刊》2013,(6):199-199
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求知激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作为好课的幕后策划者,其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中,触景生情。因为它关系到学生是否集中精力听课以及本堂课能否顺利进行。好的问题情境、恰当的导语设计能瞬间的抓住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武香凤 《大观周刊》2012,(36):123-124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实践的权利和机会,做到兴趣活动育才能、培养兴趣露才能、创造条件展才能,使兴趣、才能、成果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学习氛围中,体会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的喜悦,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的浓厚兴趣。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0.
张树明 《大观周刊》2012,(34):379-379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对历史课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要想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无疑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少敏 《大观周刊》2012,(43):264-264
日语成为近年来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学习语言。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量日资企业对华投资,日语人才的需求,很多高等院校开设了日语专业,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基础日语作为日语专业低年级的主要课程,其成效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就业等。本文从情感因素的角度,初浅的谈了基础日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和佳 《大观周刊》2011,(44):170-171
日语的体是日语动词重要的语法范畴之一,也是日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テイル形是日语体的重要表现形式,其研究成果颇丰。本文拟通过对日语动词进行分类,结合テイル形的具体用法,探讨动词类型与“体”的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关秀莉 《大观周刊》2011,(23):219-219
新课程标准倡导“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模式,其中“创设问题情境”环节是一节数学课是否“高效”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母语文化是学习第二种语言的基础,以母语为汉语的人们学习日语为例,探讨汉语转化为学习日语的积极因素的可能性,预测和描述汉语在日语学习中的正迁移现象,对日语教学和日语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日语教学中的汉语正迁移现象表现在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等各个方面,而语音、词汇、语法也是日语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以以母语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古汉语与现代日语在语音、词义、语法等方面的关系的说明,一方面导入母语文化知识,一方面帮助学生加深对日语的记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5.
肖雯 《大观周刊》2012,(25):26-26
奥斯卡?王尔德曾说过:“妇女是妩媚动人的,她们可能从来不想说什么,但是她们一旦说起来却足以使人销魂荡魄。”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女性用语的独特魅力。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日语中女性用语折射出日本社会要求女性谦恭、婉约、有能力营造优美氛围的传统价值观念。日语作为性别差异最明显的语言之一,其中的女性用语更是极具特色。本文将从时日语中的女性用语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唐铭均 《大观周刊》2012,(41):383-383
一、创设情境.引领问题探究 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认知的角度看.情境可被视为一种信息载体.或者说.情境可被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作为教师.要创设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在这样的情境中.不仅能激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也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赖辉斌 《大观周刊》2013,(4):164-164
新的课程标准很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知识的形成以及实际的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试一试,能 使学生尽快地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意识。下面结合我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要引入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有着很深的文化和历史渊源。日语和汉语同样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有很多日汉同形异义词,这些词中文和日文有着相同的写法,如性格、敷衍、恶心、得体、经理等,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其中文和日文的意思却大相径庭。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开始觉得日语学习起来十分简单,可是越到后来越觉得难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刘铁栓 《大观周刊》2013,(2):114-114
数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清超 《大观周刊》2012,(52):219-219
1创设导入情景。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在新课开始,教师往往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新课导人,如教师提问、实验观察、相关物理知识或物理学史介绍、习题解答等等,课题导人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与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自然地引入新课。一堂课如果导人的精彩,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迅速进人问题情境中,积极开动脑筋,进入课题思考,这会对该堂课的成败起者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上一定要多下功夫.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手段创设精彩的导人情境,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好必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