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陈艳梅  朱勇 《大观周刊》2012,(51):221-221
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教师自我经验、自我认知、社会环境、学校管理及人际关系等。要提高教师效能感,必须有效建构外部环境支持系统、完善在职教师的进修制度和新教师的指导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反馈系统、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和成就动机。  相似文献   

2.
杨洋 《今传媒》2012,(9):38-39
校园SNS(Social Network Sites)在兴起的几年内就迅速成为大学生网上社交的主要手段,其中"人人网"是国内主要校园SNS之一。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的视野,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大学生群体使用"人人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得出了如下结论:1.大学生整体上幸福感水平较高,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高;2.大学生使用"人人网"的程度和愉悦感不强;3.校园SNS使用与幸福感水平呈正相关,可以通过一定程度上提高SNS的使用程度、扩大网络人际圈、增加自我信息暴露来增强个体的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效能感是馆员工作行为的一种动机,直接影响馆员的工作热情的坚持性。馆员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取决于诸多因素。要提高图书馆工作水平,就要培养馆员具有更好的综合素质,也应深入研究馆员的自我效能感,激励馆员的工作成就动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拟分析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网络状况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以期提高自我和谐水平,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方法应用问卷法对30个班级共1024名大学生的社套网络状况厦自我和谐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自我和谐在性别、民族、生源、是否班干、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独生上无差异;大学生社会网络仅在性别、是否班干、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和谐与社会网络状况存在相关:情感网络与自我灵活性及自我和谐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情报网络与自我灵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自我和谐与社会网络问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5.
钱伟浩 《东南传播》2020,(5):99-102
大学生感到孤独是高校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来探究微信使用中的陌生人社交对大学生的孤独感有何影响。研究发现,微信使用开拓了大学生与陌生人交流的渠道,与陌生人社交对于大学生孤独感的排解具有一定作用。大学生在与陌生人的交流中通过自我表露来排解孤独感,但是大学生的自我表露水平不高,所以对于自我表露不强的大学生来说,此方式对其孤独感的排解没有太大作用。大学生孤独感的排解主要是通过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而网络上的人际关系对于孤独感排解只起到了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女性时尚杂志的读者是所谓的白领,即在经济上独立的女性,她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能力、心理索质和成就动机;拥有高收入和较高职业层次,追求事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中,大学生的风险感知水平总体偏低。风险感知水平对其在微信朋友圈中态度观点、学习工作、个性和身体四类信息的表露影响显著,且风险感知水平越高,在态度观点、学习工作两类信息中的自我表露程度相对较高。风险感知水平对爱好兴趣类信息表达的影响不显著,爱好兴趣类信息在朋友圈表露频次较高。  相似文献   

8.
李家睿 《大观周刊》2011,(19):273-273
本论文在介绍挫折的理论基础上,从环境、家庭、社会、个体四个方面剖析我国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各种原因和情况.分析大学生挫折后行为表现,提出大学生挫折自我调试的几种方法,以及帮助大学生战胜挫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调节大学的心理健康,以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挫折与心理健康的研究。促进、提高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了解,解决必学生的挫折与心理健康的问题,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余斐斐 《大观周刊》2012,(3):146-146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与人际需要的矛盾,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或方法来缓解或解除这些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培养和增进接纳自己的意识,懂得完善自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从而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0.
高校成立图书馆大学生管理委员会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是对高校图书馆传统办馆模式的创新。图书馆大学生管理委员会是由在校大学生组成、代表广大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学生组织,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实践和自我监督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开创图书馆与读者"共建、共管"的新局面。引入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建立图书馆大学生管理委员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校图书馆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杨秋玉 《大观周刊》2012,(25):174-174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炎,同时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种各样的考试被认为是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手段。于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免不了出现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考试焦虑问题已经影响到一些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自我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考试焦虑的问题做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并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自我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媒介接纳与使用活跃的知识青年代表之一的大学生为例,采用定性研究为主,结合定量研究,走进大学生日常生活,集中探讨了新媒介对于大学生的社会意义。研究发现,新媒介具有赋权现象;新媒介具有场景生产现象;新媒介对于大学生而言已成了一块移动的自留地。大学生在新媒介的场景中潜移默化地被娱乐,但又表现出较强的抵抗性与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卢迪 《兰台世界》2016,(2):11-13
以用户行为分析为视角,基于X市的实证分析,利用Alexa网站和调查问卷从网站粘度和问卷显示的电子政务用户的认知、接纳态度、意愿及具体使用情况等方面系统全面地解释X市电子政务公众接纳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发现:X市用户接纳和使用程度总体偏低,存在网站粘度低、用户认知不大、使用意愿不强、使用不充分等问题。以X市为缩影反映我国地方电子政务用户接纳情况,以期为推动我国地方电子政务用户接纳的策略推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闻  冯锐 《今传媒》2016,(11):34-38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朋友圈时是否屏蔽父母与自我揭露对亲子关系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得有效样本406份.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大学生正向自我揭露较男性大学生高,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亲子关系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屏蔽意向的大学生在自我揭露和亲子关系上有显著差异,正向自我揭露越多,亲子关系越好.  相似文献   

15.
徐文博 《大观周刊》2012,(46):232-232,261
当前,在社会因素,社会竞争、社会不良风气等特定的社会背景影响下,军校大学生浮躁心理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文章依据军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阐述了树立军校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提出了“正确定位、分层目标、稳步实施、自我实现”的自我发展形式,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克服浮躁心理。  相似文献   

16.
叶春云 《大观周刊》2011,(20):37-37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过于注重发展前的考核与培养,对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与培养往往流于形式,本文旨在通过积极探索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岗成效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完善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岗的约束机制、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将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展示和显现出来,给予大学生党员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广大普通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提供平台,为院系学生党委(党总支)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与借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暨南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问卷调查(N=302),对大学生的第二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使用水平的状况进行测量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出生地对大学生上网时间有正面的显著影响;互联网使用满足需求动机对大学生学习、工作相关的互联网使用指数有正面的显著影响;特别的是,互联网使用中的情感因素(对互联网的态度、网络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互联网使用水平(包括上网时间和与学习、工作相关的互联网使用指数)都产生正面的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根源在于心理上的弱势。将积极心理学中体现人文关怀和代表时代精神的概念和理念运用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改变传统教育贴标签、重问题,忽略个体主动性与积极潜能的倾向。要化施助为自助,着眼于大学生弱势群体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化批评惩戒为赏识接纳,着眼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积极潜能的开发;化消极无望为积极希望,着眼于大学生弱势群体幸福生活的追寻,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学生导读的智育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馆藏文献、适当开展社科文献导读,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确立成才目标,从而产生近期或远期智育效应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1 开展社科文献导读是高校图书馆智育开发的重要工作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光凭单一的专科学业的完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图书馆的导读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深度访谈与非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以精神分析理论的“中间地带”为抓手,经由罕见病患者群体来讨论社交媒介在生命体验中的意义表现与内在逻辑。研究发现,社交媒介是一个在内在感受与外在现实之间缓冲与包容的“中间地带”,它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着罕见病患者全面接纳自身经验,以完成自我的确定与发展。此外,“中间地带”的体验通过个体程度不同的“自愿性分离”“内外部协商”等来实现,并伴随着象征性的文化生活与幻想对个体经验的拓展,映射并维系着患者的个人价值与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