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前,以<红色中华>、<解放日报>等为代表的共产党机关报的"三农"报道宣传特征已经凸显,对具体农业经济信息、农业技术等主题的报道比较少,主要突出发动解放区土地革命、大生产运动和开展农民文化教育活动等宣传报道,其在新闻理念、实务操作方面,一定程度上已经体现了延续至今的党报风格.  相似文献   

2.
朱颢莹 《新闻世界》2011,(12):148-149
在土地革命期间,《红色中华》发挥着宣传动员群众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324期《红色中华》报中涉及女性的报道进行分析,并且从宣传报道的形式归纳出该报主要借助口号、社论、树模范和宣传画等形式来塑造女性社会角色形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解放日报》改版置于党报传统中进行研究,通过考察《红色中华》和《新中华报》的所有版面,本文发现:无论是《解放日报》改版前"以外为主"的版面安排,还是它从"以外为主"向"以我为主"的版面调整,都与《红色中华》和《新中华报》存在或多或少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中华报》社的前身是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在江西瑞金创刊的《红色中华》报。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社和红色中华通讯社为一套组织机构,两块牌子,周以栗为《红色中华》主笔。不久,周以栗离任养病,由王关澜负责,编辑有李伯钊等。之后,梁柏台、杨尚昆、李一氓、瞿秋白等曾任《红色中华》主编。从一九三三年二月四日出版的《红色中华》四十九期起,改周刊为三日刊。而从第一百四十九期起,改为双日刊。直到一九三四年十月。  相似文献   

5.
一目了然     
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在瑞金揭幕10月16日,全国广播电影电视干部职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揭幕仪式在江西瑞金沙洲坝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江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出席并为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揭幕。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作为临时中央政府直属的宣传机构,红色中华新闻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正确主张,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2002年,国家广电总局拨出专款,专门修复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修复后的红色中华…  相似文献   

6.
“红中社”的全称为“红色中华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的组织机构.红中社在出版报纸的同时,还将一部分新闻编成电讯稿对外播发.中央苏区没有建立一个通讯社来专门从事新闻发布工作,所以由《红色中华》报社兼差代办.“红中社”不是“红色中华通讯社”的简称,所谓“一苏大会”开幕之日成立了“红色中华通讯社”的说法,并没有确切的文献依据.《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后,继续兼做编发新闻电稿的工作.这项业务在1939年从新中华报社分离出来,单独建立自己的组织机构,新华通讯社遂告诞生.  相似文献   

7.
刘照龙 《中国广播》2006,(11):79-7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揭幕仪式10月16日在江西瑞金沙洲坝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出席并为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揭幕。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作为临时中央政府直属的宣传机构,红色中华新闻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正确主张,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功勋。2002年,国家广电总  相似文献   

8.
悼"土掉渣"     
去年开始,土家烧饼风靡全国."土掉渣"是其中一个颇有代表性的牌子.同事曾对我说,这种烧饼有独特的配方,用现代工艺现烤现卖,口味香、鲜、酥、脆,听得我不由"心向往之".今年元宵灯会现场,耐着性子排了长队,总算见到了心仪已久的烧饼.土黄色的纸袋里,藏着一片刚出炉的"土掉渣",异香扑鼻,热油沾手,顿时有"惊艳"之感.  相似文献   

9.
10集大型文献纪录片《红色中华》,作为建国50周年的重点献礼片,在9月28日至10月7日的大庆日子里播出了,心中如释重负。播出期间和之后,台里和作为总编导的我,不断接到观众和朋友的祝贺。有的来电要片子,有的建议出光碟。赣南师范学院廖正本教授除了来电致贺外,还称学院学生每晚收看,院党委要求党委成员和系里购买光碟。江西师大一位副教授来电话说:在热闹喜庆的节日宜传气氛中,《红色中华》的播出增加了一份历史厚重感,它让观众思索:人民共和国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红色中华》不愧为江西电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红色中华》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出版的一张非常有影响的报纸,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37年1月29日在延安更名为《新中华报》,发行量最高时曾达到四五万份.1982年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了《红色中华》合订本,其中虽有若干缺期,但却未见有重刊.而现有部分史料却证明,1934年秋至1936年春,《红色中华》曾分别在江西和陕北出版了若干刊期相同,内容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造成这段时期《红色中华》刊期重复的原因,是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由于消息闭塞,尚不知道留守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瞿秋白等同志曾继续出版过若干期《红色中华》,因而《红色中华》在陕北复刊时仍沿续了长征前在瑞金出版的期号.  相似文献   

