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与管理     
对人性“善”、“恶”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不同的管理思想。本文认为,人是“善”与“恶”的结合体,人的本性取决于人的需求。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指出了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覃嫦 《新闻爱好者》2011,(7):142-143
电影《撒玛利亚的女孩》中少女卖淫仅仅是导演思想表达的载体,阴暗深沉的人性罪恶才是导演批判的笔触指向。导演在表明人性深处善与恶的复杂缠绕的同时,无形中也在倡导着抑恶扬善。这与儒家崇尚"仁义"的思想内核也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覃嫦 《新闻爱好者》2011,(14):142-143
电影《撒玛利亚的女孩》中少女卖淫仅仅是导演思想表达的载体,阴暗深沉的人性罪恶才是导演批判的笔触指向。导演在表明人性深处善与恶的复杂缠绕的同时,无形中也在倡导着抑恶扬善。这与儒家崇尚"仁义"的思想内核也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外在环境很复杂,容易让人迷失犯错。那么我们怎样判断善呢?做一件事,是善还是恶,标准何在?这是儒家的大问题。儒家有三个原则,第一是人性向善,第二是择善固执;第三是止于至善。人生下来就有人性,只要真诚,就有力量由内而发,自己设法行善,就算老师不教,照样可能按良心的要求来做,这是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卢静 《出版广角》2018,(10):93-95
《寻找时间的人》主要叙述了为了满足妈妈希望有更多时间的生日愿望,爱尔兰小镇少年吉吉、永恒之地出色的小提琴手安古斯以及一条受伤的狗开始了寻找时间的奇幻旅程.文章主要从哲学与现实的双重意蕴、善与恶的人性反思、独特而别致的叙事艺术三个方面,来阐述该书出版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曹月 《大观周刊》2012,(5):22-22
在《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收录的康德1785年所做的《人类历史起源臆测》中,康德阐述了自己对与历史、人性及人类社会的看法,这可看作是康德历史哲学的重要部分。在对人性考察的基础上,康德看到了恶的手段背后隐蔽的善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康德显然是乐观的,但这种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历史观却导致了康德对未来看法是宿命的。  相似文献   

7.
蒋迪 《大观周刊》2011,(25):18-19
《蝇王》讲述了一群流落到孤岛的孩子企图自创有序的统治,但终因缺乏文明理性而倒退到野蛮和兽性的故事。分化到两个阵营的孩子各自选择了人性善和人性恶的一面。模糊了有关人的本质的界定。各自认为对的预定目标却总在他人那里被消解,弦子们选择用狂欢来应对世界的荒诞。人性恶是一种原罪。但可以通过文明和理性得到拯救。  相似文献   

8.
蒋迪 《大观周刊》2011,(21):133-134
《蝇王》讲述了一群流落到孤岛的孩子企图自创有序的统治,但终困缺乏文明理性而倒退到野蛮和兽性的故事。分化到两个阵营的孩子各自选择了人性善和人性恶的一面,模糊了有关人的本质的界定。各自认为对的预定目标却总在他人那里被消解,孩子们选择用狂欢来应对世界的荒诞。人性恶是一种原罪,但可以通过文明和理性得到拯救。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00年,获得八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把爱传出去》(PayIt Forward)一度点燃了这个混乱世界的希望。在一个人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爱却越来越脆弱的时代,我们有痛楚、有迷惘,却没有希望;讨论了千年的人性,本恶逐渐压制了本善;信任风险逐渐增大使我们吝啬使用自己的信任。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文坛上,来自东北的女作家迟子建以其独树一帜的文风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迟子建执着于人性善的表达,在迟子建的笔下无绝对的恶人,而恶人最后也每每改过向善,在这种温情主义世界观的观照下,她的作品闪烁着迷人的人性之光.  相似文献   

