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  徐燕雯 《今传媒》2012,(2):37-41
在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国内外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关注起了中国救灾军队的表现。国外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救灾军队?国外媒体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是怎样的?带着这个目的,本文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6月12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采用内容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分析,详细解读美国报纸汶川地震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文章认为,这两家美国报纸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的形象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救援能力上的不足等弱点。  相似文献   

2.
在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国内外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关注起了中国救灾军队的表现。国外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救灾军队?国外媒体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是怎样的?带着这个目的,本文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6月12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采用内容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分析,详细解读美国报纸汶川地震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文章认为,这两家美国报纸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的形象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救援能力上的不足等弱点。  相似文献   

3.
赵扬 《大观周刊》2012,(33):78-78
灾难对卷入其中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而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轻重。救灾中,通常我们只重视对受灾群众的心理干预,而现场救援人员,包括参与救灾的后勤保障人员的心理干预往往被忽视。灾难发生后,后勤保障人员面对惨烈现场,超负荷的工作,必然会产生情绪、认知及行为活动等心理变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如不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必然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削弱部队战斗力,甚至在救灾结束后引发心理疾病。因此,对救灾中后勤保障人员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除了反应迅速的官方救援,同时还活跃着另外一支救援队伍,那就是民间组织。在这次空前规模的地震救援中,行政力量与民间力量的共同参与成为了抗震救灾的新模式。长期以来在夹缝中生存的民间NGO组织在这次地震中得到了一次实战演练,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洪岩 《声屏世界》2012,(1):28-29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各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并没有关于突发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对相关个体或群体实施紧急心理援助的条款。尽管如此,面临突发事件时,如何为事件中的主要当事人及与突发事件有关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已经得到我国心理学  相似文献   

6.
危机传播中记者心理创伤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是公共危机传播中的核心环节之一,记者或主持人的"在场"强化了媒体的风险呈现与风险沟通功能,但也使从事危机报道的记者容易出现职业心理创伤。而预防和规避记者的职业心理危机,既要靠记者的专业心理学知识的自我学习与调适,也有赖于新闻行业组织的专业培训以及针对职业心理创伤的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7.
四川大地震牵动了全球华人乃至全人类的心,紧张的救灾工作也在公众的期待中行进了,台湾的救援队来了,日本的、俄罗斯的救援队也来了,由专家组成的心理援助团也抵达现场了,这些消息的报道都源自媒体。  相似文献   

8.
在突发性灾难事件发生时,社会舆论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受灾地区的伤病员或医疗救援人员,较少重视同样在灾难现场辛勤工作的另一个群体—媒体工作者.他们作为灾难信息的传播者和见证者虽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没有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媒体工作者的心理创伤和压力不容忽视,媒体工作者是灾区现场向外界传输消息的重要渠道,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报道的质量对外界制定有效的救援措施至关重要.为此,有必要对媒体工作者进行突发性灾难报道时所经受的压力与心理创伤方面的研究,这将有助于为他们提供科学的心理预防和医疗救助,以保证他们在灾难现场的报道中集中精力,更好地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9.
莫燕 《兰台世界》2008,(11):35-36
本文通过分析突发性灾害对档案的危害,从理论角度就如何完善档案馆突发性灾难预防工作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职业心理创伤是近年来档案工作者遇到的新挑战,对于档案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危害巨大。敏感的工作内容、正义的职业定位、沉默的行业文化、全息的记录方式、共情的工作理念是档案工作者出现职业心理创伤问题的主要原因。提高档案职业心理健康保护意识,构建档案职业心理健康保护资源体系,打造以人为本的档案工作模式,培育档案职业心理健康素养等措施可有效缓解档案工作者职业心理创伤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汶川地震谈档案馆突发性灾害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突发性灾害对档案的危害,从理论角度就如何完善档案馆突发性灾难预防工作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丽丽 《青年记者》2007,(10):104-105
新闻媒介肩负着“社会守望”的社会职责。随着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加和媒体竞争的激烈化,新闻一线的记在采访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对峙的场面,时时考验着记手中的“话语权”。倘若预期的“话语权”与角色扮演能力之间出现较大偏差,心理难免受挫,久而久之,将造成持久的“职业心理创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国外,警察是心理咨询的常客。因为他们不断地被暴露在各种心理创伤中。不仅仅是警察,记者、医生也是很容易遭遇三级创伤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易春丽博士说,比如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医生,灾难报道、战地记者等,他们都是易感人群,这些职业也是心理高危职业。这也对现代的人事主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浅谈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档案的收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形成了大量的珍贵档案,档案人员除了按照有关规定收集一般抗震救灾档案以外,还应该关注"口述档案"、声像档案等特殊档案的收集。  相似文献   

15.
郜筱玥 《新闻世界》2013,(10):287-288
本文选取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一周《华西都市报》的相关报道作为研究文本,采取内容分析法,并结合对两次地震稿件报道内容、来源、新闻配图情况的量化统计进行分析得出,从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报道到芦山地震灾后报道,无论是宏观上对整个报道的策划还是细节上该报都有了长足进步,但在报道责任意识与挖掘自媒体能量上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6.
由于缺少抗震性措施,汶川大地震给一些图书馆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给图书馆界带来了思考,包括:安全保障权利是读者最基本的权利,图书馆有保障读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图书馆建筑的安全应由建筑设计者、建筑者和图书馆共同承担;图书馆必须做好震前预防工作,提高图书馆建筑的抗震性能;地震发生后,图书馆应有相应的对策,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名20岁上下的士兵这样描述他在汶川地震寻找生还者的场景:黑暗中.借助手电照明.只找到了几具遇难者遗体。他准备返回,一回头,突然看到手电筒照到的地方是一双睁得大大的眼睛,而人已逝去多时。之后.这样一双瞪着的眼睛总在他的脑海中闪现。  相似文献   

18.
韩驰 《新闻世界》2014,(11):122-124
"5·12"汶川地震开启了中国灾难新闻报道的新时代。本文通过对震区当地媒体《华西都市报》头版新闻图片的样本研究,从图片总量、质量、表现内容以及来源等方面分析该报的图片报道特色,借以说明这一期间新闻图片报道新的转向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后24小时内新华网新闻的实证数据分析,验证了地震后新华网主要执行环境监视的功能。笔者将“新闻延迟时间”与“内容选择”作为刻画网络媒体环境监视功能的两个维度,并据此对新华网的环境监视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国外,警察是心理咨询的常客。因为他们不断地被暴露在各种心理创伤中。 不仅仅是警察,记者、医生也是很容易遭遇三级创伤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易春丽博士说,比如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医生,灾难报道、战地记者等,他们都是易感人群,这些职业也是心理高危职业。这也对现代的人事主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