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2月3日晚间,在留下机票钱之后,于建嵘—个人怒气冲冲地返回了北京。当天,这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研究员在某省的一个“三农”论坛上发言,呼吁“土地流转”要谨慎选择“路线图”。  相似文献   

2.
蔡之国 《视听界》2012,(6):59-62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电视台在民生新闻的基础上纷纷推出维权帮忙类节目,借助媒介的权力帮助解决民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帮忙类”节目维护了求助人的话语权,但也不可否认这一节目存在的非常规性,体现出底层阶层话语权无法表达后“权利寻租”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看似平凡,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却是新闻之源。因为新闻的丰富素材蕴藏于群众之中,大量的信息来源于群众之中,典型的事例深埋于群众之中,生动的事实展示于群众之中。所以我们要从认识事实入手,在比较中鉴别,利用自身对政策的把握程度、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识能力,从“一般”里找“特殊”,在“平凡”中抓“新奇”。  相似文献   

4.
高明的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该学的变为学生自己想学的,这样教学效果就好。办报亦然,如果能将群众“应知”的化为“欲知”的,宣传效果就会好得多。理性的“应知”不等于普遍的“欲知”“应知”和“欲知”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说:“所谓‘欲知’,就是群众所关心的事物,这是从群众出发;所谓‘应知’,这是从领导的角度考虑,群众应该知道的事物”。显然,由于领导有领导考虑的角度,群众有群众关心的事物,“应知”和“欲知”是存有差异的。一篇稿子、一个版面、一张报纸,要让上下两头叫好,领导和群众都满意,的确很不容易。许多事情,领导想让群众知道,群众也应该知道,但如果硬  相似文献   

5.
向鑫 《新闻前哨》2005,(6):39-3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单位提出的要求。“三贴近”归根结底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是贴近群众的实际,贴近生活是贴近群众的生活。广大农村聚集着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可以说广大农村是新闻工作者实践“三贴近”的最好试验田, 最好检验场所。  相似文献   

6.
吴佳妮 《新闻窗》2007,(3):117-118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新闻宣传报道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新闻媒体要切实反映在改革大潮中各个社会阶层和生产领域的发展状况极其存在问题,充分发挥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起到汇报情况、传输信息、沟通情感、表达意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名“茶”共品香溢金陵———评述扬子晚报“市民茶座”专栏郭瑞龙孙鼎盛1992年11月10日,扬子晚报本着“让群众讲话,帮群众讲话,为群众讲话”的宗旨,创办了微型群众言论专栏“市民茶座”。五年来,“市民茶座”共讨论了125个群众关心的热门话题,发表了51...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也就是要把“新闻眼”锁定在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上。如何写好民生新闻关键是要沉下去,按照“三贴近”原则,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9.
高明的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该学的变为学生自己想学的,这样教学效果就好。办报亦然,如果能将群众“应知”的化为“欲知”的,宣传效果就会好得多。理性的“应知”不等于普遍的“欲知”“应知”和“欲知”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说:“所谓‘欲知’,就是群众所关心的事物,这是从群众出发;所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作为报纸宣传的基本手段之一,理应与新闻报道互相配合,比翼双飞,甚至还起到对新闻报道的“点睛”,为市民代言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报社的新闻评论却普遍呈现弱化之势:一是报纸对新闻评论重视不够,新闻评论作者少,写的少,也不注重组织人写;二是评论稿件数量小,有些报纸整版不见一篇新闻评论;三是评论稿件质量差,内容空泛,文风呆板,读者不愿看。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新闻媒体习惯用“俯视”的角度报道新闻,导致媒体的兴奋点,群众“兴奋”不起来;群众的兴奋点,媒体“兴奋”不起来,形成传受双方的隔膜与错位。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进行视角转换、变“俯视”为“平视”是一条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群众说”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比如,一事件发生后,将几个比较一致的“群众说”罗列于一新闻之中,就可以起到暗示“民心所向”的作用:或群众对此持赞成态度,或群众对此持反对态度,或群众对此持不褒不贬态度,等等。因此,一个忠于新闻事实的新闻工作者,在使用“群众说”的时候,应当是很谨慎的。也许正出于“群众说”在新闻报道中有如此之功用吧,笔者读罢今年四五月间有关北京学潮的报道不免产生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13.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与理论的精髓。以往研究多聚焦于理论层面的探讨与阐释,对其具体实践的发掘不多。通过选取与这一方针正式提出密切相关的延安时期为节点,对《解放日报》相关内容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该报最晚自1942年改版后即已践行“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路线,即由各级党委、党员提供稿件,“帮助与利用”报纸,达到内容呈现的“全党”化;在“提倡工农同志写文章”的倡议下,通过组织识字读报组、开辟群众专栏、建立激励机制和培养工农兵通讯员四大途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真正参与到“办报”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8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二审。修正案草案新增加了“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全国人大法律委有关负责人解释,这意味着广告代言人对虚假广告也应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林剑海 《东南传播》2011,(11):137-138
“政风行风热线”是政府为了解群众呼声、促进部门行业作风建设、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而开设的一种舆论监督类节目。本文围绕如何办好“政风行风热线”节目这一主题,结合作者自身的工作实际,通过深入分析做好“三亲三疏”的必要性,试着探寻办好“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列宁说过:“我们的报刊应当成为鞭策落后者的工具,成为教育人们去积极工作、遵守纪律、加强组织的工具。”毛泽东也说过:“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报纸刊物要成为这样的工具和武器,就不仅要大力表彰先进事迹,传播积极因素,而且要批评消极落后现象,鞭挞违法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17.
县级融媒体人要有立体思维,具备不同维度的能力,能谋划、能做事、能创新、能链接、能整合、能发展,要在“塑能”和“赋能”上双向发力。向社会赋能、向群众赋能,“双向奔赴”正成为趋势,大众传播一定要建设具有众筹思维的“朋友圈”,持续拓展“群众资源”,做大“众筹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三贴近”,要求新闻媒体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对  相似文献   

19.
党委机关报怎样搞好“热点”引导,是党报工作者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热点”是群众关注、社会关注的重大事情,是一段时间内人们议论的“焦  相似文献   

20.
《平顶山矿工报》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服务热线”栏目就是践行“三贴近”的一个很好例证。它充分发挥了媒体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增强了报纸服务的功能,是倾听群众呼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