11.
2002年8月下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党史研究室一行8人,由中国广播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台长安景林带领,到江西省瑞金市考证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起源。他们走访了当年亲历红色中华新闻台的见证人,实地考察了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对苏区大量相关的文史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考证初步认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下属的红色中华新闻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1931年11月7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中华新闻台开播纪念日,瑞金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发源地。(一)1931年初,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了龙源口战役胜…  相似文献   

12.
1985年是中央戏剧学院建院35周年,也是国立剧专50周年校庆."小疯子"朱家训拜见了自己的老师曹禺,也会见了同班同学叶子和"大疯子"凌子风.盈盈水,师生情,风风雨雨、坎坎坎坷坷50年,别时难舍相见更欢,酸甜相间更有味.朱家训走到曹禺老师身边问:"万先生,你还记得我否?"曹禺先生一愣,望了朱家训一会儿,笑着说:"你不就是第一届那个最小、最顽皮的学生小疯子朱家训吗?"此时,凌子风走来,曹禺对着他说:"您,我就不说了,著名的大导演."凌子风忙说:"哪里,哪里,您永远是我的先生,我也永远是您的学生.孙猴再闹也离不开您的手心啊."曹禺十分激动,拉着叶子、朱家训、凌子风等第一届学生说"留个影吧,50年啦,不易啊!"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的浪潮正在改变着财富的分配分式,"以知识为本钱,迅速暴富"的梦想时刻在考验着以知识为服务基础的期刊社的精英.第十一届全国书市期间,笔者有幸与全国诸多的面向市场的期刊社老总面晤,他们普遍对社里顶级精英、后备人才的"大雁南飞"、"弃刊奔网"现象忧心忡忡.这无疑给新时期期刊社的队伍建设,特别是对拔尖人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认为留人、管人在新时期都必须注入新的理念,即:千变万变,千难万难,都"万变不离其宗"、"解开心中千千结就不难",只要顺应时代需求,提早把握好以"知"为本与以"人"为本的对应,就能够"任尔东南西北风,我之工作占主动".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王太华、副局长张海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等领导先后来到江西省瑞金市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中华新闻台的历史,考证苏区时期的广播事业和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起源,指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修复以及布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将《红色中华》、《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数字化的过程中,我馆遇到了一些障碍。本文主要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对一些重要历史文献的数字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执政的“试验田”。面对内外交困的社会环境,中国共产党创办《红色中华》对苏区社会进行了变革性的改造与治理,对于改变过去颓废落后的社会生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局部执政实践,当时的社会治理经验值得探究,在重视媒介协同治理的当代社会,总结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借助报刊开展社会治理的经验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红色中华》进行社会治理的动因入手,从政策宣传、工作指导、群众动员、群众教育、廉政监督五个层面分析《红色中华》协同开展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并由此提出,《红色中华》在协同社会治理过程中扮演了出色的“宣传者”“指导者”“组织者”“监察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1931年12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它与之前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社的前身)是一个组织机构,一套人马,一般称红色中华社,简称红中社.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作为新闻战线 上的一个老兵,回顾我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展望未来美好的前景,浮想联翩,激动不已。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深切期望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作风,能够坚持下去,发扬光大。 自1931年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通讯社前身)和《红色中华报》在中央苏区的首都──江西瑞金诞生以来,我国新闻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已经有了69年的光荣历史。69年来,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诞生、一直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众多的新闻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视等单位,端正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月,我带着"世博会"的采访任务在美国底特律采访北美车展.然而,海地大地震的消息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地震发生48小时后,我已然踏上了前往海地的航班.那时的我不知道在那里我可以向谁求助,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落脚,更不知道自己是否会遭遇新闻中说的治安事件,心里只想着太子港.又过了一个48小时,夜幕中,我作为上海第一家媒体记者,进入了海地.从"世博会"到"太子港",我接受到的是被连降几级的落差,可是,就在这个克服千辛万难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两者的共同之处,这份感悟和经历,实在难得.  相似文献   

20.
周六早上醒过来,没有急着起床,随手翻阅了手边的一期<新华文摘>,果然有收获,主要是哲学专栏的有关中国哲学的文章吸住了我.准确的栏头是"中国哲学的话语体系与未来走向笔谈".作者有陈来、刘笑敢、颜炳罡等.陈来、刘笑敢既是我的北大系友,更是当今中国哲学史学界的大家.他们的观点自然要引起我格外的注意了.陈来认可古人作学问的主张:"心知其意"、"述其大意"、"发明其意",同时也谈到了这一过程如今受到了新哲学话语的制约.刘笑敢则力求"采众美而酿新说".他尤其提出了关于中国哲学的两重身份、两种功能及两种角色.关于两重身份,一是"现代学科",二是"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