11.
潘荣妹 《新闻世界》2010,(9):178-179
《小姨多鹤》是一部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优秀之作。它之所以彰显出丰富的人性内涵,在于作者将生死、爱恨、善恶这些尖锐的矛盾冲突置于主人公颇有些离奇的苦难经历中,通过风云变幻的历史,映照出个人的不幸遭际,从而使小说具有一种历史纵深感。特别是那些矛盾冲突的最终消解:生战胜了死,爱消融了恨,善超越了恶,使作者对人性的剖析达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根据自己的自由理性的人性主张确立了系统的德性论思想,他通过对善、德性、幸福及其关系的论述,以严密的逻辑思维完成了其伦理思想的论述。本文主要从人性视野下亚里士多德德性论之理论基础——善、价值归依——德性、终极关怀———幸福三方面进行论述及论证,认为至善、德性、幸福根本上是统一的,亚里士多德追求的是一种近乎神性的完善的幸福,并具有及其积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琳 《大观周刊》2011,(11):15-15
作为国内首部犯罪剧情大片,《守望者:罪恶迷途》成为开拓国产电影新领域的又一主力军。不仅画面极具视觉和心理冲击力,惊悚到令人汗毛倒立,而且影片对犯罪心理根源的剖析更展示了七种人性原罪,  相似文献   

14.
早几年,我很欣赏过电视中转播的国际大专辩论、那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场面让人开了眼界。后来我不喜欢了,甚至有点反感。因为这种辩论采用正反方制,甲方说好乙方一定得说坏,非此即彼,离开了丰富多彩的客观现实。比如人之初本无性善与性恶之分,但辩论的策划者却出了“人性善还是人性恶”的题目让双方对抗。于是正方竭力证明人性善,反方拼命证明人性恶。最后反方复巴大学取胜。但这能说“人性恶”就是真理吗?令人尴尬的是1965年在北京举办的那次国际大专辩论,辩题是:“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中国人又是抽到叵方。尽管南京大…  相似文献   

15.
几百年来,在“人性恶”基础上建立的国家(政府)是“必要之恶”的观点,在西方国家早已走出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的书本,进入大众文化领域,成为大众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16.
阅读《水浒传》除了从文学和历史的层面进入,更应从社会和人性的层面给予关照。宣扬社会和人性之善是《水浒传》基本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它被奉为几大古典名著而受到广泛阅读和传颂的原因所在。但如何从更高、更深的文明、人性、人道的角度来剖析《水浒传》所存在的缺陷则显得尤其重要。论文试图通过对"劫富济贫""、杀人""、农民起义"三个问题的讨论来揭示和呈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一、"道"家的经济伦理 1."道"论的思想文化 "老子"在"道"论中认为自然规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把"道"描述成天地之始,是包含一切灵性的万物之母,道中是无是有、是虚是实、是白是黑、是清是浊、是真是假、是美是丑、是善是恶、是正是邪,都由万物运化其中,且又生化在万物之中,一切被它策动、被他运化、被它圆满.  相似文献   

18.
《失明症漫记》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的代表作,在该作品之中,作者将人性中的恶与善表现得淋漓尽致。《推拿》则是毕飞宇的长篇小说,获得过茅盾文学奖,书中讲述了一群盲人的情感、责任、尊严以及梦想的生活故事。在文中以《失明症漫记》与《推拿》为主体,对这两本书中的"看"与"被看"进行分析,去看隐藏在社会现实之下的各种真实。  相似文献   

19.
王廷相依据气本论思想,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元气本体论思想体系,认为元气是宇宙万物的最后根源,基于他的元气本论,王廷相认为性不能离气,因气有清浊之分,人才有性善与性恶之别,由此得出性善恶混论,并从元气本体论和人性论来透视政治。  相似文献   

20.
吕霓 《新闻界》2008,(1):36-37
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媒介和社会如何干预受众使用媒介的研究,在信道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将传播效果研究推向了全球化的主题,从受众角度,治大众传播之恶、从大众传播之善,使这一学术研究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